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木兰诗》教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1 14:29:5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介休二中 七 年级 语文 学案

课 题 主 备 教 师 木兰诗 董绿生 授 课 教 师 课时 2 董绿生 课型 讲读 备 写 日 期 班 级 274 学 生 姓 名 组 别 七年级语文 5月22日 学 习 2.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目 标 3.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重 点 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难 点 2、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学 习 过 程 自学疑问 一、自主学习 1、知识填空:《木兰诗》选自 朝 编的 ,是北朝的一 首 。它和 一起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二者 异曲同工,交相辉映。 2、读课文,参看注释或借助工具书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可汗( )( ) 机杼( ) 鞍鞯( ) 辔头( )鸣溅溅( )燕山( ) 金柝( ) 朔气( ) 阿姊( ) 傍地走( ) 旧时裳( )戎机( ) 3、找出并解释句中的通假字。 (1)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 )同( ),_______ (2)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 )同( ),_______ 4、再读课文,参看注释准备给同学或家长讲述故事情节。有困难的句子做好标示,以便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5、这首民歌主要叙述了 传奇故事。你认为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二、合作探究 1、组内一名同学读课文,其他组员认真听,指出读错的句子,大家讨论改正。 错字摘录: 2、组内成员分节讲述故事情节。有疑难讨论解决。 3、课文可分为几个片段?各写了什么? 4、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木兰停机叹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5、怎样理解文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 句话?她真的是分别到四个集市去准备这些出征用品吗? 第 1 页 共 3页

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 6、本文写木兰代父从军,征战多年,只用了短短的六句话,你知道作者这样 谋篇有什么目的吗? 7、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不用尚书郎??送儿还故乡。”表现 出木兰的什么精神品质? 8、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9、木兰在军营中多年,真的没人发现她是女子吗?文章这样写是否有失真实,对此,你又什么看法? 10、文中结尾是吟唱者的赞词,有何作用? 三、解疑明理 1、小组合作学习中有何疑难请提出,大家答疑。(提问、抢答、教师讲解) (小组长收集整理问题,一名代表发言) 2、用现代汉语讲述下列句子的意思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现在你认为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呢?与前面比较有不同吗?为什么? 四、演练提高 (一)课内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词义。 木兰当户织( ) 昨夜见军帖( ) 旦辞爷娘去( ) 万里赴戎机( ) 著我旧时裳( ) 安能辨我是雄雌( ) 2、填空。 ①《木兰诗》是 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全诗通过叙述花木兰 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勤劳能干, 的女英雄形象。 ②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 ③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 ④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 ⑤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⑥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 ⑦诗中的“ 、 ”一句,用 和 的第 2 页 共 3页

修辞手法,十分概括地描写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激烈悲壮。 ⑧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 , ”一句诗文。 3、对诗句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 A.“万里赴戎机”:“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 B.“关山度若飞”:跨越飞和山,像飞一样,展现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C.“朔气传金柝”:朔,指北方。用打更的声音在寒气中传送,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无聊。 D.“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采。 (二)阅读思考,完成练习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下列各句中加粗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少习射(少年时) B.市鞍马(买) C.长而益精(更加) D.易男装(穿)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皆次当行( ) 数( )建奇功 3.区别一词多义 ①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因: ) ②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因: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②.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5.“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一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A.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 B.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屡次建立功勋。 C.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屡次建立功勋。 D.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 6.文中“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一句是全文所表达的主旨,在《木兰诗》中相类的句子是: (三)你知道“巾帼不让须眉”的意思吗?就此聪明的你不想说点什么吗? (开放性题。必须解释,可以说自己还知道有哪些巾帼英雄以及具体故事等) (四)朗读背诵比赛 本 课 收 获 结构 内容 思想 学 习 反 思

第 3 页 共 3页

一、课文学习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丰收的日子,麦黄人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具体写“五月人倍忙”)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写出了劳动人民的辛劳)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心理描写,刻画了劳动人民在特定环境下异常的矛盾心理)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白描手法)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可见当时赋税繁重。)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对百姓的同情和关心。)

二、思想内容:本诗通过旁观农民刈麦,目睹农民艰辛的劳动场面,听了贫妇人的悲惨诉说,反映了当时赋税的惨重和农民生活的困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自己没有“功德”却过得丰衣足食的生活而感到自责。

三、艺术特色:①叙述简洁,多用写实,白描手法,内涵深刻。 ②叙事与心理描写相结合,二者达到完美统一。 ③语言平易流畅,含义深刻。 四、练习

(一)阅读白居易《观刈麦》一诗,完成下列问题

1.“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

2.根据诗题,全诗的重点应在描绘丁壮“刈麦”的场面,诗歌却又着力刻画了一个拾穗的贫妇的形象,诗人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说说你的理解。

3.除了“悲”,诗中还有哪个字最能概括诗人“观刈麦”后的心情?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

4、为什么说夏日“丁壮”已“力尽”却“不知热”,反而“但惜夏日长”?

(二)《观刈麦》理解性默写习题(填空)

1诗中表明繁重的赋税带给人们不尽苦难的诗句是 2诗中表现诗人为自己过着不劳而获的生活深感愧疚的诗句是

3诗中与“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同样表现隐含的矛盾心理的诗句是 4白居易《买花》中有“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的诗句,在《观刈麦》中,同样道出人 民苦难的句子是

5《观刈麦》写出了农人虽辛勤劳作,却入不敷出,饥肠辘辘的生活状况。请再写出农人生 活贫困或劳作艰辛的古诗,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6 诗中以自责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不劳而获的统治者的讽刺和鞭挞的诗句是 9 “田家四月闲人少,采了蚕桑又插田”。写出了农民劳动的艰辛、繁忙,诗中与此意相似的诗句是

第 4 页 共 3页

搜索更多关于: 《木兰诗》教案 的文档
《木兰诗》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m7gt5eaqy3bj0w6hx4f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