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学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5 20:36:4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意象?和?意境?两个概念及其区别。 2初步鉴赏诗歌意境 3了解考查模式 4掌握答题步骤 【导入】

《菊花台》: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花落人断肠、我心事静静淌;北风乱、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断;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 意境:凄清,苍凉

意象:残菊、落花、北风、人影 课前预习

【基本知识】

1理解?意象?和?意境?两个概念及其区别。

(一) 意象:?意?是指作者的思想感情,?象?就是具体事物,又叫?物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指包含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事物。

例: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薛道衡《人日思归》: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雨时。——卢纶 《送李端》 {练习}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问: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答: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补充}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蜀鸟,是古典诗词中常见意象。传说蜀王杜宇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它的叫声被人模拟为?不如归去?,其声凄惨,因而古诗中的杜鹃也就常常用来表达思亲之情、归家之念。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离别感伤)

2、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凄凉乡愁) 小结:意象=情思×物象 ——融合了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

(二)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意:作者的情感; 境:诗中所描绘的图景

概括古典诗歌意境有:

雄浑壮丽----?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开阔苍凉-----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高远辽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幽清明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沉郁孤愁----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和谐静谧----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形象+形象=图景 ? 象+象=境 ? 意象+意象=意境 {练习}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问:这首小令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意境:冷落、衰败。

相关意象组合构成特定意义的意境。意象是细小的、具体的单位,意境范围大而抽象。 【创造意境的常用手法】 (1)触景生情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Ps. 诗人明确地告诉读者,那么晚了,我还在山前停车,只是因为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胜于春花的枫叶。与远处的白云和并不一定看得见的人家相比,枫林更充满了生命的纯美和活力。

(2)移情入景(有我之境)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Ps. 对乱世别离的悲凉情景,花也为之落泪,鸟也为之惊心。将花鸟人格化,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感叹忧愤。

(3)物我情融(无我之境)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

Ps.在自己的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偶然间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相会。这?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物我两相融,悠然而自得。 (4)景略情在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Ps. 登幽州台时所发出的慨叹,从这不满现状的呼声中,不仅可以领会出幽州台的氛围,而且也可觉察出当时的社会环境。因而,景虽略了,但意境很完美。 {意境特点常用词}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1)写景状物诗:幽冷 清幽 宁静 静谧 闲适 恬静 (2)边塞怀古诗:苍凉 雄浑 苍茫 辽阔 高远 壮阔 (3)即事感怀诗:萧瑟 凄凉 暗淡 萧条 荒凉 冷寂 (三)意象与意境的区别:

区别:(1)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是可以感知的,实在的,具体的;意境则与全

篇对应,是要体悟的、抽象的,是一种氛围。

(2)意象是分析诗歌散文时的用语,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些事物往往带有作

者主观的情感。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

用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 意象=物象×情思 意境=意象+氛围

意象+意象=意境。

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 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色;如果意象是狼狗、铁丝网、警棍、坦克,意境即白色恐怖。

【例1】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意象:小楼深巷 氛围 : 静谧幽邃,诗人客居临安的寂寞

意象:春雨杏花 氛围 : 江南早春的气息,预告一个万紫千红的局面即将到来

意境:寂寞的诗人躺在深巷小楼里,春天的脚步随着雨声来到深巷,进入小楼,给诗人带来一个不眠之夜,诗人设想明天早晨该能听到深巷传来的卖花声了,这两句构成的意境,其中有春天到来的喜悦,也有流光易逝的感喟

【例2】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意象: 一片月色,家家户户捣衣声——浓郁的秋意,深切的思念。 秋风、玉关——寒衣送给戍守边关的亲人。

意境:境界阔大。秋风乍起,明月高悬,长安城笼在浓浓的月色之中。家家户户传出捣衣之声,那急促而凄凉的声音散布出浓郁的秋意,这寒衣是送给戍守边关的亲人,声声寒砧都传递着对于边关的思念。 【 学习过程】

一.赏析意象与意境:

秋 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天涯等这些事物就是诗中的意象,诗中的藤是?枯?藤、树是?老?树、鸦是?昏?鸦、道是?古?道、风是?西?风、马是?瘦?马,一系列感情色彩强烈的形容词,营造出的是萧索的风景、疲顿的旅途这样色调暗淡冷寂的画面,渲染了一种孤独、悲凉的气氛,构成了一个凄清、伤感、苍凉的意境。对表现作者天涯孤旅的情思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有如下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融情于景的画面,创造出开阔悠远的意境。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念,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送别友人的深情挚意。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创造出怎样的意境?

诗人借助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这些意象,与?独、缥缈、恨、寂寞、冷?等词的感情色彩和?拣尽寒枝不肯栖?这个具有象征意义的诗句结合起来,构成了孤独凄凉的气氛,

创造出孤独、凄凉、绝去尘俗的意境。但是诗人的心态却非常坚定,表达的是作者孤高自赏,不愿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态度。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人运用了鸡黍、绿树、青山、场圃、把酒、话桑麻、就菊花等意象。恬静秀美的田园风光,田园情趣,闲适恬淡之情,淳朴诚挚的情谊融合在一起,便构成了自然恬淡的意境 二、设题考查方式: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起到了什么样的的效果? 3、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4、清选择角度,简要分析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三、答题步骤

⑴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要忠于原诗,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⑵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意境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如孤寂冷清、萧瑟凄凉、恬静优美、华美壮丽、清新自然等。

⑶把握意象具体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规范格式:A该诗抓住(采用)……(意象列举)等意象,给我们描绘了……的画面,营造了……的氛围,从而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B 本诗通过描写……等景物,营造了……氛围(描绘出一幅……的图画) ,表达了……的感情。

四、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 一) 杜 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6分)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①。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艭: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

⑴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3分) (1)晚:归艘 钟声 望:江、青山、远帆、老鹤 ⑵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3分)

?带?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老鹤?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钟声到海幢,使画面具有动感。

搜索更多关于: 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学案 的文档
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学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nyf645pvv83hrs8bvc8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