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河南师范大学青少年问题研究中心2006年科研项目招标通知
为了提高青少年问题的研究水平,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河南师范大学青少年问题研究中心(下称“研究中心”)实行开放式研究,特向校内外进行科研项目的招标 。本次科研项目规划下设四个研究方向:青少年基本理论问题研究、青少年教育问题研究、青少年社会问题研究、青少年发展问题研究,2006年四个研究方向共有32个科研项目公开向外招标,中心热烈欢迎在青少年问题研究领域有研究兴趣和一定理论造诣的高校教师、研究人员或博士、硕士研究生积极申报,并进入中心开展研究。
具体招标项目如下(具体题目申报者可适当变更):
一、青少年理论问题
在全球化背景和我国社会转型的形势下,青少年问题日趋复杂,本研究方向结合国内外有关青少年问题的研究理论,以哲学、文化、人学研究为视角,以我国社会变迁为背景,将青少年问题置以理论层面分析,探讨青少年问题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征,以求对我国青少年问题做出合理解释,促进我国社会和谐发展。
1、文化工业与青少年流行文化研究 2、青少年亚文化与代际关系研究 3、大众文化与青少年亚文化 4、和谐文化与当代青少年竞争意识 5、全球化背景下青少年的国家民族意识 6、环境问题与青少年生态环境意识 7、城市、农村青少年综合素质比较研究 8、青少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研究 9、青少年问题的学理界定与科学归类
二、青少年教育问题
本研究方向根据社会学、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理论,侧重于青少年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的研究。具体科研招标项目如下:
1、新时期青少年思想发展变化及其特点研究
2、青少年对中国主流价值观的认同与对西方现代道德价值观的态度研究 3、法制教育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结构优化的关系研究 4、对青少年心理障碍实施干预的实验研究 5、大、中、小学生心理比较研究
6、网络环境下青少年道德教育内容和方式改革的研究 7、网络文化与未成年人道德建设问题 8、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文化内涵研究
三、青少年社会问题
本研究方向结合社会学、社会工作学、心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理论,运用新理论、新视角、新方法,侧重对新的青少年社会问题(如网络成瘾、药物依赖行为、不健康的迷恋与崇拜行为等)或青少年社会问题的新现象进行表征描述、分析整理,分析总结青少年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一般特征及预防与矫治途径。
1、青少年社会问题的理论研究(社会学、社会工作学、心理学、教育学); 2、青少年不良心理与行为的综合干预研究; 3、青少年校园适应的不良行为研究; 4、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的干预模式研究; 5、青少年生态与行为之对应性研究 6、大、中、小学生问题的对比研究; 7、青年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8、青年农民工城市的适应研究
9、青少年不良行为的自我认知与学理分析 10、青少年行为限制的学理分析
四、青少年发展问题
本研究方向根据社会学、教育学、发展心理学等学科理论,结合当代青少年成长发展的环境,借助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侧重于青少年发展中社会知识的获取和发展模式构件的研究。具体科研招标项目如下:
1、青少年发展状况研究 2、青少年发展的社会支持研究
3、青少年个体发展模式与群体发展模式研究 4、中外青少年发展模式对比研究 5、成功青少年群体研究 6、青少年参与研究 7、青少年就业研究
8、青少年事务的政策法规研究 9、历代家庭对青少年发展影响的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