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B.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C.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9. “重情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诗词中就有很多表达“惜别”之情的诗句,请写出你知道的两句诗: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 _______”(允许有2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使用9、10两题中已出现的诗词不得分)
【2019怀柔一模】阅读《雁门太守行》,完成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6. 这首诗是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阅读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怎样的战场氛围?结合具体诗句内容进行说明。
7. 尾联的“黄金台”是借用战国时燕昭王曾筑台置千来招揽人才的典故,作者在尾联借此抒发了⑴______的思想情感。你读过的古诗中借用典故抒发情感的诗句还有:⑵______。
【2019门头沟一模】阅读《己亥杂诗》,完成下列小题。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的情感。
4. 阅读画线诗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在你头脑中呈现的画面。
5. “落红”即落花。古诗词中,常借助“花”来传达诗人的情感。请从你读过的诗句中,再写两句含有“花”字的诗句(本诗除外)。
【2019平谷一模】阅读《雁门太守行》,完成下列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3. 诗歌的后四句借“临易水”,歌颂了守边将士①______的英雄气概,也借“黄金台”之典表达了②______的情感。
4. 李贺作诗,工于设色。请你结合文中含有色彩的句子,说说你阅读后的体验。(选择一句即可) 5. 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颜色表达情感的句子,除了《雁门太守行》外,你读过的句子还有:“①______”“②______”。(试卷中出现的除外)
【2019石景山一模】阅读下面诗词,完成小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6. 关于这首词的创作年代无确切记载,结合词中抒发的情感和下面【链接材料】,推测这首词创作于南渡前还是南渡后,并简要说明理由。 【链接材料】
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在建炎(宋高宗的年号)中,外界传言赵明诚李清照夫妇用文玩勾通金国,为了辨明“馈璧北朝”之诬,李清照追随宋高宗行踪,乘舟渡海,历尽波涛之险。南渡以前,李清照足迹不出闺门;南渡以后,“飘流遂与流人伍”,视野开始开阔起来。
7. 李清照的诗词以婉约细腻为主,但《渔家傲》这首词却雄奇奔放,体现了诗人创作风格的多样化。下面四组诗(词)句中,也能体现出诗人创作风格多样化的一项是 A.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B.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C.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D.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8. 这首词中李清照自言“学诗谩有惊人句”。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有许多“惊人句”,你印象最深刻的诗句是“①____,②______”。(本卷中出现的诗句除外。每空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
【2019西城二模】阅读《赤壁》和《泊秦淮》,完成下列小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 请结合原诗具体内容,分别谈谈作者是如何借“东风”和“商女”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
7. 诗评,即对诗歌的评论。以下几则诗评,评论《赤壁》的一项是 ① ,评论《泊秦淮》的一项是 ② 。(在答题卡上填涂选项的字母序号)
A.意致缠绵,语调谐婉。
B.牧之之意,正谓幸而成功,几乎家国不保。 C.亡国之音,自不堪听,又当此景。
D.此篇乃变体律诗,前半是古诗体,以古笔为律诗。
8. 除了《泊秦淮》首句以外,在我国古代诗词中,还有很多写到“月”的诗句,其中,你读过的一句是“_________”。
【2019房山二模】阅读《使至塞上》,回答下列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3. 在“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两句诗中,作者是怎样借助景物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4. 发挥想象,说说诗中画线句描绘出了怎样一幅画面?
5. “雁”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诗人可以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和永不褪色的亲情;可以把雁视为传递音讯的“使者”;可以用雁来表达雄浑悲壮或凄苦伤悲的审美感受……下列选项中,把雁作为传递音讯“使者”的一项是( ) A.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B.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C.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D.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2019顺义二模】阅读《水调歌头》,回答小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 此词是①(概括内容)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②的情怀。
8. 《水调歌头》这首词句句扣住“月”来写,情感多次起伏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结合下片划线语句,梳理作者情感变化轨迹,说说其中表达了他对人生怎样的思考。
9. (1)“古今一轮月,千载寄情思”从古至今没有间断过,月亮寄托着人们的美好祝愿,也引发人世间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