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段。
(3)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邓小平指出计划和市场不是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只是经济调节的手段。(2分)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2019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4)参考要点:必要性:市场经济不是区分社会制度的标准,而是实现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是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是吸取苏东剧变教训的必然结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总结和自身发展的要求。 结果: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蓬勃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 结论:中国转向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模式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社会主义模式的萎缩。
【解析】 (1)考查学生史料的阅读与解析以及提炼和概括信息的能力。阅读材料依据“江南、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尤为商贾聚集之处”“国家专控”“明代前期一直被禁止使用的白银”“反过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等信息可从政治、经济、交通灯方面来回答。 (2)关联词“一旦……就……”全面的表达了生产资料和商品生产之间的关系,“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表达了市场和计划的关系,依据这些可概括恩格斯的观点;“应当把商品交换提到首要地位,把它作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杠杆”显然表明列宁主张利用商品货币关系。
(3)考查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内容,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是因为计划经济的弊端暴露,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据此可回答第一
第17页/共18页
小问;邓小平强调“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依据这些可概括邓小平对计划和市场的认识;第三小问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可回答。 (4)苏东剧变从根本上讲是因为照搬照抄别国模式,不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我国在吸取苏联解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适时的改革开放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道路是我国发展的客观需要,并且我们的改革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这都能说明社会主义并没有萎缩。
第18页/共18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