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鉴赏》试卷十九
引言 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一.领会、理解题
了解近代以来,尤其晚清民初中国社会的重大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 了解近代以来,尤其晚清民初文学自身发生的文界革命、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与中国文学现代性进程的关系;
了解近代以来,尤其晚清民初中国文学如何进入世界文学的格局? 二.运用、分析题
理解梁启超、潭嗣同、康有为等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作用。 理解梁启超、严复、林纾、王国维、苏曼舒等近代思想家、文化文学家与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关系。
第一章
一、识记题
识记《新青年》(第一卷名《青年杂志》)的创刊时间(年)、主编姓名和新文化运动的开始。了解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的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及其与文学革命的关系。
识记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2月发表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钱玄同、刘半农等撰文响应,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平民文学》。识记1918年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在《新青年》发表。
识记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对文学革命的影响。了解文学革命在创作上的初步成绩和白话文运动的胜利。
识记1918年《新青年》发表“易卜生专号”。了解外国文学的介绍及其影响。 识记五四时期封建复古主义思潮代表人物林纾(琴南)。了解林纾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代表作《致蔡鹤卿书》(或《致蔡元书培》)和影射小说《荆生》的主要内容。识记李大钊发表《新旧思潮之激战》,蔡元培发表《致林君琴
1
“五四”文学革命
南函》,批驳林纾,蔡元培申述了“思想自由原则”和“兼容并包主义”。
识记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的成立时间(年、月),成立地点,主要成员沈雁冰(茅盾)、叶绍钧(叶圣陶)、周作人、郑振铎、朱自清、冰心、许地山、王统照、庐隐等,主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后改为《文学周报》)等。
识记创造社的成立时间(年),主要成员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穆木天、冯乃超等,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月刊》、《洪水》等。
识记“五卅”以后为创造社后期,倡导革命文学。
识记新月社的成立时间(年),主要成员徐志摩、闻一多、胡适、陈西滢、梁实秋等,主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月刊等。识记新月诗派主要成员徐志摩、闻一多、朱湘、陈梦家等,新月派小说家沈从文、凌叔华等。
识记语丝社的成立时间(年),主要成员鲁迅、周作人、林语堂、冯文炳(废名)、孙伏园等,主要刊物《语丝》周刊。
识记具有浪漫抒情倾向的浅草社、沉钟社、弥洒社、湖畔诗社。
识记1923~1924年间早期共产党人邓中夏、恽代英、沈泽民等倡导革命文学。 识记文化革命统一战线内部和胡适的论争:五四时期李钊与胡适的“问题与主义”之争;20年代前期与胡适等的“整理国故”的论争;20年中期与以胡适为首的现代评论派的论争。
识记以鸳鸯蝴蝶派为代表的、游戏的、消遣的文学思潮。
识记鸳蝴派的主要活动时间,代表作家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等。识记鸳蝴派主要刊物《礼拜六》,故鸳蝴派又称“礼拜六”派。
识记学衡派主要成员吴宓、梅光迪、胡先驌 ,刊物《学衡》。识记甲寅派主要人物章士钊,刊物《甲寅》。了解他们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主要观点。
二、领会、理解题
领会“五四”文学革命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了解晚清文学改良运动的主要内容:黄遵宪等的诗界革命,梁启超倡导的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裘廷梁
理解“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文学革命的兴起。 理解周作人的《平民文学》的主要内容。
2
简析李大钊的《什么是新文学》的主要主张。
领会文学革命时期的文学思潮。分析五四时期新文学的文学思潮特点:现实主义是文学主潮,文学革命倡导者的基本倾向是主张“为人生”的写实文学;浪漫主义也是这时期一股强大的文学思潮,代表人物是郭沫若;现代主义文学也有所介绍。
文学革命的发展:新文学社团的涌现和各种新文学期刊的出版。
了解文学革命后涌现的未名社、莽原社、浅草社、沉钟社、弥洒社、狂飙社、湖畔诗社等新文学社团的主要特点。
识记未名社主要成员鲁迅、韦素园、台静农、莽原社主要成员鲁迅、高长虹,浅草社和沉钟社成员陈翔鹤、冯至,弥洒社主要成员胡山源,狂飙社主要成员高长虹,湖畔诗社四诗人汪静之、冯雪峰、潘谟华、应修人。
简评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的提倡及其对新文学的主要贡献。
简评创造社的文学主张和浪漫主义倾向及其对新文学的主要贡献。 简评鸳鸯蝴蝶派。
了解新文学社团的涌现,锻炼了大批新文学作者,促进了新文学创作的发展,形成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文学主潮及其他各种流派自由创造、百花竞艳的局面。
理解文学革命的某些偏颇。 三、运用、分析题
分析评价周作人的《人的文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分析评价胡适《文学改良刍议》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使用。了解胡适的《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易卜生主义》、《谈新诗》的主要内容。
分析评价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识记陈独秀的《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分析1921~1927年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表现。 分析1921~1927年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表现。 分析1921~1927年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表现。 评估初期革命文学倡导的主要主张及其意义和偏颇。
3
分析评价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成就和历史意义。
第二章 20年代小说(鲁迅)
一、识记题
识记鲁迅的原名、籍贯,生平、思想和文学活动简况。 识记《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作品篇目。
识记鲁迅的杂文集《热风》、《坟》、《华盖集》、《二心集》、《伪自由书》、《且介亭杂文》等。
识记《野草》和《朝花夕拾》作品篇目 二、领会、理解题
了解鲁迅少年时期的家庭变故及和农民的联系对鲁迅思想和创作的影响。 了解鲁迅在南京求学和日本留学时期活动简况,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形成,进化论和个性主义对鲁迅思想的影响及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
辛亥革命时期的鲁迅。辛亥革命失败后的沉思。
了解五四时期鲁迅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等文化革命活动,勇猛“呐喊”,形成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
了解“五四”退潮后鲁迅的战斗和彷徨、探索,形成创作的第二个高峰期。 了解鲁迅思想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及其原因:在广州和共产党人的密切联系,“四·一二”事变的血的教训,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深刻的自我解剖,轰毁了进化论的“思路”。
了解鲁迅最后十年在上海的光辉战斗业绩:领导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发展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粉碎国民党的文化“围剿”,成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伟人。杂文的写作在《故事新编》的创作,形成战斗、写作的第三个高潮期。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化的奠基人。鲁迅的方向,是中华民族新文化
了解《呐喊》、《彷徨》的创作思想。
简析《呐喊》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及其思想意义。
简析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古人形象:《理水》中古代“中国的脊梁”大禹,《铸剑》中复仇英雄眉间尺和宴之敖(黑衣人),《奔月》中射日英雄后羿等。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