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优美 二、崇高
三、优美与崇高的比较
优美作为审美实践中的形态,主要展示了人的存在中的统一、平衡、和谐的状态,也就是说,在人生实践中,人与自然、与社会、与自身所呈现的一种和合化一的境界。而崇高则不然,它主要体现的是人生实践中,由于主体的巨大力量,更多地展示主体的人对自然、社会以及人自身的超越。正因为如此,优美和崇高体现的是相互对立而又相互补充的两种人生境界。 第四节 悲剧和喜剧 一、悲剧 二、喜剧
三、作为人生存在的悲剧和喜剧 第五节 丑和荒诞 一、丑 二、荒诞
三、丑和荒诞作为特殊的审美形态
第四章 审美经验论
大纲:学生应该了解审美经验理论的历史发展状况、审美经验各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审美心理机制的建构与调节方式,掌握审美经验的基本性质与特征、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 考核知识点
1.审美经验理论的发展过程 2.审美经验的基本性质 3.审美经验的主要特征 4.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 5.审美经验的结构法则 6.审美经验的心理建构 7.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 考核要求 1.识记
(1)审美经验理论的发展过程
(2)审美经验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审美心理机制的形成和调节方式
(4)直观、想象、审美形态等概念的基本内涵 2.领会
(1)审美经验的基本性质 (2)审美经验的主要特征
(3)审美经验各构成要素的特点和作用 (4)审美经验各个阶段的内在特征 3.应用
(1)结合实例分析审美经验的基本性质 (2)结合实例分析审美经验的主要特征
(3)结合实例分析审美经验各构成要素的作用
(4)结合实例分析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 具体内容
第一节 审美经验的性质和特征 一、审美经验理论的历史回顾 二、审美经验的基本性质 三、审美经验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审美经验的内在结构 一、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 二、审美经验的结构法则 三、审美经验的心理结构 第三节 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 一、呈现阶段 二、构成阶段 三、评价阶段
第五章 艺术论(一)
大纲:学生应该对历代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艺术所下定义有所了解;弄清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联系和区别,艺术作品的层次结构;重点掌握艺术品的意象和意境,艺术的功能等。 考核知识点
1.几种有代表性的艺术定义
2.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区别与联系 3.艺术品的四层次及其关系 4.意象的结构与类型 5.艺术意象的审美特点 6.意境的内涵与类型
7.艺术的多元功能和核心功能 考核要求 1.识记
(1)八种流行的艺术定义 (2)艺术品的四个结构层次 (3)意象的定义与结构 (4)意象的四种主要类型 (5)意象的四个基本特征 (6)意境的内涵
(7)艺术的多元功能 2.领会
(1)为什么说给艺术下定义是困难的 (2)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区别与联系 (3)意象的物态化过程 (4)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5)意境和意象的关系
(6)审美是艺术最核心的功能 3.应用
(1)具体分析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艺术是如何向非艺术领域渗透的 (2)以一件艺术品为例说明意境的存在形态
(3)结合具体作品说明审美功能在艺术作品中的首要地位 具体内容
第一节 艺术与艺术品 一、历史上对艺术的定义
二、艺术品和非艺术品之间的区别 三、艺术品和非艺术品的联系 四、艺术品的层次结构
第二节 艺术品:创造意象世界 一、什么是意象
二、艺术品就是要创造意象世界 第二节 意境 一、什么是意境
二、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第三节 艺术的功能 一、艺术的功能是多元的 二、审美是艺术的核心功能
第六章 艺术论(二)
大纲: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系统了解艺术的存在方式,把握艺术创造中天才的创造发挥的状态及其特征,重点掌握意象的创造及其接受的过程。 考核知识点
1.艺术的存在方式
2.艺术存在于从艺术创造—艺术品—艺术接受的动态流程中 3.艺术意象的生产与创造
4.艺术天才,艺术创造力的构成 5.艺术技巧
6.艺术形态的划分标准 7.各门艺术的审美特征 8.艺术意象的重建与接受 考核要求 1.识记
(1)作为存在方式的艺术品的三个基本特征 (2)艺术天才、灵感等范畴及其特征 (3)艺术的敏感及其特征 (4)艺术分类的原则 (5)各类艺术的审美特征
(6)艺术鉴赏过程中的观、品、悟三个阶段及其特征 2.领会
(1)领会艺术存在于艺术创造—艺术品—艺术接受的动态流程中 (2)艺术创造的核心是意象的生成 (3)意象孕育、创造、生成过程 (4)艺术操作在意象生产中的作用
(5)划分艺术类型有哪些标准 (6)艺术接受的核心、本质和过程 (7)艺术接受的主体性特征 3.应用
(1)举例说明艺术只能够存在于审美活动和审美经验中的原因 (2)举例说明意象物态化和生产过程 (3)举例说明想象力在意象生成中的作用 (4)举例说明艺术中技巧与形式的审美价值
(5)举例说明在鉴赏过程中艺术意象是如何重建的 具体内容
第一节 艺术的存在方式
一、艺术首先存在于艺术的意象世界中。
二、艺术只能存在于主体(人)的审美心理活动和审美经验中: 三、艺术存在于从艺术创造—艺术品—艺术接受的动态流程中: 第二节 艺术意象的创造和生产
一、艺术创造的核心是艺术意象的生成。 二、意象的孕育 三、意象的生产
第三节 艺术的创造力艺术技巧 一、艺术天才 二、艺术敏感 三、艺术想象力 四、灵感
五、艺术创造的操作与技巧 第四节 艺术的形态 一、艺术形态的划分标准 二、各类艺术的审美特征
第五节 艺术意象的接受和重建
一、艺术意象接受的核心仍然是意象的生成,即重建。 二、艺术接受的主体性 三、艺术品的鉴赏过程
第七章 审美教育论
大纲:要求学生了解中西美育思想的源流,明确美育的内涵,区分美育与人格教育、情感教育、艺术教育的异同点,领会美育诉诸感性、潜移默化、能动性的特点,理解美育怡情养性、化性起伪的功能,并结合实例阐述美育与人生境界的关系,谈谈美育如何造就审美的人。 考核知识点
1.中西美育观的源流 2.美育的内涵
3.美育诉诸感性、潜移默化、能动性的特点 4.美育怡情养性、化性起伪的功能 5.美育的目的
考核要求 1.识记
(1)中国美育思想的基本历史线索 (2)蔡元培、梁启超、王国维的美育观
(3)柏拉图、亚里斯多德、贺拉斯、席勒、马克思等人的美育观 (4)美育的内涵
(5)美育诉诸感性、潜移默化与能动性的基本含义 (6)怡情养性、化性起伪的基本含义 (7)审美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造就审美的人 2.领会
(1)中国美育思想的深厚渊源 (2)中西美育思想发展的异同点
(3)美育人格教育、情感教育、艺术教育的区别 (4)儒、道、禅美育的“化育”特点 (5)美育与德育的区别
(6)怡情养性与以道制欲的关系 (7)审美与人生境界的关系 3.应用
(1)结合中西方美育思想说明美育的基本特点 (2)为什么说美育是一种“化育” 具体内容
第一节 中西美育观的源流 一、中国美育思想简述 二、西方美育思想简述 第二节 美育的内涵 第三节 美育的特点 第四节 美育的功能 第五节 美育的目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