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古建筑中的美
内容提要:
本文作为对研究课题《大理古建筑中的美》研究成果的重要依据,通过研究,将研究成果分为:历史渊源、空间结构、风格特点、基本元素、未来构想五个方面进行论述,并涉及对大理古建筑的开发与保护。对大理古建筑进行了客观分析与评价。
关键字:白族建筑 结构特点 元素 构想 开发保护 序言:
大理自古以来就是历史悠久的文献名邦,拥有着丰富多彩、绚丽璀璨的民族文化。其中,白族建筑独树一帜,是大理古建筑的主体。大理被誉为“多元文化与自然和谐共荣的精神家园”,而白族建筑也不断彰显着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大理古建筑中的思想,逐渐融入到了现代建筑中,在大理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大理古建筑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作为一笔历史悠久的精神财富,应对此进行合理地开发与保护,同时也推动大理各方面的发展。
一、历史渊源
在滔滔的历史长河中,大理历经沧桑巨变,而在大理古建筑的发展中,以白族建筑的发展最为独特、成熟,逐渐成为了大理古建筑的主体部分。白族建筑是由中原汉式建筑和白族特色文化在唐代时紧密融合,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有着浓厚的文化积淀。住房多采取“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形式。白族人么十分重视门楼、照壁的建设,门窗雕刻以及山墙彩画的装饰艺术。门楼装饰通常采用泥塑、木雕、彩画、石刻、大理石屏、凸花砖和青砖等组成翘角飞檐、雕梁画栋、花坊精巧、斗拱重叠、雄浑稳重、美观大方等特色。“户户流水,家家养花”的白族庭院,优雅多姿、古朴玲珑,充分体现了白族人民的建筑才华和艺术创造力,同时也表达了白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空间结构
1. 三方一照壁
由三间两层组成一个建筑单元,即由三方带厦的房屋和照壁围城一个院落,庭院中种植花木、正中一方为主房,比两边房屋高,在主房和两边房屋相交处各有一个漏角天井,组合成一大二小的三个院落,所以又称“三合院”。这类民居在地区最为普遍,给人以舒适华丽、绰约多姿的印象、院内各处装修都用木料,丰富华丽,千姿百态互相争妍,其雕工技巧也十分精湛。 2. 四合五天井
由四方带厦房屋组成,有四个院落,其中四方房子中间的院落最大每房相交 各有一个漏角天井,共四个,较小,故称“四合五天井”。各方房子都为三间两层楼房,正房较高。漏角天井都有耳房,有两层。除大门外,有的人家习惯用一
- 1 -
个漏角天井做人口小院,再在厢房山墙上升二门通达厢廊。在大理洱源、邓川等地区,还将正房漏角的楼房作为商铺,面向街道,大小门可出入。在剑川、鹤庆等地区,有的将大门开在厢房次间上,以便安排宽敞的门廊。其他地区除无照壁外,与“三方一照壁“大体相同,注重内部装修,富丽堂皇。 与北京四合院相比,北京四合院的主房以坐北朝南为贵;而白族民居的主房一般是坐西向东,依山伴水。其次,北京四合院的主房大多是一层的平房,而白族民居基本上都是两层。
三、风格特点
大理白族建筑的风格特点主要体现在淡雅和精致两方面。
淡雅主要表现在其颜色上以青色和白色为主,院内栽花种草,多用绘画、木雕、浮雕等点缀。
精致主要表现在中原殿阁造型、飞檐串角;结构紧凑、错落有致的泥塑、木雕、石刻等组合出丰富多彩的立体图案。
四、基本元素
1. 照壁
照壁是白族民居中一个独特的附件。白族民居正房对面的院落围墙,都要做 成照壁。照壁的尺度比例匀称,外观十分优美。其形式主要有独脚照壁和“三滴水”照壁两种。照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具有很强的装饰作用。照壁漆成白色,可反射日光为正房提供充足的光线。一般在照壁的周边区域绘有各种彩画图案;在照壁的中间区域或镶嵌大理石图案,或绘制各种式样的山水图画。或题写寓意美好的诗词歌赋,使照壁显得高雅秀丽,充满文化内涵。照壁的前方一般还有花台陪衬,花台多用大理石砌成,内载松、竹、兰等花木,花台上一般还要放置各种盆景,使照壁更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 2. 飞檐
就院落布局、建筑结构和内外装修等基本风格来看,白族民居与中原民居建 筑有着传统上的承袭,其中飞檐这个部分就是典型的中原汉式建筑的精华。木结构的梁架组合形式,很自然地可以使坡顶形成曲线,不仅坡面是曲线,正脊和檐端也可以是曲线,在屋檐转折的角上,还可以做出翘起的飞檐。梁架组合形式所形成的体量巨大的屋顶,与坡顶、正脊和翘起飞檐的柔美曲线,突出了中原建筑的印记。 3. 木雕
木雕艺术主要用于格子门、横披、耍头、吊柱、走廊栏杆等,尤以格子门木雕最为显眼。门窗特别是主房堂屋的格子门,多为云木、红椿、云杉等名贵木材,木雕巧匠们特别擅长作玲珑剔透的三至五层“透漏雕”,多层次的山水人物、花鸟虫鱼都表现得栩栩如生。一般雕上金鸡宝贵、喜上眉梢、麒麟等呈现民间吉祥的图案,多为透雕或圆雕。其中又以剑川木雕最为出名。 4. 门楼
门楼采用中原殿阁造型,飞檐串角,再以泥塑、木雕、彩画、石刻、大理石屏、凸花青砖等组织成丰富多彩的立体图案,显得富丽堂皇又不失古朴大方的整体风格。
- 2 -
五、开发保护
白族古建筑陪伴着一代又一代的白族儿女的成长,是民族艺术的瑰宝,是中国建筑美学中一朵璀璨的奇葩。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大理古建筑的开发与保护,而我们同样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大理古建筑的开发与保护。本人认为:
首先,想要从根本保护古建筑,就必须要制定相应的古建筑保护法,这样才能使古建筑有种“安全感”,周围古建筑环境的保护也不会再让古建筑单体感到“孤单”。
其次,必须建立专门的古建筑保护机关对白族建筑进行管理。古建筑保护机关的任务就是对当地的古建筑进行勘察,对其损坏程度进行评估,然后对每个古建筑进行记录,这样做可以使将来的城改和保护都有章可循。
大理古建筑的未来还将继续,但她的独特与不朽,需要我们去继承和发扬,让古老文明焕发新光芒。
任时光荏苒,任建筑的发展变化永不停歇;淡雅、精致,这永远都是大理古建筑的精髓;在风花雪月大滋养和哺育下,淡雅、精致,这早已融入血脉,静静地流淌至白族儿女的每一寸发肤。
结论
在完成《大理古建筑中的美》研究性课题中,通过各类调查方法对大理古建筑(以白族建筑为主)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空间结构独具特色
通过参考文献、上网查询和实地考察等方式,收集了大量相关资料,并结合大理一中建筑的空间结构,总结出大理古建筑以“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两种方式为主,而不同于北京四合院,大理古建筑的空间结构独具特色。
二、建筑风格淡雅精致 通过上网查询和实地考察、咨询当地居民,总结得出大理古建筑的风格特点主要体现在淡雅和精致两方面上。
三、建筑元素丰富多彩
大理古建筑颜色上多以白色和青色为主,一系列的元素(如照壁、飞檐、门楼等)充分体现了大理古建筑的风格特点,由此可见这些丰富多彩的建筑元素让建筑变得更加精致。
四、合理开发与保护 结合党和政府出台的《大理历史名城保护规划》、《大理市经济社会十二五发 展规划》、《大理市城市总体规划》等相关文件,得出大理州、市政府对大理古建筑开发与保护的重视。
大理古建筑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民族艺术的瑰宝。合理地开发与保护大理古建筑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只有保护好大理文化,大理古建筑的美才能永久的传承下去。
苏 炳 豪
- 3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