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资料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2 17:45:1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消化管壁(除口腔、咽和肛门)自内向外分为黏膜、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

粘膜层 粘膜下层 肌层 外膜 上皮 固有层 粘膜肌层 腺 食管上端和肛门为骨骼肌,其余为平滑肌,一般分为内环行和外纵行两层,肌间嵌有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 纤维膜:结缔组织,在食管和大肠末端 浆膜:结缔组织+间皮,在胃和肠的大部分 口腔、食管、肛门 复层扁平上皮 保护作用 胃、大小肠 单层柱状上皮 消化吸收作用 较致密结缔组织,食管和十二指肠的粘膜下层有食管腺和十二指肠消化管的特殊结构:1、防御:肠道的防御系统由潘氏细胞、弥散淋巴及肠集合淋巴等组成 2、功能调节:壁肠肌层间的神经丛和内分泌细胞

舌乳头主要有: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等。 消化管节段 食管 黏膜 上皮 固有层 复层扁平上细密结缔皮(下端与胃组织 贲门单层柱状上皮骤然相连,易发食胃 管癌) 单层柱状上结缔组织,内环行与皮,主要有表含胃腺(胃面粘液细胞底腺、贲门组成 小肠 腺、幽门腺) 外纵行两薄层平滑肌 内环行与外纵行两薄层平滑肌 较致密结缔组织,十二指肠段有大量十二指肠腺,为粘液性性腺 致密结缔组织 厚,内斜行、浆膜 中环行、外纵行三成平滑肌 内环行和外纵行两层平滑肌 部分十二指肠壁为纤维膜,余为浆膜 黏膜下黏膜肌层 层 纵形平滑肌束 结缔组织,含粘液性食管腺 肌层 外膜 上1/3骨骼纤 肌,下1/3平滑肌,中间1/3二者兼有 维 膜 单层柱状上细密结缔皮(绒毛部上组织,大量皮由吸收细小肠腺,绒胞、杯状细毛中轴的胞、潘氏细结缔组织胞、干细胞和内,有1~2少量内分泌条综形毛细胞组成) 细淋巴管,称乳糜管 大肠(盲肠、结肠、直肠) 单层柱状上内有大量皮,主要由吸稠密腺,呈收细胞和杯单管状,含状细胞组成 内环行与外纵行两薄层平滑结缔组织 ○1内环行和外纵行两层平滑肌;○2内大部分为浆膜,外 吸收细胞、肌 大量杯状细胞、少量干细胞和内分泌细胞,无潘氏细胞 环行肌节段膜结缔性局部增厚,组织中形成结肠袋;常有脂○3外纵行肌肪细胞局部增厚形聚集构成3条结肠带 成肠脂垂 几个要点:○1胃粘膜表面有许多浅沟,将粘膜分为许多直径为2~6mm的胃小区 ○2胃粘膜表面还遍布350万个不规则的小孔,称胃小凹○3粘膜与粘膜下层共同向管腔突起,形成皱襞,如小肠段环形皱襞。 胃底腺:○1主细胞:分泌胃蛋白原○2壁细胞:合成和分泌盐酸,分泌内因子○3分泌可溶性的酸性粘液。

胃黏膜的自我保护机制:表面存在粘液-碳酸氢盐屏障,该屏障由胃上皮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以及上皮表面的粘液层构成,其功能是,防止胃酸及胃蛋白酶对上皮细胞的侵蚀。 肠粘膜主要细胞:○1吸收细胞:参与消化吸收,参与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的释放○2杯状细胞:散在于吸收细胞间,分泌粘液,有润滑和保护作用○3潘氏细胞:是小肠腺的特征性细胞,常三五成群位于腺底部,分泌防御素、溶菌酶和对肠道微生物有杀灭作用。 消化腺(14章)

消化腺分为壁内腺(消化管壁内)和壁外腺,壁外消化腺包括三大唾液腺、肝脏、胰腺,它们都是实质性器官。功能:对事物进行化学消化,有的腺体有内分泌功能。

一、唾液腺:○1腮腺(纯浆液性腺)○2下颌下腺体(混合性腺)○3舌下腺(混合型腺) 唾液腺的一般结构:唾液腺为复管泡状腺。腺实质由分支的导管及导管末端的腺泡组成。腺泡分浆液性、粘液性和混合型三类。浆液性腺泡由浆液细胞组成,分泌稀薄而富含酶的液体。粘液性腺泡由粘液性细胞组成,分泌浓稠的粘液。混合性腺泡由粘液性细胞和浆液细胞共同组成。后者在粘液性腺泡旁形成浆半月。(详见第二章)

二、胰腺 :表面覆盖结缔组织被膜,伸入腺实质将其分隔成许多小叶,腺体实质分为内分泌部、外分泌部。内分泌部是纯浆液性复管泡状腺,腺细胞的色浅,核靠近基底,近游离端胞质含大量分泌小泡。分泌的胰液含大量酶原,消化三大物质。外分泌部即胰岛。○1A细胞(甲细胞) 占20%,分泌胰高血糖素。

○2B细胞 (乙细胞)占70%,分泌胰岛素。○3D细胞(丁细胞) 占5%,分泌生长抑素。 ○4PP细胞,分泌胰多肽。

三、肝 :肝是人体最大的腺体。肝表面有结缔组织被膜,并深入实质,将其分为肝叶、段,最后形成肝小叶,肝小叶是肝脏基本功能单位。是肝脏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约有50-100万个,正常时约有一半处于休息状态。形态:肝小叶呈六棱柱形,约2×1×1mm3。光镜结构:每个肝小叶内中央有中央静脉,四周呈放射状排列的肝板、肝血窦。门管区位于相临肝小叶之间,有小叶间动、静脉及胆管。

1、肝细胞:占肝细胞总数的80%,是构成肝板的主要细胞,呈多面体形,直径15-30um,它有三个功能面及血窦面、胆小管面及肝细胞连接面。

2、肝板:肝细胞单层排列成凹凸不平的板状结构。

3、肝索:相邻肝板吻合形成相连,形成迷路样结构,其切面呈索状,称肝索。

4、肝血窦:肝板之间的扩大毛细血管。腔大而不规则。经肝板之间的孔相连。血窦的内皮

为单层扁皮细胞。血窦内的细胞为○1肝巨噬细胞,又称库普弗细胞,由血液单核细胞分化

而来。功能是清除从门静脉入肝的抗原异物,清除衰老的血细胞和监视肿瘤。○2 肝内大颗

粒淋巴细胞,又称NK细胞。能抵御病毒感染和防止肝内肿瘤和其他肿瘤细胞的肝转移。 5、窦周隙(Diss space):为肝血窦内皮细胞与肝细胞的狭小间隙。内含贮脂细胞,又称肝星形细胞,由有贮存维生素A和合成细胞外基质的功能。

6、胆小管:相邻肝细胞膜局部凹陷形成的微细管道,在肝板内连接成网。靠近胆小管周围的肝细胞膜有连接复合体,可封闭胆小管周围的细胞间隙,防止细胞外溢至细胞间和窦周隙。

7、门管区:指相邻肝小叶之间的结缔组织区域,内含小叶间的动脉、静脉和胆管。 第16章 呼吸系统

一、分部:导气部:鼻腔至肺内的终末细支气管,功能是传导气体,净化空气。 呼吸部:从肺内的呼吸性细支气管至末端的肺泡,功能是气体交换。

气管与之支气管,管壁均分为三层,即粘膜、肌层、外膜。1、粘膜:上皮是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组成细胞有:纤毛细胞、杯状细胞、基细胞、刷细胞、小颗粒细胞。2、固有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内有较多混合性腺。3、外膜,主要由C字形透明软骨环及其之间的弹性纤维膜状韧带构成。

气管分支后变化如下:管腔变小、管壁变薄。管壁三层分界不明。环状软骨变成片状。平滑肌逐渐增多。

肺: 肺组织由肺实质和间质组成。肺间质: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肺实质:肺内支气管各级分支及其肺泡(即支气管树) ○1主支气管进入肺后的分支:

叶支气管、段支气管、小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构成肺导气部); 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构成肺呼吸部)。

每一个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分支组成一个肺小叶,是肺的结构单位。 终末细支气管上皮的主要细胞为无纤毛的的克拉克细胞(Clara细胞),可分泌糖蛋白,在上皮形成保护层。 ○2肺泡:呈囊状,直径200um,约2-3亿个。壁薄由I和II型肺泡上皮构成。 细胞 I型肺泡细胞 II型肺泡细胞 数量 多,覆盖肺的95%表面积 少,覆盖肺的5%表面积 功能 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 分泌形成表面活性物质;能增值分裂,可分化为I型肺泡细胞 表面活性物质:由II型肺泡细胞合成和分泌,并铺展于肺泡上皮形成的一层薄膜。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稳定肺泡大小的稳定作用。

○3肺泡隔:相邻肺泡之间的薄层结缔组织,其弹性起回缩肺泡的作用。

4肺巨噬细胞:来源于单核细胞,广泛分布于肺间质,在肺泡隔中最多。功能是吞噬细菌、○

尘粒等。吞噬了较多尘粒的巨噬细胞称尘细胞。

○5肺泡孔:相邻肺泡之间气体流通的小孔。

6气血屏障:是是肺泡内气体与血液内气体进行交换所通过的结构,包括肺泡表面活性物○

质层、I型肺泡细胞、基膜、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内皮基膜、内皮细胞。

第17章 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肾产生尿液、其余为排尿器官。 肾:肾的组成 教材P170 表17-1肾表面有被摸(纤维膜),实质分为浅部的皮质和深部的髓质。髓质内有肾椎体,椎体尖突呈辐射状深入皮质的条纹。皮质迷路:位于髓放线间

的皮质。肾小叶:由一条髓放线及其周围的皮质迷路组成。肾叶:由一个肾椎体与相连的皮质组成。肾柱:位于肾椎体之间的皮质部分。肾实质由肾单位和集合管组成。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是尿液形成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小管汇入集合管,二者皆为单层上皮,合称泌尿小管。

1、肾单位: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分为浅表肾单位(肾小体参与尿液形成)和髓旁肾单位(肾小体参与尿液浓缩)。髓袢:近直小管、细段和远直小管构成。 ·肾小体由血管球和肾小囊组成。肾小体有血管出入的一端称血管极,另一端(血管极对侧)称为尿极,此处与近端小管相连。

·血管球:位于肾小囊内的一团毛细血管球。有一条入球微动脉和一条出球微动脉,出球小动脉比入球小动脉细,使毛细血管内血压较高。毛细血管为有孔型,多无隔膜,有利于血液中物质滤出。毛细血管内皮基底面多有基膜。血管基膜主要成分是IV型胶原蛋白、层黏连蛋白和蛋白多糖,共同形成分子筛,在血液滤过中起关键作用。血管间有血管系膜支持。血管系膜又称球内系膜,连接于血管球毛细血管之间,主要有球内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组成。 ·肾小囊:是肾小管起始部膨大凹陷而成的杯状双层上皮囊。外层(壁层)为单层扁平上皮,在血管极处反折为内层(脏层)。内层细胞称足细胞,有多级突起。突起之间的裂隙称裂孔,孔上覆盖一层裂孔膜。

·滤过屏障:又称滤过膜,由有孔内皮、基膜和足细胞裂孔膜三层构成,血液流经毛细血管时,井滤过膜滤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除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外,成分与血浆相似。成人一昼夜可产生180L原尿。滤过膜受损,可出现血尿或蛋白尿。 ·肾小管:是单层上皮型小管,功能:重吸收原尿成分和排泄。 肾 近端小管 近曲小管 小 (最长最近直小管 管 粗) 细段 远端小管 单层扁平上皮,薄,利于水和离子通透 远直小管 远曲小管 醛固酮能促进此段保Na+排K-,抗利尿激素能促进此段对水的重吸收。 2、集合管:分为弓形集合管、直集合管和乳头管三段。上皮为单层增高的立方或柱状。功能:进一步重吸收水和交换离子,使原尿进一步浓缩。受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球旁复合器:也称肾小球旁器,由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球外系膜细胞组成。致密斑:为远曲小管靠近肾小体侧的上皮细胞形成的椭圆形斑,功能:一种离子感受器,能感受远端小管滤液的Na+浓度变化,并将信息传递给球旁细胞,改变肾素的分泌水平,继而调节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 肾间质:是肾内的结缔组织、神经、血管和淋巴管的总称。间质细胞:髓质中的成纤维细胞,可合成纤维和基质、分泌前列腺素。

二、排尿管道:包括输尿管、膀胱及尿道。均由粘膜(变移上皮)、肌层(为平滑肌)和外膜组成(结缔组织纤维膜组成)。 第19章 女性生殖系统

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乳腺为附属腺,不属于生殖系统。 卵巢:产生卵子和性激素-------------------------生殖腺 输卵管:输送卵子到子宫,为受精部位

子宫:孕育胎儿的器官 生殖管道 阴道 外生殖器

搜索更多关于: 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资料 的文档
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mk8o3xolo8iiwn479gl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