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完成过程①需要的酶是 ;与过程②相比,过程①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 。
(2) 过程③中,限制酶XhoⅠ切割DNA;使 键断开,形成的黏性末端是 。用两种限制酶切割,获得不同的黏性末端,其主要目的是 。 (3) 过程⑥中,要用 预先处理大肠杆菌,使其处于容易吸收外界DNA的感受态。 (4) 利用SNAP基因与ETA基因结合构成融合基因,目的是 。 (5) 人皮肤黑色素细胞上有内皮素的特异受体,内皮素与黑色素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会刺激黑色素细胞的分化、增殖并激活酪氨酸酶的活性,从而使黑色素急剧增加。美容时可以利用注射ETA达到美白祛斑效果,试解释: 。
江苏省南通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一、 单项选择题
1.B 解析:唾液淀粉酶的组成元素是C、H、O、N,合成过程中需要消耗ATP;ATP的组成元素是C、H、O、N、P,合成过程中不需要模板。
2.B 解析:靠近叶片背面的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比较大,有利于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 3.D 解析:甲图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有3条染色体,无同源染色体,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1,只能在精巢中找到;乙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有8条染色体,有同源染色体,没有染色单体,在精巢及其他组织中都能找到。
4.C 解析:细胞凋亡是受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遗传物质不变,是生物体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生理过程,发生于生物个体发育的全过程。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
5.C 解析:在t1时,向容器中再加入肝脏研磨液,增加了反应速率,但没有改变反应底物的量,最终生成的O2浓度不变,得到曲线b所示结果。在t1时,向容器中再加入FeCl3溶液,没有改
13
变反应底物的量,最终生成的O2浓度不变,不可能得到曲线c所示结果。在t2时,向容器中再加入H2O2溶液,增加了反应底物的量,最终生成的O2浓度增加,得到曲线d所示结果。 6.D 解析:T2噬菌体中的P元素存在于DNA中,P标记的是噬菌体DNA分子。经保温培养、搅拌、离心后,放射性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形成的子代噬菌体中会检测到放射性,这是证明DNA是噬菌体遗传物质的必要条件。
7.B 解析:DNA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其复制场所是细胞核或线粒体。同源染色体上才存在等位基因,一个DNA分子中有多个基因,可转录出多种RNA,且每个基因可进行多次转录。
8.C 解析:途径①是杂交育种,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途径②获得的矮茎抗病植株中有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途径③是单倍体育种,依据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获得的矮茎抗病植株都为纯合子,能稳定遗传。矮茎植株的基因型均为aa,所以a基因频率均为1。
9.A 解析: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但变异是不定向的,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不定向的改变。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进化并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共同进化的。
10.B 解析:伴X染色体遗传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但并不是每个伴X染色体遗传的杂交组合都能出现交叉遗传的现象,如A选项中父本和母本均为红绿色盲,所生孩子无论男女也均为红绿色盲。
11.D 解析:内环境稳态指内环境中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pH和温度等,HC是pH调节的主要离子,血浆渗透压主要取决于无机盐离子和蛋白质的含量。
12.D 解析:HIV主要入侵T淋巴细胞。吞噬细胞可摄取和处理抗原。在体液免疫调节中,T细胞可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使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在细胞免疫调节中,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浆细胞高度分化不能增殖。
13.C 解析:下丘脑通过神经传导调控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神经与胰岛细胞之间通过神经递质传递信号。胰岛素主要作用于肝脏和肌肉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合成,从而降低血糖,血糖下降后又会反馈抑制下丘脑和胰岛细胞的相应功能,以维持血糖的相对平衡。 14.C 解析:用玉米螟天敌赤眼蜂防治虫害是物种的种间关系的应用。“稻—藕—鱼”立体种养以充分利用空间和建立人工防护林时注意适当增加植物种类多样性都是群落结构水平的应用。
14
32
15.A 解析:图中信息表明随时间延长,优势植物越来越高大,群落的垂直结构越来越复杂,生态系统对光能的利用率提高。木本植物阶段的演替时间较长,速度较缓慢。在演替过程中是优势种的取代,不是物种的取代。
16.A 解析:获得免疫过的B淋巴细胞前应用同种抗原多次注射小鼠,以便获较多的免疫过的B淋巴细胞。小鼠要求健康,并不一定是纯种。应利用促融剂促进浆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专一性抗体阳性检测筛选时采用到单细胞培养技术。
17.C 解析:植物组织培养需配制含蔗糖的固体培养基。对离体的组织要进行快速消毒,如果消毒速度太慢会对离体组织造成损伤。培养过程中要根据培养阶段控制好光照及培养基中植物激素的种类和含量。动物细胞培养需要用胰蛋白酶处理制备细胞悬液,植物组织培养不需要。
18.D 解析:胚胎发育到桑椹胚或囊胚即可移植。
19.A 解析:使用加酶洗衣粉时需控制好温度等洗涤条件,若洗涤条件控制不当,其洗涤效果不一定比普通洗衣粉的洗涤效果好。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只能催化葡萄糖转化为果糖,不能催化一系列化学反应。腐乳前期发酵主要是让毛霉生长,有利于腐乳成形,同时毛霉分泌蛋白酶等酶有利于后期发酵。
20.D 解析:固定化酵母细胞时,凝胶珠在CaCl2溶液中浸泡时间过短,会使固定细胞偏少,时间过长,固定细胞颗粒机械强度过大,降低了固定化颗粒内部的传质性,不利于固定化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甚至导致固定化细胞死亡,不利于发酵。 二、 多项选择题
21.BC 解析:酵母细胞既可进行有氧呼吸,又可进行无氧呼吸,它们的第一阶段都是产生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丙酮酸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形成氨基酸时必须有含氮化合物参加。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和O2结合生成水,释放能量最多,产生的ATP最多。 22.BCD 解析: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而不是由一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由Ⅰ1和Ⅱ3的关系可以判断该基因不在Y染色体上;由Ⅰ1和Ⅱ4的关系可以判断该基因不可能是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由Ⅱ5和Ⅲ8的关系可以判断,该基因不可能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如果Ⅰ2不带致病基因,则该病一定是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因为如果是隐性遗传,则Ⅰ2一定是显性纯合子,其后代都应该是正常的,而Ⅱ5患病。如果Ⅱ4带致病基因,可以判断该病基因为隐性,Ⅱ5和Ⅱ6的基因型分别为aa和Aa,他们生一个正常女孩的概率为1/4。
15
23.AD 解析:无论植物激素还是动物激素都具有微量、高效、作用于靶细胞的特点。激素的受体有的位于细胞膜上,有的位于细胞内,如性激素。植物激素的作用并不全部具有两重性,如脱落酸、细胞分裂素都不具有两重性。动物激素的分泌往往受神经系统的直接或间接调节。 24.AC 解析:生物多样性的大小取决于环境条件,如温度、水分等,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温度高,降雨量多,生物多样性也高。从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生物多样性增加。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多样性。
25.ABD 解析:熔化琼脂时要小火间断加热,否则易糊底。无菌技术和灭菌不是一个概念,所有防止微生物污染的操作都属于无菌技术,如消毒、在酒精灯火焰旁接种等。统计活菌时,应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而不是用划线法。培养微生物时,需要将培养皿倒置,一方面可以防止冷凝水滴在培养基造成污染,另一方面可以防止培养基中的水分过快挥发。 三、 非选择题
26.(8分)(1) 先将盖玻片的一侧与水滴接触,然后轻轻放平 (2) 右上方 (3) 渗透 黑藻细胞失水过快、过多而死亡 (4)①控制荧光灯与烧杯之间的距离 ②为黑藻光合作用提供充足CO2 荧光灯释放的热量少,避免温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③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荧光灯与装置距离缩小),气泡产生速率加快(氧气装满试管需要的时间越短;相同时间内收集的氧气越多)
解析:(1) 临时装片制作时为防止气泡的产生需要将盖玻片一侧先接触水滴,再轻轻放平。(2) 根据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当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时,视野中细胞图像会向右上方移动。(3) 质壁分离的原因是由于外界溶液浓度大于植物细胞液浓度,成熟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引起原生质层和细胞壁收缩,最终因原生质层伸缩范围大而出现细胞壁与原生质层分离现象。由于黑藻是一种水生植物,其细胞液浓度远比陆生植物细胞(如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低,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黑藻细胞会因失水过多、过快而死亡,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4)①根据研究课题“探究光照强度对黑藻光合速率的影响”可以确定实验自变量为光照强度,因为题目中交代用多套图示装置进行实验,而题中给的装置中灯的功率已经固定,所以实验中只能通过控制光源与装置之间的距离达到控制植物受到的光照强度;②温度、CO2浓度是本研究的无关变量,因此,实验中应保证温度适宜且恒定、CO2供应充足,对于水生植物实验室通常通过给予NaHCO3实现CO2供应。由于白炽灯属于热光源,实验中产生的热可能影响装置温度而不宜使用;③根据实验装置,本研究的因变量可能是试管中气泡产生速率、产生O2的总量等,结合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理解,不难预期实验结果: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
-1
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