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等,英语中的“happiness、teacher、unlike、worker、widen” 。 2.汉语合成词的构造类型:
汉语合成词可分复合词和派生词两类。复合词根据内部语素之间的关系可分为并列式、 偏正式、补充式、支配式、陈述式五类。派生词根据构词词缀在词中的位置可分前附式和后 附式两种,以后附式为最多。
要求能分析合成词的构造,指出词中的构造成分,分析汉语词的结构类型。 二、词的组合的五种基本类型
词与词的组合,可以是两个词的简单组合,也可以是许多词的复杂组合,但无论怎样组 合,根据词与词的语法关系看,最基本的结构类型只有五种,即主谓结构、述宾结构、述补 结构、偏正结构、联合结构。语言中的各种句子,就是由这五种基本结构类型互相套叠形成 的,因此,对这五种结构类型应熟练掌握,要弄清楚各种结构内部的语法关系,相互区别, 并能结合语言实例进行分析。这是层次分析的基础。 三、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
1.语法意义:语法意义与词汇意义相对而言,是语法单位在组合中所产生的关系意义。 例如“大眼睛”是偏正结构,“大”修饰“眼睛”,“眼睛大”是主谓结构, “大”陈述“眼睛”
怎么样,这里的修饰与陈述,就是语法意义。同样的结构单位,反映了不同的语法意义,这 是通过不同的词序来体现的。
2.语法形式:语法形式相对于语法意义而言,是表达语法意义的外部形式标志,也就
是说,语法意义在语言中的外部表现就是语法形式。例如汉语“同志们”中的“们”和英语 “books”中的 s,语法意义是复数,它们就是复数这一语法意义的语法形式。语法意义和 语法形式的关系是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关系,语法形式表现语法意义,语法意义必须通过语法 形式才能具体表现出来,二者以对方为存在条件。
3.语法手段:语法手段是对语法形式的进一步概括归类,它是根据表达语法意义的同 一性质的语法形式所概括出来的类别。比如英语动词“making(看) ”附加上词尾 ing,表
示进行体,英语形容词“reder(红色的)”附加上词尾 er,表示比较级,这两种语法形式 不同,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同,但它们语法形式的性质是相同的,即都是通过词形变化来表 现语法意义,所以可以把这两种具有相同性质的语法形式概括为同一个语法手段,即词形变 化,也即形态变化。常见的语法手段主要有选词、词序、虚词、词形变化。词序和虚词是汉 语表示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如“好学生”和“学生好”,词序不同,语法意义不同。 四、组合的层次性
组合的层次性:语言中的句子,无论结构有多复杂,用了多少个词,它们的组合都是有 规律可寻的,而不是杂乱无章的。词组成句子,不外乎主谓、述宾、述补、偏正、联合这几 种结构类型,简单的句子,用一两种结构类型,复杂的句子,用多种结构类型。句子就是各 种结构类型层层组合起来的,具有层次性。句子的每一个层次都是由两个次一层次的单位组 合起来的,这些组成更大单位的两个组成成分叫直接成分。
句子分析的方法:分析句子用直接成分分析法。直接成分分析法是分析句法结构层次的 方法,它利用图形分析句子或词组的结构,把结构层次和结构类别都标示出来,以揭示句法 结构内部的显性意义。对于一些有歧义的句法结构,这种分析法也可通过层次分析来加以说 明。
第三节 聚合规则 一、词类
词类是按照词在结构中所起的作用,即句法功能分出来的类。把语言中具有相同功能的
词聚合在一起,归为一类,并给以一个名称,这样从语法角度划分出来的词的类别就是词类。 划分词类,功能第一,凭借语法功能、词与词的组合特点,我们也能把汉语的词类划分出来。 二、形态
形态是指词与词组合时词的形式上发生的变化,是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在有形态 变化的语言中,词的形态变化是词的组合结构关系所要求的,可以表示多方面的语法意义。 具有相同词形变化的词形成一个聚合,可以划分为同一词类。词形变化主要有附加词尾、内 部屈折、异根几个方面,要求熟悉词形变化,并能举例分析说明。 三、语法范畴
语法范畴就是语法意义的归类,是对语法意义的类别的概括,是由词的变化形式所表示 的语法意义方面的聚合。比如英语形容词 bad(坏的)的语法意义是原级,worse 的语法意 义是比较级,worst 的语法意义是最高级,把这三个级的意义概括为一类,叫做“级” ,这
里的级就是语法范畴,是对形容词几种级的语法意义的概括性称呼。所以语法范畴和语法意 义具有上下义关系,语法意义隶属于语法范畴。
每一种语法范畴都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特点:第一,有共同的意义领域,如单数和复数都 是数;第二,同一语法范畴中的各个变化形式是互相对立的、排斥的;第三,同一语法范畴 中的各个项所表示的意义不仅取决与它本身,而且也取决于它和其它项之间的相互制约的关 系。
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性、数、格、体、时、态、人称、级等。要求弄清楚常见语法范畴的 概念内涵,能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其中时、体、级要作为重点来掌握,能够加以说明。 第四节 变换
本节重点注意句法同义、句法多义,并能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变换。 第五节 语言的结构类型和普遍特征
本节重点认识语言的结构类型。根据语法结构特点,一般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孤立语、 黏着语、屈折语和复综语四类。汉语属于孤立语,主要特点是缺少词形变化,但是词序很严 格,不能随便更动,除了词序,虚词也非常重要,常用来表示词与词之间的语法关系。英语、 俄语属于屈折语。 重点注意的问答题:
什么是词缀,什么是词尾,二者有哪些区别举例说明。 什么是单纯词、合成词、复合词、派生词举例说明。
什么是语法意义,什么是语法形式二者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马路宽”和“宽马路”的语法意义有什么不同是通过什么样的语法手段体现的 举例说明什么是形态,并举例说明形态变化有哪几种情况。 举例说明时、体、级三种语法范畴的形态变化。 第五章 词 义
第一节 词汇和词义 一、基本词汇
基本词:基本词汇是一种语言的词汇的核心部分,具有全民常用、稳固、有构词能力的 特点。基本词是词汇中的核心,构成语言的基础,是一种语言的词汇中最常用的那部分词。 基本词具有三个显着的特点:
第一,全民常用,即基本词的使用十分普遍,具有全民性,而且不分地域,不分阶层、 阶级、男女老幼,全民普遍使用,这是所有基本词汇都具有的特点。
第二,稳固性,基本词是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基本词所代表的事物概念是稳定很少变 化的。
第三,能产性,基本词具有非常强的构成新词的能力,一些常用的基本词,往往能同别 的成分一起构成数十、数百个词,例如“电”、“地”、“人”都是基本词汇。 二、词义的概括性
词义就是一个词所代表的意义,它是以一定的语音形式固定下来的人们对某一客观事
物、现象的本质特征的概括反映和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词义是对现实现象的概括反映, 它不是反映个别的具体事物的特征,而是反映同类事物现象的共同特征,概括性是词义的一 个重要的特点。词义的概括性特点具体表现在一般性、模糊性、全民性三个方面。 第一,词义具有一般性特点。词义是对客观现实现象的高度概括,是高度抽象的,是从 千千万万的同类事物现象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它舍弃了个别事物的特点,而保留了所概括的 对象的共同特征,所以词义是指事物的一般的、具有共性的特征,它不反映个别事物的特点, 虽然一个词在具体语境中总是与个别的具体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词义的一般性特点是语言作 为人类交际工具这一本质特点所决定的,客观事物现象多得不计其数,数不胜数,如果每个 具体事物都给它一个名称,那么一个人在有限的生命中根本不可能掌握语言,语言也不可能 成为人类的交际工具。
第二,词义具有概模糊性特点。词义的模糊性,是指词义反映的概念,其外延往往是不 固定的,没有明确的界限。词义产生模糊性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之间的 矛盾。词义的模糊与精确是具有相对性的,难有一致的标准。为什么词义具有模糊性呢第 一,根源在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要认识只能进行大致切分;第二,主观认识水平的差异, 不同人对不同事物有不同的标准。
第三,词义具有全民性特点。词义的全民性是指词义反映的现实现象是全社会成员共同 认知的,没有阶级之分,没有阶级性的,虽然词义所反映的对象有阶级之分,如“地主”、 “农民”、“资本家”、“工人”等。语言本身是没有阶级性的,作为语言的组成部分之一的词 汇也是没有阶级性的,词汇没有阶级性,词义当然也谈不上有阶级性了。 三、词义的类型
词义可分理性意义和附加色彩意义。理性意义是词义中体现人们对词所指称的客观事物 的理性认识的那部分内容,词义来源于客观现实,是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词义中这种反 映客观现实现象的部分就是理性意义。附加色彩是词义中词的理性意义以外的表示人们的主 观态度和评价的意义。主要分感情色彩意义和语体色彩意义,前者人对词所指称的客观事物 的主观评价态度,主要有褒义和贬义两个方面,例如“牺牲”表示褒义,“完蛋”表示贬义, “死亡”表示中性的意义,不分褒贬;语体色彩意义指词经常出现在特定的场合所形成的风 格色彩,主要可分口语和书面语,比如“老婆”、“妻子”多用于口语,显得随意自然,“夫 人”用于书面语,显得庄重文雅。 第二节 词义的聚合 一、多义词
一个词有多项意义,这些意义互有联系。多义词中最初产生的那项意义叫本义,在本义 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意义叫派生义。多义词多项意义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有的义项使用比较 多,在一个词中占中心地位,那么这项意义就是中心意义,或说主要意义。
一个词在最初总是单义的,在使用中,与之有关的意义也用它来表达,它就变成了多义 词。词义的派生是有现实基础的,派生义和派生它的那个意义所指的事物的某一方面特征有 联系,于是就共用一个词表达,原来的词就派生出了新的意义。多义词的使用不影响意义的 理解,因为在具体的句子中,由于上下文的限制,多义词就只有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意义,其 它的意义就排除在外了。词义派生的途径是引申,可分隐喻和换喻两种方式。 二、同义词
同义词是几个意义相同或相近(基本相同)的一组词。同义词的意义差别主要表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第一,词义的所指范围有大小之分,程度上有轻重之别,如“事情-事故”、 “批评-批评”。第二,附加色彩意义不同,或感情色彩不同,有褒贬之分,如“团结-勾 结”、“成果-后果”;或者语体色彩不同,有书面语与口语的分别,如“父亲-爸爸”、“聊 天-谈话”。第三,搭配功能不同,如“发扬”与“风格、作风”搭配,“发挥”与“作用、 优势”搭配。
三、义素和义场:义素是词义的构成单位,是词义的最小的语义结构成分,又叫语义特 征。义场即语义场,一批意义上有共同特征的词聚合在一起形成的聚合体。 第三节 词义的组合 本节内容一般掌握即可。 重点问答题:
举例说明基本词汇的特点,并简要说明这些特点之间的相互影响。 什么是词义的模糊性特点词义为什么具有模糊性特点。 举例说明什么是词义的概括性,词义概括性有哪些表现形式 什么是词义的全民性为什么词义具有全民性的特点 第六章 文字和书面语 第一节 文字和语言 一、文字及其作用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具有重要作用,它突破了有声语言的时间和空间局限 性,对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文字是语言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二、文字与语言的关系
文字从本质上看也是一种符号,它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这是文字的主要功能。文字具有 字形、字音、字义三个要素,这三个要素在所有文字体系中都是不可缺少的。无论是拼音文 字还是意音文字,都既有一定的形式,又有通过这种形式所记录的音和义,三者缺一不可。 三、汉字与汉语的关系
汉字与汉语的特点是相适应的。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主要形式,一个语素用一个音节表 示,虽然一个音节不是固定地表示某个语素,还有许多同音语素,但语素的单音节形式确是 客观存在的事实。汉字也是记录音节的,一个字独立地表示一个音节(但与音节不是对应关 系),也正好记录一个语素,与汉语语素的特点相适应。同时,由于汉字与语素基本上对应, 而不固定地与某个音节挂钩,所以正好适应了汉语方言分歧的特点,使得汉字具有了超方言 的特性。
第二节 文字的起源、发展和改革 一、文字的起源
文字起源于记事的图画,在此以前,古人曾经借助实物记事。原始文字和科学的文字体 系。
二、文字的发展
1.从造字方法看,文字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表意、表意兼表音、表音三个阶段,从表 意到表音是造字法发展的趋势。但无论是那种文字体系,都是记录语言的,包括语音和意义。 不能认为拼音文字记录语音,表意文字记录意义。
2.几种重要的字母:字母是拼音文字的最小书写单位。目前世界上表音文字所采用的
字母体系多种多样,主要有腓尼基字母、希腊字母、拉丁字母、斯拉夫字母、阿拉伯字母、 梵文字母等。
3.注意几个概念:意音文字:用表意和表音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所创造的文字体系,字 体结构中既有表示字义的成分,又有表示字音的成分。汉字就是现行文字中的一种比较典型 的意音文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