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搏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仪等生命支持系统)能满足急诊PCI的需要,并常备急诊PCI所需的各类耗材;(2分,现场)(1.42)
说明:1.41-1.42均在现场核查时打分,无需上传相关材料。
4. 导管室过去1年PCI手术量不少于200台,急诊PCI(包括PPCI及补救性PCI)不低于50例;(2分,资料+现场)(1.43)
说明:1.43 需上传卫生部冠脉介入直报系统最近1年病例数的截图,并给予文字说明。现场核查时确认。
5. 导管室365天/24小时全天候开放能力;(1分,现场)(1.44)
说明:1.44在现场核查时打分,无需上传相关材料。
6. 导管室从启动到开放(最后一名介入人员到达导管室)时间小于等于30分钟,如果当前不能达到,应有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确保在通过认证后半年内达到;(1分,资料+现场)(1.45)
说明:1.45请上传
1. 导管室激活流程图,包括备用导管室启动机制。 2. 值班人员无法及时到达时应急方案。 3. 缩短导管室启动时间的改进措施。
7. 如果心导管室暂时不可用,应启动相应方案和程序。有时心导管室会出现设备故障、进行维护或有占台现象,此时需要制定相应备用计划,确保高危患者能立即治疗;(1分,资料+现场)(1.46)
说明:1.46需上传心导管室备用方案及流程图
8. 有指引针对STEMI患者实施先救治、后收费(先手术、后补办住院手续)的专用流程图。(1分,资料+现场)(1.47)
说明:1.47 需上传先救治后收费的专用流程图
五、胸痛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基本支持条件(10分)
1. 建立了包括以远程实时传输心电图、微信群、手机短信、传真等形式的信息共享平台,以及基于此平台的急性胸痛诊疗应急响应机制,以确保具有确诊能力的上级医师能及时为急诊一线全提供全天候支持;该信息共享平台至少要与周边5家以上的非PCI医院实现信息共享,以便及时为非PCI医院的急性胸痛患者提供诊断支持,同时为实施转运PCI的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和CCU直达导管室提供条件;(4分,资料+现场)(1.48)
说明:1.48 需上传以下材料:
1. 院前心电图传输方式的说明或相应图片
2. 与五家医院实现信息共享的实例(分别进行截图) 3. 基于此种传输方式的胸痛诊疗响应机制
2. 急诊科医师应具备对急性胸痛的鉴别诊断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心电图、诊断ACS,若当前不具备,应建立基于传输心电图的远程会诊或现场会诊机制,确保心血管内科医师能在10分钟内参与会诊、协助诊断;(1分,资料+现场+微服私访)(1.49)
说明:1.49需上传基于心电图无线传输的远程会诊、现场会诊的制度或流程图。现场核查及微服私访时评分。
3. 在对急性胸痛进行鉴别诊断时,能得到其它相关学科的支持,例如呼吸科、胸外科、消化科、皮肤科等;(1分,资料+现场)(1.50)
说明: 1.50 需上传能体现胸痛鉴别诊断会诊和协作机制的流程图及会诊制度。现场核查时检验是否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会诊。
4. 具备随时进行超声诊断的能力,包括心脏超声及主动脉超声,从启动超声到实施检查的时间在30分钟以内,如果目前无法达到,则应有具体的改进措施确保在通过认证后1年内达到;(1分,资料)(1.51)此条为非必须满足的条件。
说明:1.51需上传以下材料:
1. 与急性胸痛诊疗相关的超声室管理制度 2.若目前无法满足要求时的改进措施
5. 具备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的条件,并能开展急诊主动脉、肺动脉CTA检查,从启动CT室到接受患者进行检查的时间在30分钟以内,如果目前无法达到,则应有具体的改进措施确保在通过认证后1年内达到;(2分,资料)(1.52)
说明:1.52 需上传以下材料:
1. 与急性胸痛诊疗相关的CT室管理制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