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当召—追逐信仰的力量
来到内蒙古包头市,五当召是一定要去的,就如同到了拉萨,一定要去布达拉宫一样。五当召作为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与西藏的布达拉宫、青海的塔尔寺和甘肃的拉卜楞寺齐名。作为我国喇嘛教的四大名寺之一,五当召已经在大青山深处屹立了三百多年。三百多年风雨的侵蚀抹去了寺院本来的面目,岁月的烟尘褪去了艺术珍品原有的色彩,然而在五当召,我们仍然能够感觉到藏传佛教之光的照耀,听到悠扬诵经声的回响,体味到三百年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祈盼。
五当召的前世今生---三百年香火不灭
汽车从包头出发,向东北方向疾驰而去。大约行驶70公里就来到了五当召的所在地。大青山深处山峦重叠,苍松翠柏,五当召就屹立在这里。整个殿宇掩映在苍松翠柏间,与蓝天白云相辉映,显得富丽堂皇,光彩夺目,格外壮观。在蒙语里“五当”是柳树的意思,“召”为藏语寺庙之意。五当召原名巴达嘎尔庙,藏语巴达嘎尔意为“白莲花”。
创建于康熙年间的五当召,乾隆皇帝后御赐“广觉寺”汉名。在当时,五当召的活佛是清代驻京八大呼图克图之一,称“额尔德尼.莫日根.洞科尔.班智达”,名望及地位均相当之高。这里曾是一座著名的藏佛学府,最兴盛时期有喇嘛1200余人。
三百年多年来五当召一直香火旺盛,信徒云集。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第一代活佛阿旺曲日莫在五当圆寂。五当召的活佛共转世七代,第七代活佛于1955年病故。此后五当召长期没有活佛,直到2006年,五当召才寻到了第八世活佛--洞阔尔活佛,在蒙藏地区有很高的声誉。
如今的五当召,被列入了国家4A级景区,也是包头市第一家获此殊荣的景区。五当召曾多次接待了国家领导人和国际友人,多次承担了政府较高规格的接待任务,已成为包头市及自治区的一个重要旅游接待窗口。召内1500余尊金、银、铜、木、泥各种材料铸成的佛像,最大的有三层楼高,最小的不过盈寸;大量壁画,逼真地描绘了历史人物、风俗、神话及山水花鸟,是研究少数民族文化的宝贵资料。 “草原上的布达拉宫”—佛光普照
五当召依山而建,它是一幢层层依山垒砌的白色建筑,高低错落,鳞次栉比,全部殿宇为典型的藏式风格;群山环绕,为苍松翠柏掩映,显得十分雄浑壮观。各幢建筑自成一区。全庙并无外墙围绕,殿宇房合等共二千五百多间,大都采用藏式设计,是漠南地区现存唯一完整的喇嘛教庙宇。建筑物外墙洁白方整,开有深暗的柱廊和窗洞,屋顶为平板式四方形。主要建筑坐落山谷内一处凸出的山坡上,包括苏古沁独宫、洞阔尔独宫、当圪希独宫、却衣林独宫、阿会独宫、日木伦独宫、甘珠尔府、章嘉府、苏波尔盖陵等。寺院布局合理,和谐统一,素有“草原上的布达拉宫”的美誉。
三百多年来,五当召不一方面传承者人们对佛的信仰,而另一方面也为藏传佛教的理论研修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其殿宇兼具双重功能,一方面作为庙堂奉神、设坛、布道、讲经、接待朝奉者;另一方面作为学院来传法、习经、密修、辩论佛理。
五当召主要分为四大学部,洞阔尔殿为时轮学部,是研究时间及其运行、数理及其测算、大地测算等缜密学问的殿堂,是五当召的灵魂殿;却依拉殿为显宗学部,重在学理和辩论,相当于现在的大学哲学系;阿会殿为密宗学部,重在习法、默修;喇弥仁殿为专业学部,相当于今天的研修院,进修者专供菩提道,研究宗咯巴思想和教义学,只有精通佛理、具有相当佛法功力的人才能入院和研究法术。
夏游五当召正当时
五当召有许多古老而美妙的传说,最吸引人的自然是这里的庙会。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献哈达、焚香、供祭品,极其隆重,祭典结束后,还要举行赛马、射箭、摔跤等传统活动。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至八月初一,全寺的喇嘛在苏古沁殿念“嘛呢经”;傍晚喇嘛们手持经轮,吹着法号,敲着羊皮鼓绕寺庙而行,队伍颇为壮观。 旅游小贴士:
最佳季节:6-9月最佳 建议游玩:4小时 门票:60.00元
开放时间:08:00~17:00
地址: 内蒙古包头石拐区青五线五当沟
交通线路:从包头东河区火车东站前的广场乘7路(首末班:07:10--17:20),车程约2小时;从包头昆都仑区恰特乘19路(首末班:08:50 - 16:10),车程约2小时五十分钟。 电话:0472-8711529
美食:包头的餐饮特点仍带有浓郁的西北风味,以牛、羊面食为主,在城市西部有“塞外第一街”之称的钢铁大街上集中了数十家各种风味的餐馆。另外,在环城路和南门外大街的交叉处,有可以品尝到当地各种风味小吃的夜市大排档,而且价钱十分便宜,在夏季的夜晚,来这里一饱口福的人络绎不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