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A∧C) ②(~A→~B) ③(B→A) ④(A∧~B) ⑤(A←B) 12.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如果断定了“所有S不是P”为真,就不能又断定( ),否则就是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
①“有的S不是P”为真 ②“所有S是P”真 ③“有的S是P”真 ④“所有P不是S”假 ⑤“有的P是S”真
13. 一位妇女患了不孕症,前去医院就诊。医生告诉她,鉴于目前的医疗水平,她的病治不好。她焦急地问医生:“那我的病会不会遗传呢?”
以下哪些选项中的逻辑错误,与题干中的最为类似( )。 ①当今这个世界上的书是读不完的,摆在我面前的这本书是当今世界上的书,所以摆在我面前的这本书也是读不完的
②某中草药说明书上写道:“支气管炎、哮喘病是多发病、疑难病,令患者和医者大伤脑筋,至今尚无良方益药。本品由著名老中医×××根据祖传秘方配制而成。经多年临床试验,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感冒咳嗽有效率达到95%。”
③设想没有水会怎么样?如果没有水,就没有游泳池;如果没有游泳池,就学不会游泳;如果学不会游泳,当发洪水时,就会被水淹死
④尽管有知识就会有力量,但没有知识并不等于没有力量 ⑤巴马瑶族聚居山区是我国有名的几个长寿地区之一,该地区有为数不少的人在二十世纪活了一百多岁
14. 逻辑思维能力一直被认为是人所特有的,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属性。可是,今天电脑“深蓝”已经战胜了国际象棋特级大师、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因此,“逻辑思维能力是人所特有的本质属性”这一传统信念再也不能成立了。
以下各项与上面的观点不相容,除了( )。 ①电脑的棋艺水平还可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②无论电脑多么聪明,其运行程序都是人设计的 ③能够思维的器官并非只有人的大脑
④可能有那么一天,人类会控制不了智能机器人
⑤电脑在许多方面,如艺术创作、科学研究等,都可能会超过人 15. 对于“李××是法官”和“李××不是法官”这两个命题( )。 ①如果同时断定它们都真,就违反了矛盾律 ②如果同时断定它们都假,就违反了排中律
③如果断定其中一个命题为真另一个命题为假,就违反了同一律
④如果根据其中一个命题假推论出另一个命题真,就违反了充足理由律
⑤既不断定其中一个命题真也不断定其中另一个命题假,这样并不违反逻辑思维规律 16. 尊重人的生命,是正义社会根本的道德基础。因此,废除死刑乃是社会达至文明漫长道路上重要的阶段之一。目前已有七十多个国家废除了死刑,从而庄严地宣告了死刑的不合道德性。
对社会来说,死刑显然是得不偿失的。然而,许多以的事例却足以显示,我们的复仇贪欲将仁爱之心压倒挤垮。死刑已无法对未来的杀人凶手威慑恐吓。有些研究曾经对实行死刑与不实行死刑的社区之中杀人案件的发案率做过比较,结果显示,它们事实上不分高下。其实,我们无需对这些证据惊诧不已,因为杀人绝不合乎理性,它常常是感情冲动所造成的恶果。
以下哪些项是上述论证中已经提到的应该废除死刑的理由( )。 ①废除死刑表现了对人类生命的尊重 ②许多其他国家已经废除了死刑 ③死刑反映了社会的复仇心态,而不是仁慈思想 ④死刑并未能制止凶杀
⑤被害人已经被杀,对凶手实施死刑也于事无补 17. 我国一直把汽车产业作为重点发展对象。1999年我国内需不足时,又有人提出希望汽车产业能够作为继家用电器之后能带动消费的核心商品,因此,“轿车进入家庭”成为流行一时的口号。新千年以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鼓励汽车消费。众多汽车生产厂家也跃跃欲试。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城市交通承载量有限等具体国情,很多专家对此持保留态度。某专家在2000年的全国政协会议的发言中指出:如果以为小轿车是所有人的代步工具,北京等大城市将成为一座座死城;我国小轿车的消费空间,主要在人口较少的城乡结合部、中等城市,以及作为大城市的一部分出租用车。
下述哪些项,是这位专家上述观点的逻辑推导( )。 ①中国不能鼓励在大城市发展私人小汽车
②在我国,汽车不可能成为新的拉动消费的商品
③我国将禁止各地方政府制定限制私人小汽车使用、消费行为的政策 ④中国的轿车市场有限,中国汽车生产企业必须同时将目光盯着海外市场
⑤汽车产业对中国经济的支持有限,不能过高估计经济发展对汽车产业的依赖度
18.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餐饮业广泛使用一次性筷子,而且还大规模出口到森林覆盖率很高的日本等国,这极大地浪费、破坏了我国很贫乏的森林资源,并加剧了一系列环境、生态问题。很多有识之士呼吁:为了我们共有的家园,为了子孙后代,是该采取有效措施,禁用一次性筷子的时候了!
以下各项中,从不同角度直接支持了上述观点的项有( )。 ①我国森林覆盖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森林资源十分匮乏
②森林是人类的宝库,在涵养水分、调节气候、防止水土流失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③许多生态环境灾难(如我国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的特大水灾)都与对森林的滥砍滥伐关系密切
④保护森林并不是说只保护不利用,适量地采伐,合理地使用,从而发展林区经济,还能更进一步促进保护
⑤目前我国每年都要进口相当多的木材,用木材做一次性筷子,并廉价出口,既是惊人的浪费,也是得不偿失的事
19. “风水先生好说空,指南指北指西东;世上真有龙虎地,何不找来葬乃翁?!” 下面哪些论证,在论证方式上与上述论证最相类似( )。
①人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如果违背客观规律的话,就会受到规律的无情惩罚 ②语言是不可能产生物质财富的。如果语言能够产生物质财富,那么夸夸其谈的人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了
③吴××不是本案凶手。因为只有去过本案作案现场的人,才会是本案凶手;而吴××并未去过本案现场
④马克思主义是不怕批评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真理
⑤经忏可超生,难道阎王怕和尚?纸钱能通神,分明菩萨是赃官
20. 许多人认为,如果一个国家想要在技术和经济方面具有竞争力,它就必须集中于开发能立即有市场效益的实用性技术,并使经济持续发展,而不是支持远离日常生活和经济发展的、暂时无用的基础科学研究。从历史的观点看,这是一种目光短浅和非常错误的观点。
下面哪项为真,则支持了上述观点( )。
①技术的发展是生根于基础研究之中的,基础研究是新技术和工业发展的原动力 ②如果没有对基础研究和教育方面的投资,发展经济的实用主义途径是不可能持久的 ③今天人们正在享受着前所未有的技术成果,如通讯、计算机、交通、医疗保健等诸多
方面,它大大地提高和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④像一个金字塔一样(基础研究相当于金字塔的基部,塔尖相当于人类可以利用的技术成果),要不断地增高、扩大它的塔尖,同时也就要不断地拓宽它的基部
⑤如果一个社会将自己局限于转化,显然经过一段时间,基础研究不能发现新的知识和新的现象后,也就没有什么可以转化的了
四、简答题
1. 已知概念a与概念b为全异关系,并且,概念b真包含于概念c。请用欧拉图表示a、b、c三者之间可能具有的几种外延关系,并据此判定:①“所有c是a”、②“所有c不是a”、③“有的c是a”、④“有的c不是a”这四种命题中,哪一种命题不可能为真?为什么?
2. 某档案室夜里被盗。案发后,经反复查证,掌握了如下事实: ①间谍可能是A或B,此案系间谍所为。 ②B当夜失踪了,并且机要员C被打死了。
③只有机要员C未被打死,门卫D的证词才不真实。 ④如果B是间谍,那么当夜档案室不会有警报声。 ⑤如果门卫D的证词真实,当夜档案室就有警报声。 问:谁是间谍?并写出其推理过程。
3. 下列推理属于何种类型的推理?是否有效?为什么?
如果王××为人诚恳正直,又与本案无利害关系,而且也知道案情,那么,他提供的证词就是真实的。然而事实证明王××提供的词并不真实。可见王××为人不诚恳正直,肯定与本案有牵连,而且对案情无知。
4. 什么是差异法?如果要在甲、乙两块土质不同的地里播种小麦,并运用差异法来确定小麦品种A是否比小麦品种B的产量要高,应如何安排播种实验?为什么?
五、论述题
1.已知A、B、C分别为一个有效三段论的大、小前提和结论,且D为B的矛盾命题。试求证:“(A∧D)→C”是一个无效的三段论。
2.甲、乙两位侦查员在勘查某起凶杀案的现场时发现:在通向杀人现场的必经通道上有一直径约2公尺的水洼,在水洼前后边缘的地上都留有两种脚印,一为水波纹底解放胶鞋印,一为横状密纹底塑料凉鞋印。另外,水洼的左侧还发现有走向杀人现场的解放胶鞋印,但两侧均未发现有塑料凉鞋印,说明穿解放胶鞋的人是绕行水洼左侧去往现场的,而穿塑料凉鞋的人则是一步迈过水洼去往现场的。于是,甲、乙二位侦查员根据“如果一个人能够一步迈过2公尺的距离,那么他绝不会是一个老年人”这样的前提(假定该前提为真),得出下述结论:
甲:“穿解放胶鞋的那个人是一个老年人”; 乙:“穿塑料凉鞋的那个人不是一个老年人”。 问:上述甲、乙二位侦查员得出结论时各运用了何种形式的推理?请写出其推理形式并说明它正确或不正确的理由。
自测题(一)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思维反映客观对象的方式;2.A=T+B;3.认识性;规定性;4.词项;5.归类;6.“水果”、“苹果”与“有营养的”这三个概念间的外延关系;7.中项必须至少周延一次;8.充分条件;9.矛盾;10.排中
二、单项选择题
1.③ 2.③ 3.② 4.③ 5.② 6.③ 7.① 8.① 9.② 10.③ 11.③ 12.④ 13.③ 14.② 15.① 16.④ 17.② 18.④ 19.② 20.① 21.④ 22.① 23.② 24.④ 25.④ 26.② 27.② 28.④ 29.③ 30.③ 31.④ 32.① 33.④ 34.① 35.③ 36.② 37.③ 38.② 39.② 40.③ 41.③ 42.③ 43.② 44.④ 45.③
三、多项选择题
1.①②⑤ 2.②④⑤ 3.①②③⑤ 4.②④ 5.①②③④ 6.②③ 7.①②④ 8.①②④⑤ 9.③④⑤ 10.③④⑤ 11.②③⑤ 12.②③④⑤ 13.②⑤ 14.①③④⑤ 15.①②⑤ 16.①②③④ 17.①②④⑤ 18.①②③⑤ 19.②⑤ 20.①②④⑤。
四、简答题(略) 五、论述题 1.(1)既然(A∧B)→C为一个有效三段论,则其结论C只能或者为肯定命题或者为否定命题。
(2)若结论C为肯定命题,根据“前提之一否定则结论必否定”的规则,则A与B均为肯定命题,而D为否定命题。这时,(A∧D)→C是一个无效的三段论,因为它违反了“前提之一否定则结论必否定”的规则。
(3)若结论C为否定命题,则A与B必然是一个为肯定命题另一个为否定命题。 第一,若小前提B为肯定命题,大前提A为否定命题,则D为否定命题,这时,(A∧D)→C是一个无效的三段论,因为它违反了“前提之一必须肯定”的规则。
第二,若小前提B为否定命题,大前提A肯定命题,则D也为肯定命题,这时,(A∧D)→C也是一个无效的三段论,因为它违反了“结论否定则前提之一必须否定”的规则。
综上所述,(A∧D)→C是一个无效的三段论。 2.(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