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海顿安全管理方案预防事故发生
摘 要:安全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可靠保证,近年来国内重特大事故频发,给国家和人民造成重大损失,如何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工作方针尤显重要;要预防事故的发生,事故原因分析是预防事故的关键,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技术及管理措施,将安全技术运用于生产实际,最终消除或减少事故,避免事故损失。
前言
近年来,全国和石化企业的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安全事故呈现多发态势,几起大的生产、设备事故给国家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而发生人身伤害事故,在给员工和家属造成身心痛苦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极坏的影响。如何设法扭转这样的被动局面,是我们安全管理服务企业的重要责任,现就此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安全是一门综合性科学,是一项专业性、政策性、群众性、综合性非常强的工作。近几年,我国每年因安全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达10余万人,经济损失占GDP得2%左右,损失巨大,令人痛心。因此只有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才能真正把安全管理工作做好。
海顿安全安全管理方案是以人的不安全行为、作业环境及设施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作为基本风险管理对象,提出消除违章行为的控制措施,解决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了安全管理水平,创造良好的安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事故构成三要素:
1、物质条件(危险)——不安全状态
2、激发条件(人干错事)——不安全行为
3、造成后果
事故的原因
a.不安全行为(人的因素,包括违章、失误和无知)
b.不安全状态(机械设备、环境因素)
因此消除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是预防事故的主要技术措施。
法国电力公司1990年提供的安全分析研究报告指出:不安全行为造成事故的概率为70%~80%。国际劳工局编写的《事故预防》一书指出:“无论采取何种事故分类形式,都发现最常见的事故原因不在于最危险的机器或最危险的物质,而是发生在十分普通的行动中。”由此可见,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不安全行为。
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提出解决方案:一、消除违章。二、改变安全方面的无知状态。三、消除不安全状态。
前两个是针对不安全行为的,后一个是针对不安全状态的。
一、 消除违章
尽管有各种安全制度,有严厉的安全监督检查考核,但违章现象仍屡禁不止,究其原因无非是违章者存在着以下心理:
(一)违章的心理分析
心理一:侥幸心理
美国保险公司专家W?H海因里希曾对不安全行为、轻伤、重伤死亡的比例关系作过调查统计,统计结果为:不安全行为、轻伤、重伤死亡=300:29:1。——换句话说,就是平均每330次不安全行为中有29次受轻伤,一次重伤或死亡。而这330次不安全行为,又是以千万次隐患为基础的。
有些人在几次违章没有发生事故之后,便以为其违章行为永远不会出事故。把几次没有出事故的偶然性和长期违章迟早要出事故的必然性混淆了。他们总认为安全规章制度是一种不必要的谨小慎微,总认为违章也不一定出事故。这就是侥幸心理。
有些人在这种侥幸心理的支配下,经常违章,直至发生事故。例如2001年8月发生在燕山石化公司聚丙烯事业部的一起违章进设备作业导致氮气窒息的事故(作业人员探入厂口罐中作业,罐内氮气阀门未关严),在事故调查时,车间的员工讲我们一年要这么干上百次,从来没有办过进设备作业票,没有采取过什么措施也从来没有出过什么事故,应该没什么问题,可没想到这次就……——这是一起典型的习惯性违章事故。原因就是违章者心存侥幸。
又如:2003年5月26日发生在东方化工厂的一起爆炸事故:2003年5月26日东方化工厂销售部运输分部为防止聚丙烯酸甲酯的火车人孔盖和物料在运输中被盗,决定将装甲酯的6个空罐车的人孔盖轴销焊死。施工前办理了二级火票,由本单位的安全员用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仪对该罐人孔周围环境进行了检测,检测数据是Oppm,电焊作业进行到第5个罐时,罐内突然发生爆鸣,冲击波将人孔盖板顶起正击中焊工头部左侧,同时将厂房顶冲开一个洞,该焊工被紧急送入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分析:检测人员怀有侥幸心理,外边没事,里边问题也应该不大。 ——典型的侥幸心理
还有一种人自以为技术好,有经验,违章习以为常,满不在乎。虽然预见到违章可能发生危险,但是轻信可以避免。甚至冒险蛮干。例如,高处作业,明知有危险,就是不系安全带。
心理二:省能心理
人们嫌麻烦,图省事,总想以较少的能量取得最好的效果。这种心理对技术革新一类的工作有积极的意义。但在安全操作上,忽视科学规律,无视规章制度,一味地追求省事却常常引起不良后果。许多因违章造成的事故,都是在嫌麻烦、图方便、省力气、少出汗、走捷径的省能心理状态下发生的。
省能心理加侥幸心理,是违章事故的主要原因。
心理三:过分相信直接经验
经验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自己从实践中直接获得的知识,间接经验是在学习中获得的知识。一个人的时间范围很小,不可能事事都能依靠直接经验取得知识,重要的是学习。有些人过分相信直接经验,意识不到自己的经验有时是片面的,因而成为违章的原因。
心理四:从众心理
这是一种适应群体生活的心理反应,不和大家一致就感到有心理压力。例如在检修现场应该戴好安全帽,但是如果多数人不戴安全帽,少数戴安全帽的人可能受到奚落或嘲笑。这种从众心理像传染病一样威胁安全生产。
相反的,在一个安全秩序好的单位,从众心理也可以起到巩固安全秩序的作用。为避免精神上的孤立,避免奚落和嘲笑,大家都遵章守纪。因此,环境、卫生、纪律好的单位,一般都违章少、事故少。作为班长,应当想办法使自己的班组形成良好的遵章守纪的氛围。——首先自己做好,其次要敢于管理要有一张婆婆嘴!
心理五:逆反心理
在领导与工人关系紧张时,往往产生逆反心理。“你让我这么做,我偏要那样做!”有逆反心理的人,往往气大于理,以致违章造成事故。在某些条件下,有些人在好奇心、好胜心、求知欲的情况下产生反常心理。例如危险场所挂着 “危险!禁止入内”的牌子,有的人却偏要进去看一看,摸一模。从而造成事故。
心理六:为赶任务、抢时间违章蛮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