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土方开挖
5.4.1 地下室底板采用机械开挖至底板垫层底标高上20cm,再人
工清土至设计垫层底标高。
5.4.2 土方开挖阶段测量工作的重点为标高控制。施工时用钢尺 配合水准仪将标高传递到基坑内,以此标高为依据,进行槽底抄平。 为保证竖向控制的精度,对每层所需的基准点,必须正确测设,在同 一平面层上所引测的高程点不得少于3 个,并作相互校核。机械挖土 阶段,测量人员跟随挖土机随挖随测,标高抄测点纵横间距1~3m, 并用白灰点标识,允许偏差为±10 ㎜。人工清槽时,在基坑内每隔3~ 5m 钉入30cm 长φ6 钢筋,将标高抄测到设计的垫层面标高处,并用红油漆记到钢筋上,每两根钢筋之间拉小线,以此严格控制清土标高。底面标高允许偏差为0~-10mm,严禁超挖,以免扰动地基土层。 5.4.3本工程下部开挖的难点在于A区B区c区底板结构存在的9个坑中坑及承台标高与梁板面标高不一致的部位。
5.4.3.1在1-R~1-M*1-7~D-4有一个33.8*31.9米底板面标高为-8.75米其土方量约为3000立方米的报告厅;1-11~D4*1-W~1-U,1-4~1-D*1-W~1-U,1-M~1-L*D-2~D-3 共三个8.5*12.6米底板面标高为-8.5米的大型集水坑;这4个坑中坑与大面基坑高差为2.05-3.3米,承台于底板高差较大。1-R~1-M*1-7~D-4土方开挖时,先将坑中坑四周10米范围挖至-6.0米高度,然后进行坑中坑开挖,用两台小反铲沿粉喷支护桩分2层开挖至底板垫层标高上20cm,再用人工开挖清底。小反铲分层开挖深度每次1.5米,大铲在两侧配合并及时清运积土。开挖完成后及时浇筑垫层。由于基坑较深,考虑到底部土壤侧压力较
9
大,对砖模造成变形,从承台底起1.2米砌筑600厚的砖地模,以上部分砌筑300厚砖地模。1-R~1-M*1-7~D-4开挖示意图
5.4.3.2 A区B区底板结构在1-S~1-R*1-3~1-5,1-E~1-C*1-3~1-5,1-E~1-C*D-6~D-9,2-G~2-J*2-3~2-5,2-R~2-P*2-3~2-5,共5个深-7.1米,100平方米大的电梯基坑。土方开挖时,先将坑四周5米范围挖至-6米高度,然后进行电梯基坑开挖,因这5电梯井无支护开挖时按1:2自然放坡,挖至底板垫层标高上20cm,再用人工开挖清底。大铲在两侧及时清运积土。开挖完成后及时浇筑垫层,由于基坑较深,考虑到底部侧压力较大,从承台底起1.2米砌筑600厚的砖地模,以上部分砌筑300厚砖地模。
10
5.4.3.3在A区B区主楼范围内存在大量的承台面与梁板面高差较大的部位。例如1-S*1-6轴BCT3面标高为-7.2米而底标高-9.1,承台四测基梁面标高底板均为-5.8米,承台于地板的高差为3.3米。这一类型承台采用点挖式,先将大面开挖至-6米,再按1:2自然放坡挖至承台底,待承台施工完成后进行土方回填至-6.700米,再小反铲对基梁挖梁板。点挖式需考虑两种土质。1、基坑四周是的淤泥土质,这种情况需喷浆固化后再做600厚砖地模。
点挖式如图示:
11
5.5 基坑监测
施工监测是基坑支护“信息化施工”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基坑工程设计及施工受地质、水文环境、天气、荷载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设计方案难以完全符合工程实际情况,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施工监测,应用信息控制法便显得尤其重要。
现场施工中,要求通过适当的监测手段,随时掌握周边环境的变化以及支护土体的稳定状态,安全程度及支护效果,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信息。通过反馈,及时修改,优化支护方案,改善施工工艺,预防事故;同时,监测资料还可作为检验和评价支护结构稳定性的依据。
基坑监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监测项目: 1.支护顶部水平位移监测。 2.支护顶部沉降监测。 3.支护体内分层位移监测。 4.周边建筑物及箱涵倾斜监测。 5.周边建筑物及公用设施的沉降监测。 6.目测巡视。
监测方案由监测单位设计。 5.6 土方回填
主楼外围土方回填拟在地下室试水、外墙防水施工完成后进行。 5.6.1、 土方施工工艺:
a. 填方施工从基底最低处开始,水平分层整片回填夯实,每层厚度300-500mm。必须做成斜坡形分段填筑,重叠1m,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大于1m。
b. 保证填土含水率在一定范围内且符合设计要求;干密度检测值应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