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6:34:2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二部分 毕业设计指导书

一、设计规范

[01]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 [0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03]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04]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05]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06]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二、设计参数

1、场地类别:Ⅱ,抗震设防烈度:7度,0.1g,第一组 2、荷载标准值

(1) 永久荷载(恒载)

钢筋砼的重力密度? 25.00kN/m 隔墙 (轻质加气砌块) 6.0 kN/m (轻质陶粒砌块) 10.0 kN/m 天面面层(大阶砖隔热,防水层) 1.50kN/m 楼面面层(水磨石) 0.65 kN/m 钢丝网抹灰吊顶 0.45 kN/m

(2) 可变荷载(活载)

上人天面、客房、办公室、厕所、会议室 2.00 kN/m 门厅、走廊、楼梯、餐厅 2.50 kN/m 实验室 3.00 kN/m 商场、酒吧、舞厅 4.00 kN/m 仓库、档案室 5.00 kN/m 健身房、娱乐室 4.50 kN/m 基本风压w0 地面粗糙度C类 0.50 kN/m

2222222222333三、截面初选

1.板厚

板的最小厚度:hmin=80mm 单向板厚度:

荷载标准值(恒+活) 4kN/m2 6kN/m2 10kN/m2 双向板厚度:h≥(0.8~0.9)×单向板厚度 2、次梁

梁高h=(1/12~1/18)l 梁宽b=(1/2~1/3)h 3、框架梁

5

简支板厚h ≥l/35 ≥l/30 ≥l/25 连续板厚h ≥l/40 ≥l/35 ≥l/27 框架结构中,一般梁高可取h=(1/8~1/18)l 悬臂梁:h=(1/5~1/8)l 4、柱

框架首层柱的截面面积Az按轴压比

?N确定,Az?Nv/??Nfc?,柱截面的宽与高可采用

nb/h=(2/3~1.0)。

竖向荷载下柱的轴向力设计值估算:Nv???qA

iii?1式中:Ai——被估算柱在第i层的负荷面积;?——荷载分项系数,不分恒、活荷载取1.27;n——楼层数;qi——第i层估算用平均均布荷载标准值,按下列情况分别取用(包括恒载与活载):

① 一般住宅、办公楼、宾馆框架结构

中柱q=12kN/m2;边柱q=14 kN/m2;角柱q=16 kN/m2

常见住宅指:层高为3~3.2m,活载2.0kN/m2,砖墙填充,内墙120厚,外墙180厚。常见办公楼、教学楼及宾馆等指:层高为3.2至3.6m,活载2~2.5kN/m2,砖填充墙。 ②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建筑

6~10层 q=12~13 kN/m2 10~15层 q=13~14 kN/m2 15~20层 q=14~15 kN/m2 20~25层 q=15~16 kN/m2 5、构件编号

(1) 板用B表示。凡厚度、各向跨度、各边支承条件及荷载均完全相同者编为同一板号,一层楼面有若干不同板块时,依次编号为B1,B2,B3……。

(2) 砼框架梁用KL表示,次梁用L表示。当梁的跨数、跨度、截面尺寸、荷载、支承条件完全相同者编为一个梁号,若梁有若干跨,每跨均应编号。如第1条框架梁有4跨,则每跨依次编号为KL1-1,KL1-2,KL1-3,KL1-4。

(3) 砼柱用Z表示。柱高、截面尺寸、配筋相同者编为同一柱号,柱有若干条时依次用Z1、Z2、Z3……表示。有些柱是荷载不同,但经配筋计算后配筋相同,在结构平面图上也应调整为同一柱号。

(4) 基础用J表示。

四、结构用料选择

1、 混凝土结构中的钢材:

板:常用Ⅰ级(光面)

直径:常用?8、?10; 当板较厚(≥120mm),用?8、?10 当荷载较大时,可增用Ⅱ、Ⅲ级钢

梁、柱钢筋:纵向钢筋一般选用Ⅲ级钢较好,当梁、柱的荷载较小,配筋也很少时,也可以选Ⅱ级钢(新规范以Ⅲ级钢为主要用钢)。

2、 混凝土强度等级

一般多层房屋可选C20~C30,高层时为满足轴压比要求而不致柱截面太大,应根据施工条件选用较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可提高到C40~C50,可参考下表:

框架结构房屋混凝土强度等级应≥C20。柱可选用较高等级的混凝土,梁、板混凝土等级不宜过高。目前高强混凝土技术已较成熟,工程中应视情况需要可采用C60~C80的高强混凝土。

混凝土强度等级初选参考表 房屋高度 不到7层 7~8层 9~10层

第1~3层 第4~7层 第8~15层 第16~21层 C20 C20 C25 C20 C20 C25,C30 C20,C25 C20 6

第22~30层 第30层以上 11~15层 C35,C30 C30,C25 C20 16~20层 C40,C35 C25,C30 C20,C25 C25 3、 填充砖墙:

常用MU7.5级,外墙用180mm,内墙用120mm。也可采用轻质材料,例如加气混凝土,泡沫混凝土,空心砖或混凝土空心砌块和各种轻质墙板。 4、 砌筑砂浆:

通常内地台以下砖砌体用≥M5水泥砂浆,内地台以上砌体用≥M2.5混合砂浆。

五、相关资料

混凝土柱的轴压比?N不宜超过下表规定;建筑于Ⅳ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柱的轴压比限值适当减小。

柱轴压比?N限值 结构类型 框架结构 抗 震 等 级 一 0.65 二 0.75 三 0.85 建筑结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图1)的阻尼调整和形状参数应符合下列要求:

图1 地震影响系数曲线

??地震影响系数; ?max?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1?直线下降段的下降斜率调整系数; ??曲线下降段的衰减指数;Tg?特征周期; ?2?阻尼调整系数;T?结构自振周期

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应根据烈度、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和结构自振周期以及阻尼比确定。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按下表采用。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max

地震影响 多遇地震 罕遇地震 6度 0.04 0.28 7度 0.08(0.12) 0.50(0.72) 8度 0.16(0.24) 0.90(1.20) 9度 0.32 1.40 注:括号中数值分别用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

特征周期应根据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按下表采用,计算8、9度罕遇地震作用时,特征周期应增加0.05s。

特征周期值Tg(s)

设计地震分组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场 地 类 别 Ⅰ0 0.20 0.25 0.30 Ⅰ1 0.25 0.30 0.35 7

Ⅱ 0.35 0.40 0.45 Ⅲ 0.45 0.55 0.65 Ⅳ 0.65 0.75 0.90 地震作用计算方法:高度H?4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高层建筑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结构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FEK?α1Geq (1)

式中,Geq—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Geq?0.85GE,GE为总重力荷载代表值:?GE?GK?CE?QKi?

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CE

可变荷载各类 雪 荷 载 屋面积灰荷载 屋面活荷载 按实际情况计算的楼面活荷载 按等效均布荷载计算的 楼面活荷载 吊车悬吊物重力 藏书库、档案库 其他民用建筑 硬钩吊车 软钩吊车 组合值系数 0.5 0.5 不计入 1.0 0.8 0.5 0.3 不计入

质点i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图2):

Fi?GiHi?GjHjj?1nFEK?1??n? (2)

?i,j?1,2?,n?

?Fn??nFEK (3)

图 2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简图

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n

Tg (s) T1?1.4Tg 0.08T1?0.07 0.08T1?0.01 0.08T1?0.02 T1?1.4Tg ?0.35 ?0.35~0.55 ?0.55 0.0 结构构件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它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应按下式计算:

S?γGSGE?γEhSEhk?γEvSEvk?ψwγwSwk (4)

式中: S—结构构件内力组合的设计值,包括组合的弯矩、轴向力和剪力设计值;

?G—重力荷载分项系数,一般情况应采用1.2,当重力荷载效应对构件承载能力有利时,不应大于

1.0;

?Eh、?Ev—分别为水平、竖向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应按下表采用;

?w—风荷载分项系数,应采用1.4;

SGE—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效应,有吊车时,尚应包括悬吊物重力标准值的效应; SEhk—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尚应乘以相应的增大系数或调整系数;

8

搜索更多关于: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 的文档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pg0i9pwdq2p7v540mgo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