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温差大叶面易结露时发病重。 (4)防治方法
A、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科学灌水,通风透光,增强植株抗病力。
B、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选择内外双重保护的药剂,百菌清、腈菌唑、烯唑醇、丙环唑、醚菌酯等药剂如:粉尽800-1500倍液,百菌清600-800倍,富力脱1000-1500倍,施菌克800-1200倍液,特菌多600-800倍液,扑菌特800-1000倍液,锌而浦800-1000倍液、施力科2500-3500倍;在发病严重时可选用上面任一药剂与翠贝3000倍、福星15000倍混用。 4、茄子枯萎病 (1)为害作物
除为害瓜豆类蔬菜外,还常为害茄果类蔬菜。 (2)危害症状
典型症状是叶片萎蔫,一般在开花结果后陆续发生。初期病株表现为叶片从下向上逐渐萎蔫,似缺水状,早晚尚能恢复,数日后整株叶片枯萎下垂,不能恢复,全株枯死。潮湿时病部表面常产生白色或粉红色霉层,茎基部常纵裂,病根变褐腐烂,易拔起,切开后可看到维管束变褐色,这是本病重要特征。
注意与青枯病的区分:青枯病为细菌病害,可观察病部横切后挤压看维管束是否流白色菌脓; (3)发生规律
病菌在土壤内及病株残体中越冬,也有附着种子上越冬的。次年条件适宜时,一般从瓜苗根部侵入繁殖,借雨水、灌溉水、种子及未腐熟的农家肥传播,重复侵染为害。高温多雨、田间积水、有利于本病发生,在久雨后猛晴、高温及晴后连日阴雨的情况下发病更为严重。 (4)防治要点
A、与非瓜豆类蔬菜实行3年以上轮作,选用抗病品种。 B、进行种子苗床消毒,加强肥水管理。
C、发病初期使用:枯腐宁800-1000倍液,扑菌特1000-1200倍液,施菌克1000-1200倍液,枯萎必克800-1200倍液,百菌清600-800倍液灌根或喷雾,以上药剂也可与98%恶霉灵5000倍、20%甲基立枯磷EC8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DT)WP300倍混用,每株灌500g药液,每7天1次,连续3次。
5、黄瓜猝倒病 (1)为害作物
此病为蔬菜三大苗期病害(猝倒病、立枯病、沤根)之一,除为害瓜豆类外,还常为害茄果类、叶菜类蔬菜。 (2)危害症状
苗期露出土表的胚茎基部或中部呈水浸状,后变成黄褐色干枯缩为线状,往往子叶尚未稠萎,幼苗即突然猝倒,致幼苗贴伏地面,有时幼苗出土胚轴和子叶已普遍腐烂,变褐枯死(即烂种与死苗,它们与猝倒构成猝倒病三大症状)。湿度大时,病株附近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这有别于立枯病。另外,该菌侵染果实引起绵腐病。 (3)发病规律
该病主要在幼苗长出1-2片真叶期发生,3片真叶后,发病较少。育苗期出现低温、高湿条件(雨雪连阴天或寒流侵染)使幼苗光合作用弱、呼吸强、消耗大,利于病菌乘机而入,引发此病。另外,结果期阴雨连绵,果实易染此病(绵腐病)。 (4)防治方法
A、加强育苗时的苗床管理:选用抗病品种,进行床土消毒,阴雨天免浇水、合理施肥提高抗病力。
B、出苗后发病初可喷淋:霜力克800-1200倍,扑菌特800-1000倍,枯腐宁600-800倍,或者将以上药剂与72.2%普力克500-800倍、72.2%霜霉威500-800倍、恶霉灵15P0-800倍混合,每平方米2-3升药液,隔7天连喷2次。 6、豆荚锈病 (1)为害作物
常为害豆类及葱韭蒜类蔬菜。 (2)危害症状
锈病主要侵害叶片,严重时茎、蔓、叶柄及荚均可受害。初发病时,叶上产生黄白色稍突起的小斑点,后渐扩大成黄褐色隆起病斑,严重时叶面出现大量红色隆起状斑点。 (3)发生规律
叶面结露及叶面上的水滴是锈菌孢子萌发和侵入的先决条件。菜豆进入开花结荚期,气温20℃左右,高温昼夜温差大及结露持续时长此病易流行。苗期不发病,秋播菜豆及连作地发病重,南方一些地区春植常较秋植发病重。 (4)防治方法
A、选用抗病良种,避免连作,加强栽培管理,注意通风排湿。
B、发病初期喷洒三唑酮及丙环唑类的药剂如特菌多800-1000倍液,富力脱1000-1500倍液,百菌清600-800倍液,粉尽800-2000倍液,施力科2500-3000倍均可取得较高防效。 7、辣椒病毒病 (1)为害作物
可为害多种作物,但以瓜豆类、茄果类蔬菜受害最重。 (2)危害症状
常危害叶片、果实、植株引起花叶、蕨叶、畸形、坏死、矮化、丛生等症状。 (3)发病规律
引发病毒病的病毒有10多种,不同的病毒传播途径略有些不同,但大部分都通过各种蚜虫传播(只有烟草花叶病毒不能靠蚜虫),因此凡是蚜虫发生量大的病毒病均可能发生严重。 (4)防治方法
A、及时防治蚜虫,在苗期根据蚜虫发生规律及时喷药防治,可选用吡虫啉、啶虫脒等类药剂,如高好1200-1500倍、农天力1200-1500倍、天地扫1200-1500倍 B、植株长势较弱,可在喷药时加入翠康生力液、高能素、蔬蓝钙等叶面肥以提高作物抗病能力。
C、在发病前或初期及时正确用药,可选用菌毒清、宁南霉素等药剂如斗毒700-1000倍液,病毒立克600-800倍液,霜力克800-1200倍液等,上述药剂可与防治蚜虫的药剂混用,达到病虫兼治。 8、番茄早疫病 (1)为害作物
早疫病在茄子、(甜)辣椒的叶片上也可发生,但以番茄早疫病为害最普遍,也最严重。
(2)危害症状
番茄苗期、成株期均可染病,侵染叶、茎、花、果出现(同心)圆形或椭圆形轮纹病斑,病斑表面产生毛刺状不平坦物或黑色霉状物。 (3)发病规律
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通过气流、雨水重复侵染。湿度的变化影
响番茄早疫病的扩散,另外,由于该菌属腐生,基肥不足也会导致发病重。 (4)防治方法
保护地除重在生态防治外,也可用百菌清、速克灵粉尘剂或烟剂进行化学防治,露地栽培除要施足基肥增强抗病外,重在发病前喷药保护和发病初防止扩散,可用春雷霉素、百菌清、异菌脲等药剂如百菌清600-800倍,灭菌宝8000-1000倍,锌而浦600-800倍,富米多800-1000倍,霜力克800-1200倍,施疫安1000-1500倍,进行均匀喷雾,每隔7天1次,连喷2-3次。 9、茄子黄萎病 (1)为害作物
主要为害茄子,有时也为害番茄生长中后期,较少为害(甜)辣椒。 (2)危害特征
茄子座果后叶片自下而上或以一边向全株发展变黄,开始在植株下部至中部叶片,近叶柄处一侧边缘和叶脉间褪绿边黄褐色,后整个叶片叶脉大部边褐色,叶边缘向上卷,最后干枯脱落,早期病叶睛天高温时呈萎蔫状,早晚尚可恢复,后期病叶由黄变褐,终至萎蔫脱落,严重时全株光杆。维管束横切面变褐但挤压时无白色菌脓流出,这有别于青枯病。
注意黄萎病、青枯病、枯萎病三者的区别; (3)发病规律
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借风、雨、水、人畜或农具传播。从定植到开花,日均温低于15℃,持续时间长,发病早而重;地势低佳,施用未熟有机肥,灌水不良及连作地发病重。 (4)防治方法
除采用选用抗病良种、药剂浸种、土壤消毒、轮作等措施外,发病初期应及时治疗,可选用枯腐宁500-800倍液或救腐愈枯500-800倍液或扑菌特800-1000倍液或施菌克600-1000倍液或菌毒青300-500倍液或98%恶霉灵5000倍液,再加50%琥胶肥酸铜(DT)WP300-400倍。每株浇灌药液500g,隔7天连喷2次。 10、辣椒青枯病 (1) 为害作物
青枯病不仅是茄果类蔬菜的常见病害,还是瓜豆类蔬菜的重要细菌性病害。 (2)危害症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