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空间设计
一、课程说明
学 时:40 学 分:3
课程属性:专业必修课 开课单位:美术系
先修课程: 后续课程:外国工艺美术史 1、课程的性质
中国工艺美术史是我国工艺美术历史悠久,制品精巧,丰富多彩,在世界工艺文化中独树一帜。 2、教学目的
通过中国工艺美术史专业课程的教学,应当达到以下教育目标: (一)、培养学生对工艺美术的兴趣。 (二)、使学生掌握工艺美术的相关知识 3、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章 第一章 第二章 课程内容 中国工艺美术史概述 瓷器工艺美术 青铜器工艺美术 玉器工艺美术 学时 20 20 时段 第1周 第2周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20 20 第2周 第2周 第2周 第2周 第2周 第2周 第2周 家具工艺美术 20 20 20 20 20 第二章 第二章 建筑工艺美术 金银器工艺美术 第二章 第二章 中国古代染织品工艺美术 雕塑工艺美术
4、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一)、考查方式:以卷面考试为主要评分依据。 (二)、评分标准: 项目及分值 考勤10 分项指标及分值 10 评分说明 根据学生考勤情况,学习态度酌情给分。 根据学生作业卷面整洁程度和版面设计视觉效果酌情给分。 期末考试90 90
6、参考教材与参考书目 一)、教材及参考书: 1、《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国文库4)》 作者:田自秉 著 出 版 社:东方出版中心 2、《中国工艺美术史(第二版)》 作者:卞宗舜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中国工艺美术史(艺术硕士入学考试考点精编)》 作者: 王树良,张玉花主编 重庆大学出版社
4、《中国工艺美术史——高等院校艺术专业新编教材》 作 者: 华梅,要彬 等
译 天津人民出版社
5、《中国艺术史:工艺美术卷》 作 者: 史仲文 译 河北人民出版社
6、《中国工艺美术史》 作者:王其钧,王谢燕 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7、《中外工艺美术史》 作 者: 肖清风,彭和 编 重庆大学出版社
8、《中国工艺美术简史/设计教材丛书》作 者: 田自秉 著 出 版 社: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9、《天工开物:古代工艺美术》
作 者: 尚刚 出 版 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二、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古代中国的设计艺术(一)
商--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私有制形成,原始社会逐渐向奴隶社会过渡。 石器时代以后,经历了金石并用期,人类历史进入青铜时代。在社会发展史上,是奴隶社会时期。
夏代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在河南郑州一带发现的“二里头”文化遗址与夏代同期。二里头文化已经进入青铜时代。
商代分为早期和殷商(晚期)两个阶段。以晚期最为辉煌,河南安阳小屯为其王都。
周--周人是我国西部的一个古老的部落,活动在陕西、甘肃一带。 周武王灭商成立周朝。定都西安西南的镐京。
周代实行分封制、世袭制和等级制。礼治是其根本。 周代的等级制充分反映在工艺美术方面。
这一时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关于工艺的专门著作《考工记》,它总结了各种工艺制作的科学经验,提出了“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论点,至今仍为工艺制作的基本法则。
依据《考工记》所著,那时的工艺制作的分工已经较为趋向专业化状态。 春秋战国---这是一个大动乱、大转变的时期,所谓“礼崩乐坏”的时期。 各诸侯国的兼并和分裂,也造成了地方特点的成熟和文化的交融。
封建制度逐渐形成。战国时期,冶铁工业的出现,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 学术领域的百家争鸣,带动了中国社会思潮的繁荣和文化艺术的巨大发展。 青铜是红铜加锡、铅的合金。
青铜较之红铜,有熔点低和硬度大等优点。
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我国进入青铜时代。 1、青铜器的型制:
武器和工具:戈、矛、斤、刀、钺、镞、铲、凿等 乐器:钲、铙、钟、鼓 生活用品:(包括炊煮器、食器、酒器、水器)鼎、鬲、豆、爵、角、觚、尊、壶等。
2、青铜器的制造工艺:
陶范、分范、铸造、镶嵌、鎏金、失蜡等。 商代青铜器
是青铜艺术由成熟到鼎盛的时期,流行饕餮纹、云雷纹、夔纹、龙纹、虎纹、象纹、鹿纹、牛头纹、凤纹、蝉纹、人面纹等纹饰,郑州杜岭出土的饕餮乳丁纹方鼎、安阳殷墟出土的司母戊方鼎、安徽阜南出土的龙虎纹尊、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及人面纹方鼎等为代表。
西周前期继承商代风格,在后期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总体风格质朴、简约,强调韵律感和节奏性,体现有条不紊的秩序和规律。
酒器稍减,食器增多,铭文加长。流行顾首的夔纹、分尾的鸟纹、窃曲纹、重环纹、波带纹及瓦纹,长篇铭文习见。
陕西扶风出土的毛公鼎(铭文长达497字)、大克鼎等,皆属西周时期的典型器。 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工艺,在应用角度是一种钟鸣鼎食的组合。它已失去祭祀和礼器的特性,向生活日用器物发展,增加了许多以实用为主的用品。 装饰题材,逐步摆脱宗教神秘气氛,使传统的动物纹进一步抽象化,变为几何纹,
并出现了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题材,如宴乐、射猎、战争等;装饰手法采用模印、刻划和镶嵌;制作工艺的分铸、焊接、镶嵌(金银错)、腊模(失腊法)、鎏金等新技术,使青铜工艺达到前所未有的精美。
春秋时期的“莲鹤方壶”、战国时期的“宴乐水陆攻战铜壶”为其代表。
古代中国的设计艺术(二)
陶瓷工艺
商代的陶瓷工艺分灰陶、白陶、釉陶和原始瓷器等多种。
灰陶占全部陶器出土的90%以上,轮制和模制较多,以适应大量生产的需要。 白陶为商代陶器工艺珍品,高岭土制成,商代以后,不再出现这种产品。 釉陶和原始瓷器为瓷器的萌芽,数量较少,品质也有缺陷。 这一时期的陶瓷工艺,在装饰手法上为青铜工艺所主导 周代原始瓷器的出土已经很广泛,有的造型颇具情趣。 陶器以红色粗泥陶为主。
春秋战国的陶瓷工艺,比西周时期更为发展。 浙江绍兴地区发现了许多战国时期的窑址。
这一时期的典型品种有暗纹陶、彩绘陶、几何印纹陶和原始瓷器。 另外,春秋战国时期的彩塑和瓦当也卓有特色。 雕刻工艺
《诗经》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具体反映了雕刻工艺的制作过程。 商代的雕刻工艺有石雕、玉雕和牙骨雕等。 周代的玉器,因为与伦理道德有着直接的关系,得到社会的特别重视。礼仪大典,祭祀朝聘,以玉为必需;自天子至士庶,以佩玉为尚,并延源几千年。 玉器之大小和规格,均有严格规定和不同用途。
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工艺还有玉器、木雕和琉璃等。
琉璃即原始玻璃。我国的玻璃为铅钡玻璃,西方为钠钙玻璃。 战国时期琉璃的产地为长沙地区。 染织工艺
西周时期的养蚕、缫丝、织帛、种麻、采葛、织绸、染丝等工艺,已有专业分工。 当时临淄的罗、纨、绮、缟、陈留的彩锦,都是名品。 染色工艺也有一定的成就。
春秋战国时期,纺纱织造较为普遍,染织刺绣工艺也得到发展,在今天的山西、河北、山东、江苏、湖南一带,尤以齐鲁地区最为著名“齐纨鲁缟”全国知名。 而以湖南长沙和湖北江陵地区的出土最为丰富。
漆器的色彩也要符合礼制的规定。“天子丹,诸侯黝垩,大夫”--《春秋》 用蚌泡作为镶嵌,是周代漆器工艺的一种流行装饰手法。为镙钿装饰的前身。 1、商代是典型的奴隶制社会。宗教由多神教转为一神教。宗教色彩浓郁。 2、崇尚武力。造型多为方正庄重的直线,装饰采用对称规整的格式。神秘、庄重而威严。
3、其青铜器的组合为酒器的组合。造型来自实用要求。型制多样而丰富。 4、商代工艺装饰的社会意义,其宗教意义大于审美意义。
周代尚德,强调礼治,礼的特点是等级和秩序,在工艺美术中反映明确。
春秋战国一、具有时代的共同性和地区的特殊性。齐国的刺绣、楚国的漆器、吴越的刀剑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