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4 16:33:5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2、通过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引导学生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3、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交给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重点: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二、自主探索,领悟方法 1、巧设问题,激发兴趣

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呢?学生可能进行猜测,用面积单位来测量,教师指出:这么大的地面用面积单位来测量太麻烦,所以,我们就要研究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板书课题)

2、动手操作,研究方法

(教师准备三种不同的长方形,每组只选择一种进行研究。 一种:一个长3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 二种: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三种: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1)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想办法求出各自图形的面积。

(2)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说出自己的方法。(可能出现的情况:用1平方厘米来测量或只测量长和宽,相乘即是面积。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指导,后一种方法比较简单。

(3)师生交流,提炼方法。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独立思考后交流。(教师指导:长方形的长摆了5排,说明是5厘米;宽摆了3排,说明是3厘米,那么,面积15平方厘米等于什么?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4)学生思考:求长方形的面积事实上是求什么呢? 3、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例题)

学生独立完成,校对 三、知识的迁移

31 / 51

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1、教师借此机会教学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我们知道正方形是一个特殊的长方形,有长方形的特点,所以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也可以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相同。

2、出示例题 学生试做,汇报答案 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我们用的数学书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先请你估计一下,再算一算。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 五、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在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中,我觉得在以下几方面做得比较好: 1.在充分的动手操作活动中,理解和建立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概念。 课的开始,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摸一摸身边熟悉物体的面,直观体会和发现物体的面有大有小。在获得多种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揭示面积概念,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动手摸面体会比较面的大小也有利于与前面学习的长度加以区分比较。

在学习面积单位时,教师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两张纸面积的大小,学生在操作中,充分理解要测量物体面积要用统一的标准,这统一标准就是要学习的面积单位。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探索规律,有利于学生面积单位这一知识的形成。

2.巧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交流中构建知识。

在面积单位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引进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教师设计了一系列探究性问题,让学生想办法比较红、绿两张纸面积的大小,使学生产生了认知矛盾的冲突,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索比较面积方法的强烈愿望。教师很好地抓住这一时机,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借助手中的学具,在摆一摆、量一量、数一数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到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标准──面积单位”,

32 / 51

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从而体会到用正方形测量比较方便。这一系列的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形成和建构,培养了学生探索意识和合作能力。

3.让学生用1平方分米这些面积单位进行实际测量、估测,有利于学生对各面积单位概念的建立和估测能力的培养。

七、小数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使学生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难点:了解小数的含义。 (三)课时安排:5课时

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实际含义。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4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小数,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教学难点: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教具、学具准备:

1、课前要求学生到市场了解商品的价格,选择两种自己最感兴趣的物品,并绘制成标价牌。

33 / 51

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2.测量身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小数 1.学生出示商品标价牌。

师:同学们,课前大家去调查了自己最感兴趣的物品的价格,并制成了标价牌,谁愿意跟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上台展示标价牌,并交流商品的价格。 (教师在黑板上依次贴出这些商品的标价牌。) 2.区别整数与小数。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不能把这些标价牌中的数分成两类?怎样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移动磁性黑板上的标价牌分成整数和小数两类。

左边这组数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都是整数。谁还能举出其它整数的例子吗? 3.引入课题。

右边这组数它们有一个什么特点?(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象这样的数叫做小数,(拿走磁性黑板上的整数标价牌)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知识。(板书课题:认识小数) 二、认识小数

1.小数里的这个小圆点我们把它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部分是小数部分。你会读小数吗? 让学生试读标价牌上的小数。

提醒学生注意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读法的不同。 2.认识以元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哪些同学已知道,标价牌上的小数它们分别表示多少钱?(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如:) 元 角 分

3.完成课本第88页表格中的填空。

要求学生轻声读出货架上三种食品标价中的小数,填写它们分别表示___元___角___分。

4.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

34 / 51

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三、教学例1

1.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是1米多少厘米?

2.只用米作单位,该怎样表示?同学们可以自己先看书,再跟小组的同学讨论讨论。

3.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出示米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用分数表示是米,还可以写成0.1米。

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几米?

想一想:为什么小数点的前面写“0”?什么样的分数能改写成一位小数? 3.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指着米尺问: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厘米?用分数表示是米,还可以写成0.01米。

3厘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18厘米呢? 让学生把答案填写在课本上。

想一想: 0.03米、0.18米,小数点后面第一位数表示什么?第二位呢?什么样的分数能改写成两位小数。 4.小组讨论。

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 )米。

全班交流,写成1.30米和1.3米都是对的,(因为30厘米也就是3分米)。 5.学生类推。

完成课本第89页做一做。 四、课堂练习

1.完成课本练习二十一第1题,巩固对小数含义的认识。(让学生填在课本上) 2.完成练习二十一第2题,巩固小数的读法,并让学生说说,在这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3.补充练习。 (1)填单位名称

7.89元=7( )8( )9( ) 4.54米=4( )5( )4( )

35 / 51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pojg2qjnj9mzf00wrvr0a0pl1szli00hff_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