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学教材全解)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斑斓春色》检测题 北师大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8 18:14:4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七年级语文(下)(北师大版) 第二单元 斑斓春色 检测题

参考答案

1.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抄写时要把字写工整,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2.(1)混着青草味儿 还有各种花的香 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2)多少楼台烟雨中 (3)春色满园关不住 (4)当春乃发生 润物细无声 (5)几处早莺争暖树(在熟悉课本的基础上默写,注意不能多字、漏字,不要写错别字。) 3.(1)用比喻、排比的手法,突出雨多、细、密的特点,形象贴切。(2)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说明北京的春天特点之一是“时间短”。(掌握比喻、排比的含义及作用,结合语境加以具体分析,概括答案即可。) 4.甲处:D。乙处:(示例)按规定我们要查看一下房间。(或:我去房间看看您有没有落下什么东西。)(解答情景对话题,首先要把所有的内容都通读一遍,摸清命题者意图,然后根据上下文所说的话,结合题目所设语境,有针对性地进行回答。说话要得体、语言要委婉,这样才能显出说话人的文化素养。)

5.(1)示例:宋老师,您看外面的春色多好,阳光明媚,空气里都弥漫着春的气息。同学们想组织一次踏青活动,您也一起加入我们的活动吧!(首先应该说清楚目的,然后热情邀请,注意说话的对象是自己的老师,语言要得体。)

(2)示例:①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②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我们在学习课本内容时,学过不少歌咏春天的古诗词,可以从中选取两句,或者从自己课外积累的诗词中选择有关歌咏春天的即可,最好写连续的两句。注意不要多字、漏字,不要写错别字。) (3)(含义示例)立春:春季的开始。雨水:降雨开始,雨量开始逐渐增多。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冬眠的动物。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清明:天气晴朗、温暖,草木繁茂。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谚语示例)“立春落雨至清明”“雨水日下雨,预兆成丰收”“惊蛰闻雷米似泥”“春分有雨病人稀”“清明风若从南起,定主田禾大有收”“谷雨麦挑旗,立夏麦头齐”“谷雨麦怀胎,立夏长胡须”。(只要选择其中一个节气,从日常生活积累和书本积累中选择一个即可。) 6.【宣传设计】示例:普通话是我们沟通的桥梁。(应从活动的意义、宗旨、特点等方面拟写宣传语,只要涉及其中一个方面即可。)

【活动展示】示例:演讲、辩论会、朗诵会、故事会等。(符合活动要求,具有语文活动的特点,能举出三项活动即可。)

【建议集锦】示例: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施以正面影响。②把普通话纳入综合素质评定中。(只要能给学校提出符合要求的建议,且有一定的创意即可。)

【现象评说】示例:①在推广普通话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地方文化和地方传统的问题。②推广普通话并不意味着要消灭方言,但也不宜任意扩大方言的影响。③普通话虽作为正式交流用语,但不必在任何地方都必须使用,那样也不现实。④推广普通话应考虑我国的实际,不能“一刀切”,不能操之过急。(只要能就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艰巨性、复杂性、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推广普通话的方法等问题中的任何一个谈出自己的见解,不违背国家语言文字规范用法的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7.“钻”“嫩嫩的”“绿绿的”“满”这些词语突出了春草的特点;这些词语突出了春草质地软、色泽绿、长势旺盛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草的喜爱之情。(仔细阅读选段,找出描写春草特点的词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通过对春草的生动描写,表达了对春草的喜爱之情。)

8.C(掌握间接描写的作用,此处通过描写人的动作行为,实际上也是为了表现春草,突出

春草的可爱。) 9.作者从视觉、嗅觉的角度对春花进行了描写;突出了春花品种多、花色艳、花味香的特点。(仔细阅读选文,通过“瞧去”“花里带着甜味”可知作者是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对春花进行描写的。选段写桃花、杏花、梨花、野花,突出了花之多;“红的”“粉的”“白的”突出了花之艳;花下众多的蜜蜂、蝴蝶飞来飞去突出了花之香。) 10.侧面写春花,用蜜蜂、蝴蝶的繁忙表现了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本题主要考查侧面描写的作用,解答本题时首先要能判断出句子所用的手法,然后再结合该手法的作用具体分析。)

11.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虚写一般是联想和想象的事物,根据这个特征很容易找到选段中虚写的句子。)

12.不一样。前一个“美丽”指容貌的好看;后一个“美丽”既指容貌的好看,又指内在的美(心灵的美,知识的渊博)。(解答本题要根据上下文来体会,“反射美丽”反射的只能是实实在在的容貌,而“增加美丽”增加的却是一个人内在的修养和内涵。) 13.(1)老师想以平面镜的作用为切入点启发同学;(2)引导学生认识如何看待美(根据后面内容可知老师在同学们的议论中想到了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好方法,这便是老师的灵感。)

14.(1)随着岁月的流逝,生活的磨砺,青春的美将逐渐逝去。(2)丰富文化知识,提高道德修养,奉献真挚的爱……都是在不断完善自我,增添美丽。(首先要理解文中“一笔笔减数”“雨雪风霜”“加法”的真正含义,在此基础上再加以具体分析。) 15.散文诗(只要掌握文章的各种体裁,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16.A(仔细阅读这首散文诗,从所写内容中的“乌云”“黑黝黝”“沉默”“惊心动魄”等词语可知,本文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应该是一段最黑暗的时期,因此选A。) 17.(1)C (2)E (3)D (4)B (5)A (6)B (仔细阅读全诗,“闪电”撕扯“乌云”,而“乌云”黑压压的,可见“闪电”和“乌云”是象征着相对立的两种势力,“乌云”代表反动势力,“闪电”即革命者;“草原”在这两种势力之下是“恐惧而噤声的”,是一种为维护自己利益而不敢斗争的阶层;“海洋上的风暴”“巨浪”“细雨”都是同“乌云”做斗争并被“乌云”压迫的象征物,象征着革命风暴及革命先驱和人民。)

18.说明闪电与乌云正在进行着殊死搏斗,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旧世界的愤怒,预示了新时

代曙光的到来。(由上一题可知“闪电”和“乌云”分别象征着“革命先驱”和“反动势力”,因此可知此句表达了作者对旧世界的愤怒,希望通过殊死斗争开创光明的新世界的意愿。)

19.作者运用象征手法为读者展示了俄国第一次大革命前社会动荡不安、风起云涌的斗争形势,表现了作者对革命的渴望,愿为人民喊出心声、为无产阶级唱出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的意愿。(全文用了象征手法,展现了俄国第一次大革命前黑暗动荡的社会,理解了本文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革命立场,即可总结出答案。) 20.写作指导: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

本题可写的内容较广。“春天,不单是四季之首的名词”一句,提示我们可以写象征意义的春天,比如人生的春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春天,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春天,等等。 第一步:确定立意。春天可以引发人们以下联想:充满生机与活力,是生命的象征;拥有美好的前景,是青春与希望的象征;拥有温暖的阳光,是关爱的象征;拥有绵绵的春雨,是思念的象征。

第二步:确定内容。可描摹春景,可叙写春天的故事,可抒发你对春天的感想。 第三步:确定文体。叙事则写记叙文,发表见解则写议论文,状物抒怀则写散文。

例文:

花开不只在春天

出于污泥濯淖之中的荷花,选择了在夏天绽放自己曼妙的身姿,于是有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壮观景象;经历了秋霜打击的历练,菊花迎来自己的节日,在金秋中释放了蓄势已久的属于自己的美丽,终于有了“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大气;在寒风凛冽中选择怒放的梅花傲立于枝头,透出一身浩然正气,让人不禁从心底生敬,赢得了“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赞美。

花尚且选择自己开放的时间,何况我们万物之灵长的人呢?我们为什么不选择属于自己开放的时期呢?有些人少年时期就显露出超世之才,有些人则是韬光养晦大器晚成。人生的各个时期,经过努力,我们都会开出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花,留下属于自己的美丽。只要我们真正地实现自我突破,将自己的才华发挥到极致,就一定能够创造出人生的一个个辉煌。

不少人,人到中年就已经成功,实现了自己的少年梦。然而,更多的人则默默无闻。他们太过于想绽放自己,以至于花刚成蓓蕾就凋零了。而有些人则韬光养晦在晚年一鸣惊人。“感动中国”人物黄伯云,他花了十五年时间磨成了一柄倚天长剑——高性能炭/炭复合材料制成的大型民用飞机刹车片。十五年寒窗苦守,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昔日的赤子报国青年,如今的白发老先生,终于点石成金。壮哉黄伯云,十五载砺剑心;大哉黄伯云,一辈子强国情。黄伯云晚年绽放的生命之花,浸透了他为之奋斗的心血和汗水,花叶上闪耀着一种昂扬奋发的雄壮之美。他犹如秋天灿烂的金菊,内心涌动着一种集天地之精华的力量。

我们也看到了一个平均不到三十岁的团队,研发了完全由中国制造的“嫦娥一号”。辉煌成就,让世人瞩目,国人更是欣悦不已。“少年壮志当拿云”,这些青年才俊飞扬着青春,飞扬着报国志,飞扬着强国梦,圆了中华民族五千年飞天梦。我们不能不佩服这群年轻人,他们在人生的黄金时期干出了属于自己的伟业。总有一些人感叹世事变迁,找不到属于自己的舞台,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选择属于自己开花的季节,当然总是落得“空悲切,白了少年头”。

人生何时不开花!为什么不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花期,去释放那蓄势已久的美丽呢?选择了夏天,你就选择了与骄阳争光的满腔豪气之美;选择了秋天,你就选择了菊花的雄浑丰厚之美;选择了冬天,你就选择了梅花的浩然博大之美。

花开不只在春天。看花思人,花如此,人亦如此。

点评:作者使用反弹琵琶的方法反向立意,使文章主题深刻而新颖,独具一格。作者善于调动积累的诗词、名言、事例,把它们融入文章,使文章内涵丰富,说服力极强。

(中学教材全解)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斑斓春色》检测题 北师大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msqx4wj0x9da6a52gje3fmdy9ulfu00ghj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