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思修1357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30 4:50:0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1

专业 年级(本科) 学号______________ 姓 名 ________________ 德州学院期末考试试题 1

( 2012 至 2013学年第 1学期)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考试对象:2011级本科 试卷类型:A卷考试时间: 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哲学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关系是( )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C.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2.中国战国时期的庄子曾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句话是一种( ) A唯物主义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相对主义观点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4.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是指( )

A.矛盾斗争性的存在不受特定条件的限制 B.矛盾斗争性的存在不需要任何具体条件 C矛盾斗争性既受特定条件限制又能打破这些条件的限制

D.矛盾斗争性可以脱离矛盾的同一性而对事物发展起推动作用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根据是( )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B.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C.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D.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6.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是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 A.真理具有绝对性B.真理具有相对性 C.真理具有客观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 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 )

A.能动的反映论 B.唯物主义经验论C.唯心主义先验论 D.不可知论 8.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 ) 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 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有最终决定作用 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9.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 )

A.衣食住行 B.人的自觉意识活动C.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 D.社会关系的形成 10. 量变与质变的相互渗透表现为( )

A.量变与质变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量变过程中随时有质的变化、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 B.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质变过程中新质因素有量的增加活扩张

C.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量变过程中随时有质的变化、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 D.量变过程中随时有质的变化、质变过程中新质因素有量的增加和扩张 11.商品的内在矛盾是( )

A.交换价值与价值的矛盾B.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C.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矛盾D.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12.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 )

A.剩余价值规律 B.竞争规律 C.价值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13.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

A.劳动者成为自由人 B.劳动者丧失一切生产和生活资料C.劳动力成为商品 D.雇佣劳动关系的产生 14.资本主义工资是( )

A. 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B.劳动的价值或价格C. 劳动者的报酬 D.工人出卖劳动的所得 15.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为了得到( )

A.绝对剩余价值 B.价值C.超额剩余价值 D.相对剩余价值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答案填在表格中有效) 1.矛盾分析法的内容包括()

A.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 B.“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D.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 2. 下列例子中属于否定之否定现象的有 ( )

A.冰─水─汽 B.生产粮食─粮食被人消费─生产粮食 C.团结─批评─团结 D.光的微粒说─光的波动说─光的波粒二象说 3. 下列选项中,表述矛盾同一性思想的有( )

A.高下相倾,长短相形 B.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C.祸福相因,难易相成 D.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4.马克思说:“我的观点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句话的主要含义是( ) A .社会经济形态发展是客观的B. 认为社会历史是精神发展史;

C. 社会经济形态发展是一个变化过程D. 个人活动从根本上说是自然然界的一部分 5. 历史唯心主义的主要缺陷是( )

A. 没有考察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B. 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

密 封 线 11

C. 根本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 D. 根本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6.资本主义工资( )

A. 从实质上看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B. 从形式上看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C. 从实质上看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D. 从形式上看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7.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

A.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作用的结果B.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

C.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D.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8.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 )

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B.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C.是否承认认识是对理念世界的回忆 D.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9. 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主要表现在( )

A.生产全面社会化B.生产管理日益社会化C.工会组织日益社会化D.资本日益社会化 10.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初级阶段所具有的特征有( )

A.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B.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C.国家开始消亡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三、简答题(35分,每题7分)

1. 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理论意义。 2.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3.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它包括哪些内容? 4. 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作用。 5. 简述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四、分析题(30分,每题15分) 1.【材料1】邓小平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是社会主义利用这种方法来发展社会生产力。把这当作方法,不会影响整个社会主义,不会重新回到资本主义。”

【材料2】1992年初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请运用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原理分析上述材料。 2.【材料1】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说道:“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其共性是矛盾存在于一切过程中,并贯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矛盾即是运动,即是事物,即是过程,也即是思想。否认事物的矛盾就否认了一切。这是共通的道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以,它是共性,它是绝对性。然而这种共性,即包含于一切个性之中,无个性即共性。假如除去一切个性,还有什么共性呢?因为矛盾的各各特殊,所以造成了个一切个性都是有条件地暂时地存在的,所以是相对的。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 【材料2】邓小平在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党的十五大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材料3】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材料4】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全会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说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特殊性。

(2)结合材料2、3说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哲学根据。

(3)结合材料4说明如何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 以人为本”的关系。

____________ 姓 名 ________________ 德州学院期末考试试题 2

( 2012 至 2013学年第 1学期)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考试对象:2011级本科 试卷类型: 卷 考试时间: 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 )

A.19世纪四十年代 B. 19世纪五十年代 C. 19世纪六十年代 D. 19世纪七十年代

2.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 )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观念上的东西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D.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3. “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 ) 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线 11

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 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 4. 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和活的灵魂是:( )

A.唯物辩证法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关系的原理 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关系的原理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根据是( )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B.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C.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D.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6.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

A. 反映论的观点 B. 客观实在性的观点 C. 主体能动性的观点 D. 实践的观点

7.要正确实现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 众的自觉行动。这是因为( )

A. 群众是人口中的大多数 B. 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C. 群众的意见都是正确的 D. 群众的行动都是合理的 8.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 )

A.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不平衡 C.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反作用 9. 生产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 )

A.道德关系 B.经济关系 C.政治关系 D.思想关系

10.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它是在( )

A.同类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B.不同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C.商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D.商品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11. 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各个部分( ) A.在价值增值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B.价值周转的方式不同 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 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 12.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 )

A.剩余价值规律 B.竞争规律 C.价值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13. 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实现的 A.联合制 B.参与制 C.股份制 D.价格制

14. 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 )

A.《共产党宣言》 B.《德意志意识形态》 C.《资本论》 D.《共产主义原理》 15. 人的“自由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的社会状态是:( ) A.原始社会B.资本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D.共产主义社会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联系的特点有:( )

A.客观性 B.多样性 C.斗争性 D.普遍性 2.价值的特性有( )

A.客观性 B.主体性 C.社会历史性 D.多维性 3. 下列关于意识的说法正确的有:()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社会的产物B.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物质 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 4. 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是( ) A.占有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 B.大脑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C.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 D.感性材料丰富了,自然就变成了理性认识 5.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6. 正确地理解地理环境同人类社会关系原理的意义,在于要求我们( )

A.合理地开发自然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B.不要破坏生态平衡,要保护人和自然的协调关系 C.尽快地开发自然资源,以促进生产发展D.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道路 7. 马克思分析社会总资本再生产问题的基本理论前提是( )

A.社会总产品的价值由c、v、m三部分构成 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 C.社会生产分为生产生产资料和生产消费资料两大部类 D.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8.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有( )

A.国家直接掌管的垄断资本 B.国家与私人公有、合营的企业 C.各国私人垄断资本在国际范围内的结合 D.国家调节经济 9. 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历史形态包括( )

A.古代的平均主义思想 B.16—17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C.18世纪空想平均社会主义 D.19世纪初期批 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10. 下列关于“共产主义”的界定正确的有:( )

A.一种科学理论 B. 一种社会制度 C. 一种现实运动 D.一种社会理想 三、简答题(每题7分, 共35分)

11

1.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

2. 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3. 如何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4. 简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作用。 5.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有哪些表现?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关于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历史上的哲学家、思想家有不同的回答。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 [材料1]:孟轲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认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摘自《孟子》(《尽心》下)和《荀子》(《王制》)

[材料2:]梁启超说:“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舍英雄几无历史”。胡适说:英雄人物“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摘自《饮冰室合集》十六册和《胡适论学近著》第一集。

[材料3:]黑格尔认为,历史不是个人随意创造的,而是决定于某种“客观精神”。伟大人物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拿破仑代表了“世界精神”,他“骑着马,驰骋全世界,主宰全世界”。世界历史是伟大人物和王朝的历史,“而不是一般人民的历史”。——摘自黑格尔《历史哲学》和《精神现象学》

请回答:(1)材料1的合理思想和局限性。 (2)分别指出材料2和材料3的思想倾向。 (3)材料2和材料3的共同点。 2.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微软公司是20世纪90年代对美国新经济有重要贡献的成功企业。但微软仍遭遇垄断案。对于新兴产业和对经济增长影响较大的企业政府并不放松反垄断行为。1994年7月,美国政府与微软达成一项协议,即不再要求计算机制造商将其视窗操作系统作为必备原件安装。但在1995年11月因与对手网景公司划分浏览器市场遭到拒绝,微软便要求安装视窗操作系统必须同时安装其“探索者”浏览器。1997年10月,微软实施将浏览器与视窗操作系统捆绑出售。捆绑销售使微软市场份额大增,从原有的3%~4%的市场份额上升至5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为此,美国反托拉斯部门与微软公司开始漫长诉讼之路。2000年6月地方法院法官判决微软公司分解为两个独立公司。政府拆分微软行为在于保护市场竞争。微软不服又提出上诉。其结果微软虽未被拆分,但上诉法院确认微软的市场垄断事实,违反了美国的反托拉斯法。

问题: (1)通过微软垄断案分析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垄断与竞争的关系。 (2)通过微软垄断案,你从中可以深刻领悟哪些经济学原理?

年级(本科) 学号______________ 姓 名 ________________

德州学院期末考试试题 3

( 2011 至 2012学年第 1学期)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考试对象:2010级本科 试卷类型:A卷 考试时间: 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说的是( )

A.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B.事物的否定过程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4.“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表明( ) 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D.意识是主观世界的客观映象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根据是( )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B.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C.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D.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6.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 A.运动 B.实践 C.精神生产 D.物质 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 )

A.能动的反映论 B.唯物主义经验论 C.唯心主义先验论 D.不可知论 8.“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历史的修正”,这一观点是( )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观点

C.片面强调逻辑重要性的观点 D.割裂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观点

封 线

搜索更多关于: 思修1357 的文档
思修135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n2nc0cnia0a6ri16zp4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