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选择题
下图为某区域不同时期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引起该区域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地壳上升 C.气候变化
B.植被破坏 D.农业开发
2.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独特性 C.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答案】1.A 2.D
B.地理环境的区域性 D.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下图中M代表森林。读图,完成3—4题。
3.该图主要反映了森林具有 A.涵养水源的作用 C.减弱噪声的作用 4.图中所示作用为 ①将有机物分解无机物 ②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③改变了化学元素的存在形式和空间分布 ④把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A.①②
.
B.防风固沙的作用 D.调节大气成分的作用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答案】3.D 4.D
甲、乙两幅图分别是北美地区的某河流水文站20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期观测的降水前后48小时河流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5—6题。
5.与甲图相比,乙图 ①径流量峰值较大 ③径流量变化较小
②含沙量变化较大 ④含沙量较小
C.③④ D.①④
A.①② B.②③ 6.该地区河流水文特征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①耕地面积不断增加 ③森林面积增加
②水库面积增加 ④灌溉面积增加
C.③④ D.①④
A.①② B.②③ 【答案】5.C 6.B
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完成7—8题。
.
.
7.该湖泊自然消亡,其原因是 A.地壳上升 C.气候变干
B.水源减少 D.物质沉积
8.湖泊的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A.整体性 C.稳定性
B.差异性 D.脆弱性
【答案】7.D 8.A
【解析】7.据图可知,该湖泊的湖底沉积物越来越多,湖底逐渐抬高,最后导致湖泊的自然消亡。
8.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一个要素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下图是水土流失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图,图中字母代表地表侵蚀、地形起伏大、水土流失、植被覆盖率低。读图,完成9—10题。
9.代表水土流失的字母是 A.a
B.b
C.c
D.d
10.水土流失对内河航运造成的不利影响是
A.河流含沙量增大,河道淤积严重 C.河流落差减小,水流速度减慢 【答案】9.D 10.A
B.河流汇水速度快,水位升高 D.河流含沙量增大,水质下降
二、非选择题
.
.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并有山岭阻隔,海洋水汽难以进入,年平均降水量由东部的400毫米左右往西减少到200毫米 ,甚至50毫米以下。长期的干旱使这里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其要素如下图所示:
(1)按逻辑关系将下面字母填在框图相应的位置上。
A.干旱
B.降水稀少
(2)在西北地区地理环境形成过程中,对西北地区地理环境形成起主导作用的自然地理要素是什么? (3)据图简述西北地区地理环境的统一的演化过程。 11.【答案】(1)从左至右分别是B、A。 (2)气候(或大气)。
(3)西北地区(由于地处亚欧大陆腹地)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又受到周围高山、高原的阻挡),地形封闭,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故降水稀少,干旱成为本区最为显著的自然地理特征。长期的干旱,使这里形成了以草原、荒漠为主的景观特色,动植物具有耐旱的特点,河流稀少,绝大部分多为内流河、湖;由于降水稀少,难以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要,适合发展牧业,有水源的地方适合发展灌溉农业,人烟稀少,农田、村镇、城市多呈带状或点状分布。
【解析】(1)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地形封闭,导致降水少。由于降水少,干旱成为突出自然地理特征。 (2)由于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其他地理事物的特征均受到这一因素的影响,因此,对西北地区地理环境形成起主导作用的是气候因素。
(3)简述地理环境的统一演化过程,可结合图示,从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人类活动等方面阐述。
12.地理环境各要素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认识自然环境的形成和演变,
有助于我们去探寻和揭示大自然的无穷奥秘。读某区域地层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