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第四章 本构方程 ppt.Convertor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4 0:25:2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定为屈服极限。

(2)屈服条件: <ⅰ>一般应力状态下的屈服条件,应在总结大量实验基础上确定。对于平面应力状态下混凝土材料的屈服曲线,主要不同在于混凝土材料的受压与受拉屈服应力值的不同。(如右图) 屈服条件为:

1o. 当?1>?3>?2,?3=0时,有

2o.当?1>?2>?3,?3=0时,有

3o.当?1>?2,?1>0时,有

<ⅱ>库伦—莫尔(Coulomb-Mohr) 屈服条件: 令 ?o?为材料简单拉伸的屈服应力 ?o??为材料简单压缩的屈服应力

例题:已知圆形截面直杆受弯扭组合作用,其弯矩Mb=10kN.m, 扭矩MT=30kN.m,简单拉伸时屈服应力?o=300MPa,安 全系数n=1.2

求:直径d为多大才不致屈服。 解:考虑杆截面及其应力状态: <ⅱ>Tresca条件给出:?1-?3=?s 或

<ⅰ>弯扭组合作用,杆内主应力 ?3=0 其中 代入:

d=0.109m, 即d至少要10.9cm。 <ⅲ>Mises条件给出: ?12-?1?2+?22=?s2 代入 整理得: ?2+3τ2=?s2 或 代入有:

d=0.104m=10.4cm, 即d至少要10.4cm。 4-8、增量理论:塑性状态下的本构关系

我们已经研究了在复杂状态下材料的屈服条件。当受力物体中一点的应力状态达到屈服条件后,在弹性范围内所建立的应力—应变关系就不再适用,需要建立塑性阶段的本构关系,以描述塑性阶段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

在塑性阶段,应力不但与应变有关,还和整个变形历史、 物质微观结构的变形有关。 在塑性阶段,应力—应变关系的重要特点:

(a)非线性:即应力—应变关系不再是线性关系,即Hooke 定律不再成立。

(b)不唯一性:指应力—应变不象弹性状态那样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也就是应变不能由应力唯一确定。 1.问题提出: 几个基本概念:

(a)应力路径:在应力空间中,由于外载荷变化引起应力变化,使得代表一点应力状态的

应力点产生移动,应力点移动的轨迹称为应力路径。

(b)变形历史:记录应力状态变化的过程称为应力历史。

(c)加载路径和加载历史:在载荷空间中载荷点变化的轨迹即加载路径,该过程称为加载历史。

小结:弹性阶段:应变直接由Hooke定律求出,不需要了解变形历史。即:应变由应力即可决定。

塑性阶段:应变状态不但与应力状态有关,而且依赖于整个的历史。或者说:应变是应力和应力历史的函数。

简例:弹性阶段,零应力下一定是零应变。 塑性阶段,零应力下不对应零应变,且残余应变不唯一。 注意到

显然, 是卸载后的残余应变。

卸载时 保持不变,继续加载才有变化,即塑性应变和加载路径有关。

由于塑性状态的特点,在研究问题时,必须讨论应力的变化特征和应变的变化特征,计算时要考虑应力和应变的微量变化,计算其全部加载历史过程的增量,再积分求和。因此,塑性理论具有增量特征,塑性本构关系的本质是增量关系。 <ⅰ>塑性状态时的应变: 其中: 一点的总应变 弹性应变部分 塑性应变部分 2. 弹性本构关系的增量表示: <ⅱ>应变增量: 考虑: ? m(静水应力)只引起体积变化 sij(偏应力张量)只引起形状变化 由于塑性变形只由偏应力张量引起,故塑性状态的体积变形 即在塑性状态,材料不可压缩: 或 或

<ⅲ>应变偏量的增量: 考虑平均应变的增量

考虑应变偏量增量

<ⅳ>广义Hooke定律:弹性范围应变增量与应力增量之间关系: 而应力偏量 的增量 为 或

考察应变偏量exe的增量 整理 同理有 又有 从而

于是得到弹性范围内应力偏量增量与应变偏量增量之间的关系: 其中 为弹性体积膨胀系数 * 由于 则

讨论:(1)在弹性阶段,应力偏量增量与应变偏量增量成比例, 比例常数为2G。

(2)平均正应力增量 与平均正应变增量 关系: 故 或者

3. 塑性阶段的本构关系:

说明塑性部分增量是总的应变偏量增量减去弹性部分应变偏量增量。 <ⅰ>塑性应变增量 由 考虑 简写成:

其中 为非负的标量比例函数, 根据加载历史的不同而变化。

<ⅱ>基本假定:在塑性变形过程中的任一微小时间增量内,塑性应变增量 与瞬时应力偏量 sij 成正比,即 或

<ⅲ>增量理论的本构方程: ①考察 注意到 故有

塑性应变增量 即是塑性偏应变增量 ②本构方程导出:由 其中 故有 代入 有

称为普朗特-雷斯本构方程 展开式:

这些本构方程给出了不同方向间塑性应变增量之比的关系式,实际大小并不确定。 方程表示应力主轴与塑性应变增量主轴重合。 <ⅳ>讨论非负的标量比例常数 的计算: 由 则 整理:

求 :

注意到 是在应力满足屈服条件时才不等于零,因此可以通过屈服条件来求 。 考虑 同理有

写成如下形式: 注意到: 有

于是得:

考虑有效应力(或称应力强度) ?i为:

定义有效塑性应变增量(或称塑性应变强度增量) 为: 从而有

代入本构方程

讨论:①上式为普朗特-雷斯方程的另一形式. ②由 在塑性阶段,可忽略弹性应变部分影响,即有: (在塑性阶段)

称为Levy-Mises 方程 可得

③由上述方程可见,流动理论的本构方程与广义虎克定律 在形式上相同,除含应变增量外,所不同的系数部分不 同。若在广义虎克定律中,泊松比用 代替, 用 代替,则可得流动理论的本构方程。 ④本构方程 和 为?i的函数,

也即J2 的函数,上述方程要用到Mises屈服条件(K2=J2),故它们是与Mises条件相关连的本构关系。

1. Levy-Mises流动法则 这个理论认为应变增量主轴和应力主轴重合, 应变增量分量与相应的应力偏量分量成比例, 即

式中的比例系数决定于质点的位置和荷载的水平. 这一理论是Levy和Mises分别在1871年和1931年独立提出的, 所以被称为Levy-Mises流动法则. 这个关系式不包括弹性变形部分, 所以只适用刚塑性体.

2. Prandtl-Reuss流动法则 这个理论考虑了塑性状态变形中的弹性变形部分, 并认为弹性变形服从广义Hooke定律; 而对于塑性变形部分, 被认为塑性应变增量的主轴和应力偏量的主轴重合. 即

又由塑性不可压缩性,体积变化式弹性的,有 这就是Prandtl-Reuss流动法则 解:分析思路:

<ⅰ>求圆筒的一点应力状态: 周向应力(环向应力)

轴向应力 (纵向应力)

例:已知薄壁圆筒受内压 p 作用,内半径为 a ,壁厚为 t ,假设 材料不可压缩,求圆筒完全进入塑性状态后主应变增量间的 比值。

由于,a>>t,故径向应力?r(外壁处为0,内壁处为p)与?θ 、 ?z相比很小,故可设?r =0 则?θ=2 ?z <ⅱ>平均应力

<ⅲ>应力偏量的分量(内侧点) <ⅳ>应变偏量分量增量: 有

<ⅴ>主应变偏量分量增量之比,即主应变分量增量之比

讨论:①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薄壁筒的长度没有变化,z方向应变增量为零。只是由于壁厚的减小而引起直径的变化。 ②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如已知应力状态,则可以唯一地确定变形的形式,但若只知应变状态,变得不到唯一解。这是因为这一变形形式可以对应许多只相差一个平均应力?m而具有相同应力偏量的应力状态,若得到这一情况下的唯一解,还应当知道某一主应力值。 1. 问题提出:

搜索更多关于: 第四章 本构方程 ppt.Convertor 的文档
第四章 本构方程 ppt.Convertor.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q37f1ezat9bpag88o32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