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犯罪学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1 15:58:4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 . 社会学家和犯罪学家多用亚文化理论解释( ) (2 分)

A. 男性犯罪的成因 B. 女性犯罪的成因 C. 有色人种犯罪的成因

D. 青少年和中下层人犯罪的成因

2 . 计算机犯罪的特点有隐蔽性、高智能性、巨大的危害性和 (2 分)

A. 一定的连续性 B. 一定的组织性 C. 非组织性 D. 一次性

3 . 把犯罪看成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没有刑法就没有犯罪的犯罪定义是 (2 分)

A. 犯罪的功能定义 B. 犯罪的法律定义 C. 犯罪的社会学定义 D. 犯罪的实质定义

4 . 在美国犯罪学理论中,贡献最大、影响最深的当属埃德温?萨瑟兰的 (2 分)

A. 不适应理论 B. 智力低下理论 C. 差别交往论 D. 挫折攻击理论

5 .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龄范围是 (2 分)

A. 14周岁至16周岁 B. 14周岁至18周岁 C. 12周岁至18周岁 D. 16周岁至18周岁

6 .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在同一种商品以相同或相似的商标在同一天申请注册的,商标局应公告( )。 (2 分)

A. 申请在先的商标

B. 申请人效益较好的使用商标 C. 使用在先的商标

D. 在不同地点范围内分别使用

7 . 我国的政体是() (2 分)

A. 民主集中制 B. 政治协商制度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8 . 法律规范由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两个部分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故意伤人致人死亡或

者以特别残忍的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这一规定中的

法律后果是() (2 分)

A. 故意伤人致人死亡 B. 严禁故意伤人致人死亡

C. 以特别残忍的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 D. 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9 . 有期徒刑作为刑罚主刑之一() (2 分)

A. 只能附加适用,不能独立适用 B. 只能独立适用,不能附加适用 C. 既能独立适用,又能附加适用

D. 数罪并罚时最高年限可以超过20年

10 . 从犯罪动机产生于犯罪行为实施前或实施后来划分,可分为 (2 分)

A. 已久动机和突发动机 B. 原发动机和继发动机 C. 简单动机和复杂动机 D. 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

11 . 公民甲驾驶车辆闯了红灯,交警对其处以 200元罚款。交警的行为属于() (2 分)

A. 抽象行政行为 B. 羁束行政行为 C. 被动行政行为 D. 非要式行政行为

12 . 因杀人、伤害、抢劫等暴力犯罪而造成死亡的被害人,是 (2 分)

A. 性被害人 B. 贪财型被害人

C. 被剥夺生命的被害人 D. 轻信型被害人

13 . 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社会保障法是指() (2 分)

A. 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B. 调整关于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C. 调整婚姻家庭包括人身关系和由此产生的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D.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法

14 . 我国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因为( ) (2 分)

A. 文化原因 B. 历史原因 C. 民族原因 D. 国际原因 E. 经济原因

15 . 人种论在犯罪学流派中属于 (2 分)

A. 犯罪生物学理论 B. 犯罪社会学理论 C. 犯罪心理学理论 D. 犯罪精神病学理论

16 . 多愁善感,微弱的刺激往往就能引起强烈的内心体验,常表现为行动迟缓、腼腆、有些孤僻\所描述

的气质类型是 (2 分)

A. 多血质 B. 抑郁质 C. 粘液质 D. 胆汁质

17 . .认为人的一切能力的差异都是环境造成的,是由环境和教育机构决定的,这一理论叫做 (2 分)

A. 社会决定论 B. 后天环境论 C. 差别交往论 D. 多因论

18 . 某商场经营者拒绝答复消费者就商品性能提出的询问,该商场经营者侵犯了消费者的() (2 分)

A. 自主选择权 B. 公平交易权

C. 人格尊严受尊重权 D. 商品真实情况知悉权

19 . 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的是() (2 分)

A. 民法 B. 刑法 C. 宪法 D. 行政法

2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权力机构是() (2 分)

A. 经理 B. 股东会 C. 董事会 D. 监事会

三. 多选。( 20 小题 共 40 分,) 页首 21 . 犯罪的个体原因具有 (2 分)

A 综合性 B 个体性 C 终极原因性 D 决定性

22 . 犯罪的社会原因具有 (2 分)

A 决定性 B 普遍性 C 系统性 D 间接性 E 可控制性

23 . 专利权的客体是指能够取得专利法保护的发明创造,包括() (2 分)

A 发明 B 实用新型 C 外观设计 D 科学发现

搜索更多关于: 犯罪学题 的文档
犯罪学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o8ee1nskf507xn0vynf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