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生物化学 习题 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8 4:56:5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构象发生很大的变化。 3.同工酶:催化同一化学反应而化学组成不同的一组酶。它们彼此在氨基酸的序列,底物的亲和性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第五章 维生素和辅酶

一.填空

1.维生素A的活性形式是11-顺视黄醛,可与视蛋白组成视紫红质,后者是维持暗视觉所必需的。

2.维生素D在体内的最高活性形式是1,25-二羟胆钙化醇,它是由维生素D3分别在羟化和γ-羟基谷氨酸二次Ca2+而来的。

3. 维生素D在体内的功能是调节钙磷代谢,与骨骼生长有关。

4.维生素B1在体内的活性形式是TPP,维生素B2在体内的活性形式是FMN和FAD。维生素PP可形成NAD+和NADP+两种辅酶。维生素B6是以磷酸吡哆醛和磷酸吡哆胺形式作为转氨酶的辅酶,以磷酸吡哆醛形式作为氨基酸脱氢酶的辅酶。叶酸是碳单位转移酶的辅酶,叶酸在体内的活性形式是四氢叶酸,生物素在体内的作用是羟化酶的辅酶。泛酸在体内的活性形式有ACP和CoA。

第六章 激素

一.填空

1.位于细胞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可催化ATP生产cAMP,后者可在细胞液的磷酸二脂酶的催化下水解生成无活性的5‘-AMP。

2.水溶性激素的受体通常在细胞膜上,而脂溶性激素的受体通常在细胞内。 3.阿司匹林具有消炎的功能是因为它在体内能抑制一种环加氧酶的活性,从而阻断前列腺素的合成。

4.咖啡和茶能够延长肾上腺素的作用时间是因为专门水解cAMP的磷酸二脂酶。

二.简答

1.简述cAMP的生成过程及作用机制?

答: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而激活受体,通过G蛋白介导,激活腺苷酸环化酶,腺苷酸环化酶催化ATP生成cAMP和焦磷酸,cAMP在磷酸二酯酶的作用下水解为5‘-AMP而丧失作用,cAMP作为激素作用的第二信使对细胞的调节作用是通过激活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来实现的。蛋白激酶A由两个调节亚基和两个催化亚基组成的四聚体别构酶,当四分子cAMP与调节亚基结合后,调节亚基与催化亚基解离,游离的催化亚基催化底物蛋白磷酸化,从而调节细胞的物质代谢和基因表达。活化的蛋白激酶A一方面催化细胞质内一些蛋白磷酸化调节某些物质的代谢过程,另一方面进入细胞核,可催化反式作用因子-cAMP应答元件激结合蛋白磷酸化,与DNA上的cAMP应答元件结合,激活受cAMP应答元件调控的基因转录,另外活化的蛋白激酶还可以使核内的组蛋白、受体蛋白、酸性蛋白及膜蛋白等磷酸化,从而影响这些蛋白的活性。

三.补充概念

- 5 -

1.激素:一类由内分泌器官合成的微量的化学物质。它由血液运输到靶组织起着信使的作用,调节靶组织的功能。

2.第二信使:响应外部信号,而在细胞内合成的效应分子。第二信使再去调节靶酶,引起细胞内各种效应。

3.G蛋白:在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中起着重要作用的GTP结合蛋白,由α,β,γ三个不同的亚基组成。激素与激素受体结合诱导GTP跟G蛋白结合的GDP进行交换结果激活位于信号传递途径下游的腺苷酸环化酶。G蛋白将细胞外的第一信使和细胞内的腺苷酸环化酶催化的腺苷酸环化生成的第二信使cAMP联系起来,G蛋白具有内源GTP酶活性。

第七章 细胞信息传导

一.简答

1.简述肾上腺素使血糖升高的机制?

肾上腺素与靶细胞上的肾上腺素受体结合,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形成cAMP,cAMP使无活性的磷酸化酶激酶经过磷酸化转变成有活性的磷酸化酶激酶,有活性的磷酸化酶激酶再去催化无活性的磷酸化酶b转变成有活性的磷酸化酶a,磷酸化酶a由催化糖原转化成1-磷酸葡萄糖然后1-磷酸葡萄糖再转变成葡萄糖。

第八章 生物氧化

一.填空

1.ATP的产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底物水平磷酸化,一种是氧化磷酸化。 2.典型的呼吸链包括NADH和FADH2两种,这是根据接受代谢物脱下的氢的初始受体不同而区别的。

3.呼吸链中氧化磷酸化生成ATP的偶联部位是NADH-FMN、cytb-cytc1、cytaa3-O2。

二.补充概念

1.呼吸链:代谢物分子中的氢原子在脱氢酶的作用下激活脱落后,经过一系列传递体的传递,最终将电子交给被氧化酶激活的氧而生成水的全部体系。 2.氧化磷酸化:伴随着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发生的ATOP的合成。

3.磷氧比值:在氧化磷酸化过程中,每消耗1mol氧原子与所消耗的无机磷酸是摩尔数称磷氧比值(P/O)。

4.底物水平磷酸化:在的被氧化的过程中,底物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产生高能磷酸键,由此高能键提供能量使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 5.化学渗透学说:电子经呼吸链传递释放的能量,将质子从线粒体内膜的内侧泵到内膜的外侧,在膜两侧形成电化学梯度而积蓄能量,当质子顺此梯度经ATP合成酶Fo通道回流时,Fi催化ADP与Pi结合,形成ATP。

第九章 糖代谢

一.填空

- 6 -

1.EMP途径中第二次底物水平磷酸化是烯醇化酶催化甘油酸-二磷酸的分子内脱水反应,造成分子内能量重新排布,产生高能磷酸键,后者通过酶的作用将能量传递给ADP生成ATP。

2.TCA循环的第一个产物是柠檬酸。由柠檬合成酶、异柠檬酸脱氢酶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所催化的反应是该循环的主要限速反应。

3.TCA循环中有两次脱羧反应,分别是由异柠檬酸脱氢酶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催化。脱去的二氧化碳中的C原子分别来自草酰乙酸中的C1和C4. 4.戊糖磷酸途径是葡萄糖代谢的另一条主要途径,广泛存在于动、植微生物体内,在细胞的细胞质内进行。

5.糖酵解途径中三个酶所催化的反应是不可逆的,这三个酶依次是己糖激酶、果糖磷酸激酶和丙酮酸激酶。

6.造成丙酮酸脱氢酶系的三种主要酶是丙酮酸脱氢酶、硫辛酸乙酰转移酶、二氢硫辛酸脱氢酶,五种辅酶是TPP、硫辛酸、CoASH、NAD、FAD。 7.糖酵解抑制剂碘乙酸重要作用于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8.2分子乳酸异升为葡萄糖要消耗6个ATP。

9.丙酮酸还原为乳酸,反应中的NADH来自于甘油醛-3l磷酸的氧化。

10.磷酸戊糖途径可分为两个阶段,分别称为氧化阶段和非氧化阶段,其中两种脱氢酶是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和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它们的辅酶是NADP。

二.简答

1.葡萄糖分子的第二位用C14标记,在有氧情况下进行彻底氧化。问经过几轮三羧酸循环,该同位素C可作为二氧化碳释放?

答:经代谢转化,葡萄糖第二位标记的C14出现在丙酮酸的羰基上,即CH3-*CO-COOH,进一步氧化产生的CH3-*CO-CoA进入三羧酸循环后,经过 第一轮三羧酸循环标记碳原子全部进入草酰乙酸,形成两种异构体:HOO*C-CO-CH2-COOH和HOO*C-CH2-CO-COOH,在第二轮三羧酸循环中,两种异构体中的标记碳都可以在脱羧反应中以二氧化碳释放。 2.什么是乙醛酸循环?有何意义? 答:乙醛酸循环是有机酸代谢循环,它存在于植物和微生物中,可分为五步反应,由于乙醛酸循环与三羧酸循环有一些共同的酶系和反应,将其看成是三羧酸循环的一个支路。循环每一圈消耗两分子乙酰CoA,同时产生一分子琥珀酸。琥珀酸产生后,可进入三羧酸循环代谢,或经糖异生途径转变为葡萄糖。乙醛酸循环的意义:(1)乙酰CoA经乙醛酸循环可以和三羧酸循环相偶联补充三羧酸循环中间产物的缺失。(2)乙醛酸循环是微生物利用乙酸作为碳源的途径之一。(3)乙醛酸循环是油料植物将脂肪转变为糖和氨基酸的途径。 3. 计算1mol葡萄糖在肝脏细胞中彻底氧化成CO2和H2O,可产生多少摩尔ATP?如果有鱼藤酮存在,理论上又能产生多少摩尔ATP?

答:组织中没有鱼藤酮时:1mol葡萄糖→2mol丙酮酸,净生成2molATP并有2molNADH和H+生成;2mol丙酮酸→2mol乙酰辅酶A+2molCO2,生成2molNADH 和H+ 2mol乙酰辅酶A→4molCO2,共生成6molNADH和H+ ,2molFADH2 ,2molGTP。对肝脏细胞而言,细胞质中生成的2molNADH 和H+ 是通过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进入线粒体的,进入线粒体的依然是2mol NADH和H+,NADH和H+生物氧化时的磷氧比值为2.5,FADH2的磷氧比值为1.5.,所以葡萄糖彻底氧化产生的ATP为(4+6)*2.5+2*1.5+4=32mol。如果有鱼藤酮存在,生成的NADH和H+不产生ATP,

- 7 -

所以ATP为2*14.5+4=7mol。

4. 计算2mol丙酮酸转化为1mol葡萄糖需要提供多少摩尔高能磷酸化合物? 答:首先,2mol丙酮酸+2CO2+2ATP->2草酰乙酸+2ADP+2Pi 2草酰乙酸+2GTP->2磷酸烯醇式丙酮酸+2ADP+2CO2

其次,2mol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沿糖酵解途径逆行至转变成2mol甘油醛-3-磷酸,其中在甘油酸-3磷酸转变成甘油酸-1,3-二磷酸过程中,消耗2molATP;甘油酸-1,3-二磷酸转变成甘油醛-3-磷酸中,必须供给2mol的NADH和H+。 最后,2mol的磷酸丙糖先后在醛羧酶,果糖-1,6-二磷酸酶、异构酶、葡萄糖-6-磷酸酶作用下,生成1mol葡萄糖,该过程无能量的产生和消耗。 因此需要提供6mol高能磷酸化合物,4molATP,2molGTP。

三.补充概念

1.酵解:由10步酶促反应造成的糖分解代谢途径。通过该途径,一分子葡萄糖转化为两分子丙酮酸,同时净生成两分子ATP和两分子NADH。 2.巴斯德效应:氧存在下,酵解速度放慢的效应,

3.乙醛酸循环:是某些植物、细菌和酵母中柠檬酸循环的修改形式,通过该循环可用使乙酰CoA经草酰乙酸净生成葡萄糖。乙醛酸循环绕过了柠檬酸循环中生成两个二氧化碳的步骤。 4.糖异生作用:由简单的非糖前体转变为糖的过程,糖异生不是糖酵解的简单逆转。虽然由丙酮酸开始的糖异生利用了糖酵解中的七步近似平衡反应的逆反应,但还必需利用另外四步酵解中不曾出现的酶促反应,绕过酵解中不可逆的三个反应。

第十章 脂类代谢

一.填空

1.脂酸的β-氧化包括脱氧、水化、脱氢和硫解四个步骤。 2.酮体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三种化合物。

3.丙酰CoA的进一步氧化需要生物素和维生素B12作酶的辅助因子。 4.脂酸合成过程中,丙酰CoA来源于葡萄糖分解或脂酸氧化,NADH来源于戊糖磷酸途径。

5.脂肪酸分解过程中,长链脂酰CoA进入线粒体需由肉碱携带,限速酶是脂酰内碱转移酶I,脂肪酸合成过程中,线粒体的丙酰CoA出线粒体需与草酰乙酸结合成柠檬酸。

6.一个碳原子数为n的脂肪酸在β-氧化中需经0.5n-1次β-氧化循环,生成0.5n个乙酰CoA,0.5n-1个FADH2和0.5n-1个FADH+。 7.HMG-CoA在线粒体中是合成酮体的中间产物,而在细胞浆中是合成胆固醇的中间产物。

二.简答

1.比较脂肪酸氧化和合成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区别:(a)发生部位(b)酰基的载体组织(c)氧化剂和还原剂(d)中间产物的立体化学(e)降解和合成的方向(f)酶体系的组织(g)氧化时每次降解的碳单位和合成时使用的碳单位供体。

- 8 -

搜索更多关于: 生物化学 习题 答案 的文档
生物化学 习题 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qaco1bbd16zh7s4fk1p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