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走出去”已成为我国工程企业的一张宣传名片。然而从今年春天利比亚中国工程万人大撤离,到最近爆出的沙特和波兰的中国工程出现巨亏,说明每一个“走出去”的脚步底下,都有不可预知的风险和困难。
援外工程——马耳他30万吨级干船坞。
塔吉克斯坦共和国锡尔河大桥
墨西哥液化石油气码头防波堤。
塔吉克斯坦建国以来最大的公路建设项目。线路全长355km,2006年7月11日开工,工期38个月,合同金额2.96亿美元。
被誉为“埃塞俄比亚第一路”,是亚的斯亚贝巴市迈向现代化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我国的建设技术标准目前在国际上还未被广泛接受,加上文化、语言、复合型人才缺乏等原因,我国工程企业在勘察设计、咨询等方面的国际竞争能力依然较弱,所占市场份额也较小,造成对风险和困难的认识不足。
苏丹港是通过国际竞标承揽的大型
港口项目。
其次,我国工程在海外市场往往前期开拓力度大,但后期跨国管理却跟不上。突出表现为市场意识强烈,管理意识淡薄。比如,埃及和利比亚局势动荡前夕,中国建筑等巨头都有大型工程在当地施工,然而由于管理上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价与预防体系,使得局势动荡后只能被动撤离,而无法保全财产。
巴基斯坦瓜达尔深水港一期工程
2007年以来,中建、中上等13家集团在利比亚累计签署了130多亿美元的承包工程合同,项目涵盖了住房、铁路、公共设施、大学城等。但如今,昔日如火如荼的建筑工地许多变成了战场。中方人员撤离后,如何保住战火下的资产成了“心病”。
土耳其BIGA钢厂自备电厂
泰国拉马八桥项目
马来西亚槟城第二跨海大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