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康复护理学》讲义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0 11:08:1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抑制肌肉反应的感觉刺激方法:

①轻微的关节挤压:

②缓慢触摸与轻微挤压背侧脊神经区: ③将病人由仰卧慢慢转至侧卧: ④中度温热刺激 ⑤对肌腱止点处加压: ⑥持续牵伸:

2.Bobath方法:Bobath方法是原籍德国后移居英国的物理治疗师Eerta Bobath于20世纪40年

代和50年代初研究出来治疗小儿脑瘫(cerebral palsy)和成人脑卒中后偏瘫的

治疗方法,以后又由她不断地修改和发展。

常用的一些技术如下:

①Bobath式握手:

②反射性抑制模式(reflex inhibiting pattern,RIP): ③控制的关键点(key point,KP):

④促进技术:

⑤本体和皮肤刺激:

3、Brunnstrom疗法:Brunnstronl疗法是原籍瑞典后移居美国的PT Signe Brunnstrom于20世纪

50年代提出的。在治疗方面,她主张用联合反应、TNR(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ATNR(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TLR(紧张性迷路反射)、皮肤和本体刺激等引出协同运动模式,再训练患者控制、修正和利用协同运动模式,逐步地力图摆

脱协同运动模式,最后争取恢复原先的独立、自主的随意运动。

(1)Brunnstrom疗法中常用的一些术语:

联合反应(associated reaction AR):是指偏瘫患者的健侧肢体用力做随意的抗阻收缩时,引

起的患侧肢体不随意的紧张性活动(其关节运动多为共同运动形式),为脊髓水平的反应。

共同运动(synergy movement):是指肢体在做随意运动时不能做单个关节的分离运动,只能做

多个关节的同时运动。 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tonic neck reflex,TNR):

颈屈时(如枕枕头),上肢屈肌下肢伸肌优势;

颈伸时(如枕头枕肩部),上肢伸肌下肢屈肌优势。

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symmetric tonic neck reflex,ATNR):(拉弓反射) 头转向一侧时,面对侧上下肢伸肌优势;

头背对侧上下肢屈肌优势。

紧张性迷路反射(tonic labyrinthine reflex,TLR):

仰卧位时,上下肢伸肌优势;

俯卧位时,上下肢屈肌优势。

紧张性腰反射(tonic lumbar reflex,TLR):

当上半身转向左侧时,左上肢右下肢屈肌优势;

右上肢左下肢伸肌优势。

侧卧位时:上侧的肢体屈肌优势;

下侧的肢体伸肌优势。

站立位时:上肢屈肌优势;

下肢伸肌优势。

17

(2)、体位疗法:

可以通过紧张性反射机制,改善肢体肌张力状态和诱发正常的活动。

如:脑血管意外患者左侧肢体偏瘫,呈上肢屈肌下肢伸肌痉挛模式。

仰卧位 颈伸 颈右偏 左上屈1 左下伸1

左上屈1 左下伸1

左上屈1 左下伸1

4、PNF技术:

定义:PNF技术是指通过刺激本体感受器来促使某些特定共同运动模式中肌群的收缩。这

种共同运动模式(如螺旋对角线运动)开始把肌群中各个肌肉置于最大牵拉位,然后达最大程度的缩短。

PNF的作用:

①放松肌肉,增加ROM;

②协调肌肉,稳定关节,稳定身体姿势;

③增强肌力。

B、运动再学习疗法(motor relearning program,MRP)

该技术把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训练视为一种再学习或再训练的过程,以神经生理学、运动科学、生物力学、行为科学等为理论基础,以脑损伤后的可塑性和功能重组为理论依据。

认为实现功能重组的主要条件是需要进行针对性的练习活动,练习的越多,功能重组就越有效,特别是早期练习有关的运动。而缺少练习则可能产生继发性神经萎缩或形成不正常的神经突触。

(六)运动治疗处方:

通过必要的临床检查和功能评定后,根据所获得的资料和患者的健康状况(如心血管和运动器官的功能水平)、年龄、性别、平时对运动的爱好及对运动治疗的耐受能力,为患者选择一定的运动治疗项目,规定适宜的运动量并注明在运动疗法中的注意事项,称之为运动治疗处方,简称为运动处方。

一个完整的运动处方应包括运动治疗项目、

运动治疗量、

运动治疗的注意事项3方面内容。

(十)运动疗法常用设备:

根据使用的目的可以分为: 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的器械,

增加肌肉力量的器械,

增加平衡与协调能力的器械, 增加全身综合素质的器械;

18

左上伸1(0) 左上伸1(伸1) 左下伸1(伸2) 左下屈1(伸1) 俯卧位 左下屈1(0) 右侧卧位 左上屈1(屈2) 左下屈1(0) 颈伸 左下屈1(屈1) 颈伸 左上伸1(屈1) 左下屈1(屈1) 左上屈1(0) 左下屈1(0) 颈左偏 左上伸1(0) 左下伸1(0) 颈左偏 左上伸1(0) 左下伸1(0) 左上屈1(屈2) 左上伸1(屈1) 根据应用部位可以分为: 上肢运动器械,下肢运动器械,全身运动器械。 有的器械既可以改善关节活动,又可以增加肌肉力量; 既可以用于上肢治疗,又可以用于下肢治疗。

三、人工物理能的物理疗法: (一)、分类 :1、电疗法 ①直流电疗法、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电化学疗法;

②低频电疗法 ③中频电疗法

④高频电疗法

2、光疗法: ①红外线疗法

②蓝紫光疗法 ③紫外线疗法 ④激光疗法

3、超声波疗法: 4、磁疗法: 5、冷热疗法: 6、水疗法:

(二) 电疗法:

1、直流电疗法、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与电化学疗法

以直流电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直流电疗法(galvanization)。

借助直流电将药物离子导入人体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称为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ion-tophoresis)。

利用直流电极下的化学反应治疗肿瘤的方法

称为电化学疗法 (elec-trochemotherapy)。

2、低频电疗法:

应用频率在1000Hz以下的脉冲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低频脉冲电疗法。

3、中颇电疗法:采用1KHz~IOOKHz中频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中颇电疗法。

4、高频电疗法:采用100KHz-300GHz的高频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高频电疗法。

根据波长将高频电流分为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等5个波段。 近来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仅短波、超短波和微波疗法。

(三)、光疗法: 应用人工光源或日光辐射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光疗法

(phototherapy,lighttherapy)。 1、红外线疗法:应用红外线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红外线疗法(infrared therapy)。 2、蓝紫光疗法:以蓝紫光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蓝紫光疗法

(blue and violet light therapy)。 3、紫外线疗法:应用紫外线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紫外线疗法

(ultraviolet therapy)。 4、激光疗法:应用激光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激光疗法(1aser therapy)。

(四)超声波疗法 以超声波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超声波疗法(ultrasoundtherapy)。

在超声波治疗的同时以超声波将药物透入的疗法

称为超声透入疗法(phonophorems)。 常用的治疗方法有:(1)接触法:(2)水下法: (3)水囊法:

超声波治疗时声头与治疗部位之间不得有空气间隙,以免超声衰减,影响透入人体。

19

(五)磁疗法 应用磁场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磁疗法(magnetotherapy),或称磁场疗法。

(1)静磁场疗法:应用恒定磁场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静磁场疗法

(static magnetic field therapy)。

①直接敷磁法: ②间接敷磁法: ③耳磁法:

(2)动磁场疗法:应用动磁场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动磁场疗法

(dynamic magnetic field therapy)。

①旋转磁场疗法:采用旋磁治疗仪进行治疗的方法为旋转磁场疗法 ②电磁疗法:采用电磁治疗仪进行治疗的方法为电磁疗法

(electromagnetotherapy)。

(六)水疗法:应用水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水疗法(hydrotherapy)。

(七)石蜡疗法:以加热后的石蜡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石蜡疗法(paraffin therapy)。

(八)冷疗法:利用低温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低温疗法(hypothermia)。

利用低于体温与周围空气温度,但在0℃以上的低温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冷疗法

(cold therapy)。

(九)传导热疗法:

以各种热源为介体,将热直接传导于人体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传导热疗法。

(一)石蜡疗法

(二)泥疗法:以各种泥类物质加热后作为介质,涂敷在人体的一定部位,

将热传至机体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泥疗法。

四、牵引疗法:

牵引治疗是应用力学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将外力施加于患者身体一定部位,通过牵伸关节和软组织而达到治疗目的一类治疗方法。

康复治疗中常用的有颈椎牵引、腰椎牵引及四肢关节功能牵引。

颈椎牵引主要用于治疗颈椎病。

腰椎牵引主要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四肢关节功能牵引用于较僵硬的关节,以改善其活动范围。

1、颈椎牵引:采用颌枕吊带牵引法。

通常采用坐位牵引,也可采用仰卧位牵引,

牵引时,头稍前屈,约前倾20°;

牵引重量通常从3-5kg开始,逐渐增至8-10kg或更多,但以不超过体重的l/4为宜。 颈椎牵引一般每日进行l-2次,每次15-30分钟,多数病人选用20分钟。通

2、腰椎牵引:牵引体位为卧位牵引、立位牵引与倒立位牵引。

牵引重量一般相当于病人体重或稍增减10%以内为宜。 每日牵引1-2次,每次20~30分钟。

3、四肢关节功能牵引:将受累关节近端肢体适当固定,在其远端肢体按需要的方向(屈、伸、内收、外展、

内旋、外旋)用适当重量进行牵引。每次牵引时间为15分钟左右,每日可进行数次。牵引重量不宜过大,重量的大小以引起可耐受的酸痛感觉、不致产生肌肉痉挛为宜。

20

搜索更多关于: 《康复护理学》讲义 的文档
《康复护理学》讲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m3n425mia28mwx144v0_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