洧之外,洵讠于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讠于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这是一幅永恒的春游图。通篇不见一个“春”字,却处处洋溢着春的气息。艳阳高照,溱河洧河的河水冲破了冰雪的束缚奔腾流淌。祭祀祈福的日子终于来临,无数手持兰花的男女在河畔纵情玩耍。喧闹的人群里,略带羞怯的女子终于大胆相约,不知是有意推脱还是有些迟钝,男子不解风情地说自己“已经看过了”。女子没有放弃,任性地再相邀请。此处,笔锋一转,无数男女互赠芍药,游春定情。全诗通过环境描写、气氛渲染、人物对话及作者的叙述,生动再现了郑国青年游春相恋的欢乐情景,充分显示了民歌质朴浑厚的艺术风格,表现民众的审美情趣。
《邶风·静女》以情人幽会的场面抒写了男女青年相互爱恋的纯真情感。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一个男子在城之一隅等待情人的到来,心爱的人却迟迟不到,致使他心情焦躁,张望徘徊。“搔首踟蹰”以细节描写再现了主人公的焦灼之情。心爱的人来了,以彤管和荑草相赠,他万分珍爱,不是礼物多特别,只因为是爱
人所赠,流露出深厚的感情。此诗在艺术特色方面率真自然颇具喜剧色彩。
创作者善于抓住刹那间真实的心理活动和显露于外的行动,用简洁清新的语言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4.抗礼法
相爱是甜蜜的,爱情出现挫折的时候却是无边的痛苦,心中的痛苦也需要发泄,于是《诗经》中就有了表达内心创伤和对礼法反抗的诗篇。
5
《召南·行露》即女子对已有妻室的男子强娶自己的行为的拒绝和斥责,即使男子诉讼相逼也不屈服。
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 何以速我狱?虽速我狱,室家不足!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 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从!
诗中男子很可能是有权有势者,面对男子的横行无理,女子理直气壮,愤怒斥责,椐理争辩,表达了决不妥协的态度,显示出她捍卫尊严,反抗欺凌压迫的斗争精神和坚强不屈的刚毅性格。以不愿早上行路起兴,随后一连串的反问并以鼠雀相比,义正言辞,语锋犀利,宣泄心中愤懑的同时流露出去男子的厌恶。 二 婚姻诗
家庭是人类社会的细胞,婚姻是人类社会的纽带,先民更是十分重视婚姻问题。婚姻为主题的诗篇在《诗经》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广,或记叙婚嫁场面,或记录婚嫁祝辞,或描写夫妻恩爱,或表达分离之苦,甚至也有相当数量的弃妇诗,为我们提供了这一时期人们的婚姻观念以及某些风俗习惯,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1.贺新婚
此类作品描绘了隆重的迎亲仪式和婚庆典礼,甚至记录了赞美新人的颂歌祝辞,再现了热闹喜庆的场面。
《召南·鹊巢》是描写贵族姑娘出嫁的贺婚诗。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6
全诗三章,每章前两句以鹊巢鸠占起兴,比喻女子嫁到男方家中;每章后两句点出姑娘出嫁的事实,并极力渲染男方迎亲之盛况,显示了贵族婚嫁的礼仪与排场,表现了当时的民俗风情。诗中采用复沓叠咏的形式把婚礼的进程写得清清楚楚,文字简练生动。 《周南·桃夭》是对出嫁女子的赞美、祝贺。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桃花盛开的春天,万物复苏,正是婚嫁的季节。以桃花起兴,巧妙比况少女美貌的同时渲染出婚嫁的热烈气氛。且三章重迭,便于记诵,适合仪式上反复咏唱的需要,强化了艺术感染力。全诗旋律轻快,比兴营造的欢乐气氛相容,构成有花有人、有声有色的浓艳画面,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再现了当时的民间婚俗。 2.讲生活
这类诗或反映夫妻恩爱家庭幸福,或表现婚姻家庭的种种不幸,也有徭役战争带来的相思之苦,从不同的侧面记录了当时人们的家庭生活。 《齐风·鸡鸣》都以对话的形式结构全篇,构思新颖。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 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
诗中当官的丈夫恋妻贪睡,不愿早朝,妻子规劝催促。全诗三章,首章,天色已明,妻子催促丈夫起床上朝,丈夫却不肯起床;第二章,妻子再次催促,丈夫仍然托辞不起;末章,妻子婉言规劝,希望丈夫以名声为
7
重,马上上朝。全诗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从侧面反映了士大夫阶级的生活。
《卫风·氓》是一首带有浓重叙事成分的抒情诗,以弃妇的口吻倾述从恋爱、结婚到受虐被弃的全过程,抒发了她内心的不平、哀伤、怨恨与反抗。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 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全诗通过人物音容笑貌的描写和内心活动的刻画,采用衬托和对比的艺术手法,成功塑造了弃妇与负心汉的形象。诗中弃妇性格由多情忍耐转为清醒刚强和果敢,是我国文学史上较早注意人物性格变化表现的诗篇。 3.思归宁
家是生命的起点和摇篮,女子出嫁后对于生她养她的娘家,仍保持着深切的思念和依恋之情。特别是远嫁的女子,在她们的心灵深处,乡情始终不散,反映了人伦的天性。
《邶风·泉水》中卫国女子出嫁别国,思念故乡和亲人,想归宁而不得,只好用出 游来派遣心中的忧愁。
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有怀于卫,靡日不思。娈彼诸姬,聊与之谋。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