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振。在检修或作业间断时,应断开电源。
(6)、作业时,振动棒软管的弯曲半径不得小于500mm,并不得多于两个弯,操作时应将振动棒垂直沉入混凝土,不得用力硬插、斜插或让钢筋夹住棒头,也不得全部插入混凝土中,插入深度不应超过棒长的3/4,不宜触及钢筋、芯管及预埋件。
(7)、振动棒软管不得出现断裂,当软管使用过久使长度增长时,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8)、作业停止需移动振动器时,应先关闭电动机,再切断电源。不得用软管拖拉电动机。
(9)、作业完毕,应将电动机、软管、振动棒清理干净,并应按规定要求进行保养作业。振动器存放时,不得堆压软管,应平直放好,并应对电动机采取防潮措施。
十、“三宝”“四口”“五临边”的防护
“三宝”主要指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的正确设置和使用。 “四口”主要指楼梯口、电梯井口、预留洞口、通道口的防护。 “五临边”主要指尚未安装阳台周边,无外架防护的屋面周边,框架工程楼层周边,上下道路、斜道两侧边,卸料平台的外侧边。
在施工中引起伤亡事故却是相互交差,既是有高处坠落事故,又有物体打击事故,因此“三宝”、“四口”、“五临边”必须按规范要求配置、使用和搭设。
(一)安全帽
在发生物体打击的事故分析由于不戴安全帽而造成伤害者占事故总数的90%,无论工地多少人,只要有一人不戴安全帽,就存在着被物体打击而造成事故的隐患。因此,施工现场凡属作业人员都必须认真执行,自觉戴好安全帽,否则不应安排未戴安全帽的人员进行作业。
(二)安全带
安全带主要用于防止人体坠落的防护用品,它同安全帽一样适用于个人防护用品,无论工地独立悬空作业有多少人,只要有一个人不按规定系安全
带,就存在着坠落的隐患。因此,规范规定,凡2m以上从事作业就称为高处作业,高处悬空作业,就必须按规定系好安全带,否则应停止作业。安全带一般使用五年应报废,使用两年后,按批量抽验,以80kg重量,自由坠落试验,不破断为合格。
(三)安全网
在施工中为防止落物,临街面应采用密目式安全网对建筑物进行全封闭。 1、外脚手架施工时,在悬挑式单排脚手架的外排杆,随脚手架的升高用密目网封闭。
2、里脚手架施工时,在建筑物外侧设置宽3m的水平网,第一层在建筑物达到3.2m时设置。以后每隔三层设置一道平网。架体应与建筑物刚性或柔性连接牢固。
3、安全网的购置必须有国家指定的监督检验机构批量验证和工厂检验合格证。以免因产品质量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四)“四口”的防护必须按规范规定的要求设置防护设施
1、楼梯口应设防护栏杆,防护栏杆、防护栅门应符合规范要求,整齐牢固,与现场规范化管理相适应,达到安全可靠,整齐美观,周转使用。
2、预留洞口、坑、井防护,按规范要求,水平孔洞短边尺寸大于25cm的,竖向孔洞高度大于75cm的,都要进行防护。
①、各类洞口的防护具体做法,应针对洞口大小及作业条件,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分别进行设计规定,并在一个施工现场形成定型化,不允许由作业人员随意找材料盖上的临时做法,防止由于不严密不牢固而存在事故隐患。
②、较小的洞口可临时砌死或用定型盖板盖严,较大的洞口可采用上面满铺竹笆或脚手板,并绑扎牢固。边长在1.5m以上洞口,张挂安全平网并在四周设防护栏杆或按作业条件设计更合理的防护措施。
(五)通道口防护
1、在建工程地面出入口处和施工现场在施工人员流动性密集的通道口上方,应设防护棚,防止因落物产生的物体打击事故。
2、防护棚顶部材料可采用5cm厚木板或相当于5cm厚木板强度的其它材
料,两侧应沿栏杆架设密目式安全网封严,出入口处防护棚的长度应视建筑物的高度而定,符合坠落半径尺寸要求。
建筑高度h=2~5m时,坠落半径R为2m。 建筑高度h=5~15m时,坠落半径R为3m。 建筑高度h=15~30m时,坠落半径R为4m。 建筑高度h=>30m时,坠落半径R为5m。
3、当使用竹笆等强度较低材料时,应采用双层防护棚,以使落物达到缓冲。
4、防护棚上部严禁堆放材料,若因场地狭小,防护棚兼作物料堆放架时,必须经设计确定,按设计图纸验收。
(六) 临边防护
按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规定,施工现场中工作面边沿无防护设施或围护设施高度低于80cm时,都要按规定搭设临边防护栏杆。
1、防护栏杆由上、下两道横杆及栏杆组成,上杆离地高度为1.2m,中杆离地高度为0.7m,下杆设0.2m高挡脚板,横杆长度大于2m时,必须加设栏杆柱。
2、栏杆柱的固定及其与横杆的连接,其整体构造应使防护栏杆在上杆任何处,能经受任何一方的1000N外力。
3、防护栏杆必须自上而下用密目网封闭,或在栏杆下边设置严密固定的高度不低于18cm的档脚板。
4、当临边外侧临街面道时,除设置防护栏杆外,敞口立面必须满挂密目网作全封闭处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