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教学大纲
(供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专业用)
前 言
历史上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曾对人类造成很大的灾难。现在虽然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已不再是首位引起死亡的疾病,但许多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和感染性腹泻等仍广泛存在,对人民健康危害很大;已被消灭的传染病仍有死灰复燃的可能;新发的传染病随时都可以侵入,如SARS、人禽流感等;以及许多发病率正在呈上升趋势的传染病,如爱滋病、肺结核等;都在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传染病学是研究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在人体内、外环境中发生、发展、传播和防治规律的科学。其重点在于研究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同时兼顾流行病学和预防措施的研究,以求达到防治结合的目的。
通过本学科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传染病的特征;常见传染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预防。
传染病学教学总学时数为40学时,均为理论讲授。
教学组织与方法
【教学组织】
本课程在学院教务处和附属医院的统一组织下实施教学。按大纲要求组织安排教学。教学中注重联系临床实际。教师要认真备课,熟练掌握课程内容,做好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
1.备课:任课教师必须熟悉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备课,写好教案。根据实际情况多组织集体备课和试讲。
2.理论讲授:按大纲进行。目的明确,重点突出,讲透难点,注重启发式,注意可接受性,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设施,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要求学生作好预习、记好笔记、专心听讲、课后复习。
3.辅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要适当地规定时间和地点进行辅导答疑。
4.考核:本课程为考查学科,课程结束后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对讲课和实习内容进行复习考试,检查教学效果。严格执行考试制度,严格评分标准。
5.教学总结:考试评卷后及时对教学过程、学生学习、考核试卷、考核成绩等进行总结分析,及时上报有关单位,并提出改进建议。
- 1 -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章 次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合 计 授 课 内 容 总论 病毒感染 病毒性肝炎 疱疹病毒感染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感冒、人禽流感 副粘病毒感染 流行性出血热 艾滋病 细菌感染 猩红热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伤寒与副伤寒 细菌性痢疾 霍乱 炭疽 鼠疫 考查 理论学时 2 6 2 2 2 4 4 2 2 2 2 2 2 2 2 2 38 实验学时 总学时 2 6 2 2 2 4 4 2 2 2 2 2 2 2 2 2 40
第一章 总 论
【目的要求】
1.了解:学习传染病的目的,传染病的发病机制,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传染病的治疗
2.熟悉:传染病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传染过程中的免疫应答作用;传染病的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传染病的诊断
3.掌握:传染病感染过程的各种表现;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临床特点;传染病的预防 【教学内容】
1.一般介绍:为什么要学习传染病,传染病的发病机制,特别是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传染病的治疗原则及方法
2.详细讲解:传染病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传染过程中的免疫应答作用;传染病的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传染病的诊断过程
3.重点讲解:传染病感染过程的各种表现;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临床特点;传染病的预防 【授课学时】2学时
- 2 -
第二章 病毒感染性疾病 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
【目的要求】
1.了解:甲、丙、丁、戊、庚型肝炎病毒的特点,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急、慢性肝炎、淤胆型肝炎、肝硬化的治疗
2.熟悉:各型病毒性肝炎的病理解剖,病理生理变化,实验室检查中除肝功能、病原学检查外的其它检查,重型肝炎的治疗;鉴别诊断;预后;各型肝炎的预防
3.掌握: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病原学检查中抗原-抗体系统及其临床意义,病毒性肝炎的诊断;重症肝炎的诊断及治疗 【教学内容】
1.一般介绍: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急、慢性肝炎、淤胆型肝炎、肝硬化的治疗
2.详细讲解:各型病毒性肝炎的病理解剖,病理生理变化,实验室检查中除肝功能、病原学检查外的其它检查,重型肝炎的治疗;鉴别诊断;预后;各型肝炎的预防
3.重点讲解: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病原学检查中抗原-抗体系统及其临床意义,病毒性肝炎的诊断;重症肝炎的诊断及治疗 【授课学时】6学时
第二节 疱疹病毒感染
【目的要求】
1.了解:水痘、带状疱疹的病原学;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2.熟悉:水痘、带状疱疹的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治疗,预防 3.掌握:水痘、带状疱疹的临床表现,特别是出疹期皮疹的特点;诊断 【教学内容】
1.一般介绍:水痘、带状疱疹的病原学;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2.详细讲解:水痘、带状疱疹的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治疗及预防 3.重点讲解:水痘、带状疱疹的临床表现,诊断 【授课学时】2学时
第三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目的要求】
1.了解:病原学;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治疗
2.熟悉:典型乙脑的临床分期、分型,实验室检查;并发症、后遗症,诊断、鉴别诊断;预防
3.掌握:乙脑的流行病学;典型乙脑极期的临床表现 【教学内容】
1.一般介绍:乙脑的病原学,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治疗
2.详细讲解:典型乙脑的临床分期、分型,实验室检查主要并发症、后遗症,诊断
- 3 -
与鉴别诊断,预防
3.重点讲解:乙脑的流行病学,典型乙脑极期的主要表现 【授课学时】2学时
第四节 流行性感冒 高致病性人禽流感
【目的要求】
1.了解:流感的病原学、发病机制、治疗;禽流感的病原学,治疗 2.熟悉:流行性感冒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预防禽流感的流行病学,预防
3.掌握: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及主要并发症,禽流感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 【教学内容】
1.一般介绍:流感的病原学、发病机制及治疗;禽流感的病原学、治疗 2.详细讲解:流感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流感的预防;禽流感的流行病学及预防 3.重点讲解: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及主要并发症,禽流感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诊断要点 【授课学时】2学时
第五节 副粘病毒感染
一、流行性腮腺炎
【目的要求】
1.了解:流腮的病原学、发病原理
2.熟悉:流腮的流行病学特征,病理变化,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防
3.掌握:临床表现及主要并发症 【教学内容】
1.一般介绍:流行性腮腺炎的病原学、发病原理
2.详细讲解:流腮的流行病学特征,病理变化,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防
3.重点讲解:临床表现及主要并发症 【授课学时】2学时
二、麻 疹
【目的要求】
1.了解:病原学、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2.熟悉:流行病学特征,非典型麻疹,实验室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3.掌握:典型麻疹的临床表现,特别是出疹期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
1.一般介绍:麻疹的病原学,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2.详细讲解:流行病学特征,非典型麻疹的临床表现,麻疹的实验室检查、并发症、
- 4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