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建场地位于长江冲积一级阶地,地下水类型包括上层滞水和孔隙承压水。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1)层填土层中,主要接收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及附近水体(如明渠,鱼塘,野湖等)的渗透补给,无统一自由水面,水量同季节、周边排泄条件关系密切。孔隙承压水赋存于(3)层单元粉土及砂土层中,与四周湖泊,泥塘等地表水体及区域承压水体联系密切,水量丰富。由于本场地杂填土以建筑垃圾为主,素填土以粘性土为主,但结构松散,含杂物,局部夹粉土、粉砂薄层,亦具有一定的渗透性。从补给源来看,场地临近黄孝河,湖水与上层滞水联系密切。
四、 施工总体安排
4.1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在此前提下合 理地进行各种临建、材料堆放场地以及各种机械的布置,以满足施工 要求,是施工总平面管理的重点。
4.2 场地特征
施工场地宽阔,对土方开挖及运输极为有利,但因施工工期紧,考虑到现场运输需求,拟采取从西南侧及西北侧同时开挖的形式进行,西北侧从11月25日开始施工,西南南侧拟在12月1日开始施工。土方开挖顺序大致为:从西北、西南方向同时退挖,最后从2号门入口退场。
4.3 现场布置
基坑北侧空地可作为临设和材料周转场地,西侧作为钢筋加工场及木工加工场,现场设置宽8M的环形道路。
在施工场地1号、3号门门口处设置洗车槽,每天设4名专职保洁
5
员进行清扫。
根据现场情况做好排水工作,各类排水必须经过沉积后才能排入
西南方向市政排水管网。
4.4 施工用电
4.4.1 遵循生产生活用电分路的原则。由配电室引三相五线架空 (或埋地敷设)线路至各用电点。
4.4.2 各配电箱负责回路及系统“三级配电二级保护”的原则进行配置。
4.4.3 线路应架空或埋地敷设。电缆必须配箱分头。
本工程基坑较深,现场环境影响因素多,施工难度大。但根据 甲方的要求,必须优质、高速、安全地完成本工程施工任务,因此该 工程已列为我公司重点工程,要求由生产、技术部门协调好总包与 分包的关系,协助分包单位解决好社会上、技术上的疑难问题,并做好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督保证工作。
五、主要施工方法
5.1 土方开挖
本工程工期紧,土方施工量大,为确保完成市政府及业主的结构工期目标任务,在基坑支护施工未全部完成的前提下,我公司拟采取分批、分次的施工顺序,逐个区域进行集中施工,确保在年底完成基础底板。
5.1.1机械土方施工拟采用4台大反铲挖掘机,8台小反铲,35台运输车进行施工;
5.1.2土方开挖顺序大致根据上部土方现场情况定为:由西北角向东,西向东,西南角向东沿三条主路同时退挖,最后从2号门入口退
6
场;(如图)
5.2 边坡支护
本工程基坑属深基坑,支护工作由专业公司湖北地质基础工程公司,具体方案详见本工程深基坑支护设计施工方案。
5.3 基坑降水
基坑开挖时,分别在一级坡,二级坡,基坑底四周设一道300^*300的环形排水沟,每个30米设一个1000*1000集水坑。开挖后应根据其基础设计要求尽快形成承台和地梁,并由迅速形成地面排水沟和地面硬化,以防止地表水渗入土体中。赋存于上部填土层中上表滞水可
7
依靠喷射混凝土封闭边坡土体起到止水作用,基坑坑内的水由明沟集水,抽水泵抽出,具体为:防止地表生活用水排入坑内,同时加强基坑积水的及时连续排放,保持基坑内无积水。加强地表水及上层滞水有组织排放是本工程排水的关键,也是基坑安全的重要保证。拟定在基坑四周布设明沟排水,每隔30米设一口集水井,集水井采用砖砌筑1000*10000,M5 1:2水泥砂浆抹灰,井深1000mm,作地表面排水,保持基坑内及地面不受雨水浸泡,在每个集水井内设置一至两台Ф100泥浆泵抽水,并指定专人及时排水。排水沟用240mm灰砂砖M7.5水泥砂浆砌筑,内粉1:2水泥砂浆(如图一)。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