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如何理解健身锻炼的意义?
答:参见“绪论”之“第四节 健身锻炼的意义”。
6、传统健身理论中“气”是什么?
答:参见“第一章 传统健身理论”之“第二节”之“二、气是物质、功能、信息三者的综合”。
二、问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
1、何谓健康?如何理解健康的完美状态?
答:参见“绪论”第一节之“一、怎样才算健康”。
2、怎样测定自己锻炼时的强度?
一般可用以下三种方法:
(1)测运动后的即刻脉搏:这种方法对于用周期性有氧运动项目健身者十分适用。这类项目速度恒定,心率即恒定。因而很容易通过调整速度,使心率调整到规定的范围。
具体做法如下:
运动停止后应立即将食指、中指、无名指指尖置于腕部动脉或颈动脉搏动处。千万不要拖时间,然后计数10秒钟跳了多少次,最后将所得到的数乘以6,即得到运动后的即刻脉搏。
(2)劳力指数(RPE):劳力指数(表6)是根据运动时努力程度的自我感觉来制定运动强度的一种方法。它从6到20有15级,每一级都各有不同的运动感觉特征,6相当于静坐时,20相当于筋疲力尽时有用力情况,它是一种简便实用的方法。此方法对心率有异常的人(如心跳过快、过慢或心跳不规则的人)、服药影响心率的人以及老年人和进行非周期性的有氧运动等特别适用。
在健身过程中,往往也可把测心率法和自我感觉法(表6)结合起来进行控制,即先通过测心率,找出与其相对应的用力感觉。这样健身运动过程中不需要停下来,直接通过自我感觉就可调整运动强度。一般老年锻炼者RPE指数宜在11~13之间。此时感觉较轻松,略有气喘,无汗或微汗,谈话不受限。青壮年锻炼者RPE宜在12~15之间。此时感觉稍费力,有气喘,出汗,谈话能进行但略受限。
(3)测定运动后恢复期脉搏:通常人们测运动后即刻脉搏误差会较大,此时测运动后恢复期脉搏则也可反映运动时的强度。一般运动后2~3分钟脉搏即恢复,运动强度过小;5~10分钟内恢复则为小运动强度;如5~10分钟仍高2~5次/10秒,则为中等运动强度;如高6~9次/10秒以上则为大运动强度。
3、如何理解“万物变易-居安思危-未病先防”?
答:参见“第一章 传统健身理论”之“第一节”之“一、万物变易-居安思危-未病先防”。
三、论述题:(25分)
1、健身锻炼与运动训练有何异同?
答:参见“绪论”之“第六节 健身锻炼与运动训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