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
壶遂曰:“孔子之时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义当一王之法今夫子上遇明天子下得守职万事既具咸各序其宜夫子所论欲以何明?”
13.背诵默写:(8分)
⑴子曰:君子坦荡荡, 。五十而知天命, 。 ⑵无, ;有, 。 ⑶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_。” ⑷子曰:“克己复礼为仁。__________________,天下归仁焉。” ⑸ ,而攻坚强者, 。
(二)诗歌鉴赏:(7分)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14.这首诗从体裁看是 。全诗八句四联,分别是首联、 联、 联和尾联。(3分) 15.结合作品简析《旅夜抒怀》第三联中的两个虚词“岂”和“应”使用的妙处。(4分)
(三)散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孔子在雨中歌唱
林语堂
尽管孔子缺点难免,言行不一,经常疏忽大意,但他不失为一位富有魅力的人物。其魅力在于他具有强烈的人情味和幽默感。《论语》中记载的许多格言,只有当作孔子与
5
其亲近弟子之间轻松幽默的谈话来读,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
有一次,孔子与他的弟子在郑失散。有人看见孔子站在东门,便告诉子贡说:?东门有人其颡(sǎnɡ,脑门)似尧,其项类陶皋,其肩类子产;然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他们重逢后,子贡把那人说的话告诉了孔子,孔子说:?形状未也。而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我相信这就是真实的孔子,他强挣扎,时而得意,时而沮丧,但总是保持自身的魅力和良好的幽默感,也不惜自我嘲弄。这是真实的孔子,他并不是儒家学者和西方汉学家欲使我们相信的那种圣洁完美、无可指责的人物。
实际上,人们只有通过孔子的幽默感才能真正鉴赏他的人格美。他的幽默不是庄子式的睿智和讥讽,而是和蔼可亲、听天由命的幽默,这更具典型的中国特色。孔子的人格美经常不为批评家所注意,要感知他身上的巨大吸引力和真正可爱处,惟有与他朝夕相处,形影相伴,就像他与其门徒那样的亲密无间。在我看来,孔子的伟大不在于他是社会公德的光辉典范,也不在于他是中年初出茅庐便杀少正卯的激进改革家,而在于他是中年老成的孔夫子。他在政治上失败后才彻底放弃政治抱负,潜心从事学问研究。 《史记》记录他一生中这段时期的事迹,其动人心魄的力量,可与《新约〃福音》写客西马尼园的一段相媲美,不同的是前者以幽默的情调结尾,因为孔子总是敢于嘲笑自己。那时,孔子周游列国,想找到信任他的统治者,让他掌权,结果四处碰壁,饱受羞辱。他两度被捕,还曾与弟子挨过七天饿,因为他要像疯狂的预言家一样游说各国,而得到的却是轻蔑、嘲笑和闭门羹。他愤然离开齐国,连半小时就能够做熟的午饭也等不及吃,仅带上从锅里舀起的湿米就走了。在卫国他羞辱地坐在车上跟随卫公夫人的车子招摇过市,他只得自我解嘲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他论说仁义时卫灵公仰头看着凌云展翅的大雁,于是他在陕西涉黄河往见赵简子,却又遭间阻,他呆在黄河边叹道:?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此其命也乎。?因此离开卫,又回到卫,再离卫后,接连去了陈、蔡、叶、蒲诸国,跟随的有几个忠诚的弟子,犹如一群流离失所的人,这时弟子也露出了失望的神色和些微的懊悔,但据说孔子?仍旧讲诵弦歌不衰?。《史记》里说,孔子那个时候正是?温温无所试?。
那时孔子及其追随者发现自己困于陈蔡之间,他们当时的谈话深深感动了我。这是
6
孔子一生的转折点,从那以后孔子便回到故乡鲁国致力于编著书籍。
孔子在雨中歌唱,谁能不为雨中高歌者所感动?他在那里,带着弟子飘泊荒野,无计可施,无路可走,像一群难以言状的叫化子或流浪汉,但他仍会开开玩笑。他没有愤怒的情绪。我不明白,中国画家为什么不绘出一幅最能表现孔子其人的荒野图。
16.孔子幽默感的具体表现是什么?(4分)
17.作者对孔子人格美的体认与批评家有何不同?(8分) 18.结合全文,谈谈对题目的理解。(8分)
19.一本《论语》,博大精深,从人立身处世准则,到治国之道,无所不包。弱水三千,只取其中一瓢饮,就够我们琢磨的了。请选取《论语》中你所欣赏并有感悟的一则话进行阐发,表达你的感想。(不少于200字)(10分)
三、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人的一生会受很多?格?的限制,游戏中有?格?,学习上有?格?,工作中也有?格?……大家小心翼翼地在?格?中行走,但有时难免?出格?。?出格?意为越出常规,做事超过限度;又可解为超出一般,与众不同。
请以“出格”为话题,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
7
高二语文(选修)答题纸
一、积累与运用:(30分)请按题号图在机读卡上。 11.阅读延伸(10分) 200
1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
壶遂曰:“孔子之时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义当一王之法今夫子上遇明天子下得守职万事既具咸各序其宜夫子所论欲以何明?” 13.背诵默写:(8分)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