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环境经济学期末复习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21 10:11:1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名词解释

1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对某一商品支付的货币量与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时实际所支付的货币量的差额就是消费者剩余。 2 生产者剩余:卖者卖出某一商品所得到的货币量与生产该成本花费的成本之间的差额就是生产者剩余。

3 支付意愿:是消费者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付出的最高价格。

4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期内,边际效用随着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而不断减少,这一现象被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在于人们往往对反复刺激的反应趋于下降,且按轻重缓急次序依次安排。 5 环境经济系统模型:是在把整个经济社会看作一个系统的的传统经济学模型的基础上将环境因素考虑进来后新的系统,经济系统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受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约束。

6 庇古税:是指专门用于纠正对环境产生的负外部性影响的税收,即根据污染所造成的危害程度对排污者进行征税,,用来弥补排污者生产的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的差距。 7 科斯定理:是一种认为经济的外部性或者非效率可以通过当事人的谈判而得到纠正,从而达到社会效益最大化的观点。 8 社会贴现率:是指整个社会愿意用将来的消费换取现在消费的利率,即为了比较不同时期的费用或效率,人们对未来的费用或效益打一个折扣,贴现率就是这个折扣的度量。

9 环境经济影响评价:是指有关人员为了特定的目的,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依据相关标准和程序对环境影响所导致的损害或效益进行货币化计量的过程。

10 帕累托改进:指在某种经济状况下如果可以通过适当的制度安排或交换,至少能提高一部分人的福利或满足度程度而不会降低其他所有人的福利或者满足程度。符合这种性质的调整就是帕累托改进。

11 希克斯改进:如果一个人的境况由于变革而变好,并且他能够补偿另一个人的损失而且还有剩余,那么整体的效益就改进了,这就是希克斯改进。 填空

12 环境经济学的学科特点:交叉性、应用性、综合性。

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观察—理论—进一步观察的科学方法、运用假设、建立模型、分宏

观微观两个层次研究。

13 需求的决定因素:价格、收入、互补和替代商品价格、偏好、预期。 供给的决定因素:商品价格本身、生产要素成本、现有技术水平、预期。

14 外部性分类:可以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包括生产的正外部性、生产的负外部性、

消费的正外部性、消费的负外部性。

15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16 有效产权结构的基本特征:排他性、可转让性、强制性。 17 科斯定理的基本前提:明确产权、不存在交易成本。

18 外部性内部化私人解决方法:社会道德约束、慈善行为、形成产业链、签订协议。 19 庇古税相对于管制的优势:一,能同样有效减少污染物总量、二,前者社会成本比后者

低、三,庇古税对环境更有利。

20 经济学物品分类:市场态物品、公共态物品、共有态物品。 21 产权制度可以分为:私有产权、公共产权、国有产权。

22 环境经济价值构成: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存在价值。

23 环境价值评估方法

1直接市场评估法:剂量—反应法、生产率变动法、疾病成本法、人力资本法、重置成本

法、机会成本法、影子工程法。

2 揭示偏好法(间接市场法):资产价值法、防护支出法、旅行费用法 3 陈述偏好法(假想市场法):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 24 影响因子是导致污染的污染物或初始物。 25 市场失灵的原因:存在影响价格的市场势力、存在外部性、存在公共物品、信息不完备。 简答题:

26 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关系。(图略)

一、只要边际效用大于零,总效用必定上升。

二、边际效用递减,从总效用图上看,曲线上每一点的斜率就是边际效用,它随总效用

的增加不断减少。

三、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高点,即饱和点。 四、当边际效用为负值时,总效用曲线开始下降。

五、边际效用是总效用的一阶导数,反之,总效用是边际效用的积分。 27 为什么说环境问题实质是经济问题? 可以从以下几点分析:

1 环境是经济的基础,它为经济系统提供能源、资源;接纳经济系统的废弃物 2 环境问题会制约直径的发展,当环境中的能源不足或者消纳污染物的环境容量不足时,经济发展就会受到制约。

3 经济发展是环境问题的导致因素,正是因为经济迅速发展,大量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才导致环境问题的产生。 4 经济与环境相互促进,是一个系统。良好的环境条件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经济发展,才能在环境治理上投入更多资金。

28 意愿调查法存在的不足以及使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意愿调查法的不足之处有:

1 各种偏差的存在,比如信息偏差、支付方式偏差、起点偏差、假想偏差、部分整体偏差、

策略偏差等等。

2 支付意愿与接受赔偿的意愿不一致。一般来说支付意愿比接受赔偿意愿的数量低很多(通

常为1/3)

3 抽样结果的汇总问题。在处理诸如选择价值或存在价值这类非使用价值时,由抽样结果

预测有关真实结果的技术非常复杂。

需要注意三个统计方面的问题:第一,样本数目。一般要求样本数目足够多,以便能反映出

被调查区域的人群的情况。第二,对偏差较大的答案的处理。通常情况下要把那些特别极端的答案从有效问卷中剔除。第三,汇总有关问题。得到的平均支付意愿乘以人数即可得出总的支付意愿,但是如果样本不能代表总人群就要考虑各种因素干扰,比如收入和受教育程度。

29 外部性的特征以及如何影响资源配置? 外部性有如下特征:(1)外部性独立于市场之外,外部性是一种经济力量对另一种的“非市

场性”影响,这种影响没有通过市场价格机制反映出来。(2)外部性产生于决策范围之外,而且具有伴随性,即它是伴随着生产或消费而产生的某种副作用。(3)外部性具有

一定的不可避免性。(4)外部性难以完全消除。受信息不完备,技术、管理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外部性难以完全消除。 影响资源配置,选一种画图说明(图略) 30 如何理解价格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最终是为了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在市场经济中,这一问题是通过价格机制解决的。资源配置,就是各种经济资源在部门、地区、各生产单位间的流动和分布。

市场经济中,市场主体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哪个部门商品价格上升,意味着该部门的生产者可以获得较多的利润,经济资源就会流进这个部门;反之,哪个部门商品价格下降,经济资源就会从该部门退出。

当某部门经济资源投入过多、产品供过于求时,其市场价格就会下降,利润就会减少 当某部门的经济资源投入过少、产品供不应求时,其市场价格就会上升,利润就会增加。 在价格引导下,经济资源在各部门间的流动使得社会资源得到调整,最终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31 简述环境资源使用价值的构成和体现。

环境资源使用价值的构成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选择价值。 直接使用价值是指环境资源直接满足人们生产和消费需要的价值。以森林资源为例,其直接使用价值表现为为人类提供木材、粮油、药材、生物基因、居住用地以及休闲娱乐和教育基地等等。

间接使用价值包括从环境所提供的用来支持目前生产和消费活动的各种功能中获得的利益。仍以森林为例,营养循环、水域保护、减少空气污染、小气候调节等都属于间接使用价值。 选择价值是把人们对环境资源价值的使用考虑进来的价值。体现为人类在对于某些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考虑时,会选择保留其存在的量,留待以后使用。 32 简述旅行费用法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1) 定义和划分旅游者的出发地区 (2) 在评价地点对旅游者进行抽样调查 (3) 计算每一区域到此地点旅游的人数 (4) 求出旅行费用对旅游率的影响 (5) 确定对该场所的实际需求曲线 (6) 计算每个区域的消费者剩余

(7) 将每个区域的旅行费用及消费者剩余相加得出总的支付意愿即为评价景点的价值。 33 简述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的基本思路和步骤。

基本思路是:通过计算污染物质进入环境后所造成的危害引起的经济损失价值,从而估算出环境的成本。

基本步骤:1 建立影响因子名录 2 建立影响名录 3 帅选分析影响 4 影响的量化 5 影响的货币化 6 估算因素分析 7 把评估结果纳入项目经济分析

搜索更多关于: 环境经济学期末复习 的文档
环境经济学期末复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q4ym3q026072if1yc68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