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精品】2018-2019学年初中升高中化学衔接教材(共215页)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1 1:58:4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6.B [N+5的质子数为7×5=35,它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即失去一个电子,所以电子数为34,它是阳离子而不是单质分子。]

7.C [原子或分子的电子总数等于质子总数;阳离子电子总数=质子总数-电荷数;阴离子电子总数=质子总数+电荷数。] 8.B

·2-9.(1)BE (2)DE (3)C D A (4)[·O·] Mg2+ (5)N3- F-(或Mg2+、Na+、·

Al3+)

10.(1)Mg O

(2)

(3)·Al· (4)MgF2 离子 (5)30

·

第2讲 元素分类及其性质的表示(化合价)

初中教材要求 高中教材要求 在初中化学中,只要求学生掌在高中化学中,我们要加深对元素性教材分析 握元素和元素符号,了解自然质(特别是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化合价)界中元素的存在、元素与人体的理解,知道元素的常见分类和存在健康的一些常识性知识。 状态。

世间万物都是由元素组成的,不管是氧分子中的氧原子还是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都是氧元素的原子。元素是同一类原子(核电荷数相同的原子)的总称。不同元素的原子不同,到目前为止,人们在自然界中发现的元素有90余种,人工合成的元素有20余种,都收录在我们课本附录的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符号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人都应该认识的符号,元素符号除了表示一种元素外,也可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如Cl除表示氯元素,还表示一个氯原子。

13

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离子所带正、负电荷数后就成为离子符号。例如“Na+”就表示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成为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 Mg2+”表示镁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后成为带两个单位的镁离子,“O2-”表示氧原子获得两个电子后成为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氧离子。

1869年以前,科学家已经陆续发现了63种元素,这些元素之间似乎没有任何联系,好像互不相干。

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Dmitry Ivanovich Mendeleev,1834~1907)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元素及其性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将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依据相对原子质量大小规律进行排列,制成的表格成为现代元素周期表的雏形。利用周期表,门捷列夫成功预测了当时尚未发现的元素(镓、钪、锗)。

1913年英国科学家莫色勒利用阴极射线撞击金属产生X射线,发现原子序数越大,X射线的频率就越高,因此他认为核的正电荷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并把元素依照核内正电荷数(即质子数)排列,经过多年修订后才成为当代的周期表。

随着人们对元素地进一步认识,元素周期表得到了完善,现在元素周期表已经成为人们研究化学、研究物质的一个必备的工具。

14

在化学学科领域中使用的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信息更突出了元素的原子结构信息。

元素周期表中现收录112种元素。元素有多种分类方式,按组成单质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如钠、镁、铝等是金属元素,一般用“钅”作偏旁;而碳、氧、溴等为非金属元素,一般以“石”、“气”、“氵”作偏旁。从元素的偏旁不但可以看出是金属元素还是非金属元素,还可以看出这些元素的单质在常温常压下的状态,一般以“石”为偏旁的单质在常温常压下为固体,以“气”为偏旁的单质为气体,而以“氵”为偏旁的单质为液体,从这些意义上看,元素的中文名称比元素符号多出更多的涵义,这全要归功于科学家徐寿。 资料卡片 徐寿(1818.2.26~1884.9.24)字雪邨,号生元,是我国近代化学的启蒙者,19世纪60年代,在我国系统介绍了近代化学的基础知识。在徐寿生活的年代,我国不仅没有外文字典,甚至连阿拉伯数字也没有,要把西方科学技术的术语用中文表达出来是项开创性的工作,做起来实在是困难重重。西方的拼音文字和我国的方块汉字,在造字原则上有极大不同,几乎全部的化学术语和大部分化学元素的名称,在汉字里没有现成的名称,这可能是徐寿在译书中遇到的最大困

15

难,为此徐寿花费了不少心血。对金、银、铜、铁、锡、硫、碳及养气(今译氧气)、轻气(今译氢气)、绿气(今译氯气)、淡气(今译氮气)等大家已较熟悉的元素,他沿用前制,根据它们的主要性质来命名。对于其他元素,徐寿巧妙地应用了取西文第一音节而造新字的原则来命名,例如钠、钾、钙、镍等。徐寿采用的这种命名方法,后来被我国化学界接受,一直沿用至今。

通常我们还可以根据元素含量的多少,把元素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根据元素的来源,可以分为自然界中存在的元素和人工合成的元素;根据元素原子是否具有放射性,分为放射性元素和非放射性元素等等。

一种元素可以存在于不同的物质中,如水、二氧化碳、生石灰、石灰石中都存在氧元素,而氧气、臭氧也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在前一类物质中氧都和其他元素共存,也就是存在于化合物中;后一类物质中只存在氧一种元素,也就是存在于单质中。通常,我们把化合物中元素的状态称为化合态,把单质中的元素状态称为游离态,绝大部分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有两种存在形态,有些元素在自然界中只存在化合态,没有游离态,如钠元素主要以Na2CO3、NaCl等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在自然界中没有单质钠。食盐中的氯元素,也是只有化合态没有游离态,因为氯气性质过于活泼,无法在自然条件下和其他物质和谐相处。

一般来说,金属元素具有金属性,非金属元素具有非金属性,位于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交界处的元素,往往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所谓元素金属性,通俗的讲,就是其单质一般有金属光泽、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等物理通性;而其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一般具有失去电子的倾向。

[想一想] 1.画出钠、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有人认为镁原子能失去2个电子,而钠原子只能失去1个电子,所以镁的金属性比钠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事实上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都较少(≤3),为了达到类似稀有气体的相对稳定结构,它们往往都会选择失去最外层电子,元素的这种性质就是所谓的金属性。不同元素的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的能力不同,越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的金属,其元素的金属性就越强,对应的金属单质也就越活泼。如金属活动顺序

16

【精品】2018-2019学年初中升高中化学衔接教材(共215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op326tn9l3fre38hic91cf865breu010q6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