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化与液化(第2课时)
(二)液化
1.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春天,冰冻的湖面开始解冻
B.夏天,打开冰棍看到周围有“白气” 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白色的霜 D.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2.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拿一个带把的金属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再放入病人口腔中,这样做的目的是( )。 A.给小镜子消毒
B.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空气液化 C.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蒸气液化 D.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蒸气凝固
3.液化石油气作为燃料,已进入了千家万户,它是含有下列物质的混合物,标准大气压下,这些物质的沸点如下表所示。在常温下使用至无气体放出时,钢瓶中常有一些残液,它最有可能是( )。
A.乙烷 B.戊烷 C.乙烷、丙烷、丁烷 D.戊烷、己烷
(第4题)
4.如图所示为小明设计的海水淡化流程图,在这一过程中,海水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汽化 B.汽化、液化 C.汽化、升华 D.升华、液化 5.一次性打火机里的燃料是一种叫丁烷的物质,通常情况下呈气态。它是在常温下,
用 的方法使它液化后储存在打火机里的;如果不小心将其摔坏,待里面的液体刚消失时,立刻捡起残骸,会感觉残骸较 (填“冷”或“热”),这是因为里面的液体迅速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时要 (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
6.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其原理是医生用一种叫做氯乙烷的气态有机物,对准人的伤口处喷射,它在加压下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下同),又在皮肤上迅速 同时吸收大量的热,使人体受伤部位的温度降低,皮肤血管收缩,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变慢,类似局部麻醉,人的伤痛感很快消失,同时防止伤口处形成瘀血。
(第7题)
7.北京时间2010年4月23日7时52分(美国东部时间4月22日19时52分),美国研制
1
的人类首架太空战斗机X-37B成功发射升空,“阿特拉斯”5号火箭执行了此次发射任务,成功发射升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火箭中的燃料和氧化剂是 (填“液”或“气”)态的,它是通过 和 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
(2)火箭点燃后,尾部的火焰如果直接喷到发射台上,发射架会熔化。为了保护发射架,在发射台底建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中,这是利用了水汽化时要 ,使周围环境温度不至于太高。我们看见火箭刚点燃时周围大量的“白气”是由于水先 后 形成的。
(3)请再举出一个生产技术或生活中利用物态变化来调整环境温度的例子: 。
8.我国古代有许多艺术性、科学性较高的饮器。有一种杯叫“常满杯”,杯中有用上等白玉做成的圆锥体,放在空气中,不断有水滴产生,使其常满。关于此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杯中的水是水蒸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 B.杯中的水是干燥的空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
C.玉是一种比热较小的物质,相同条件下温度变化显著 D.利用杯子在缺少水源的崇山峻岭中能自动“生”水
9.目前常用的电冰箱利用了一种叫做氟利昂的物质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里的热“搬运”到冰箱外面,因为氟利昂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下列有关电冰箱工作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氟利昂进入蒸发器的管子里迅速液化、吸热 B.氟利昂进入蒸发器的管子里迅速汽化、吸热 C.氟利昂被压缩机压入冷凝器后液化、吸热 D.氟利昂被压缩机压入冷凝器后汽化、放热
10.【南京】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a、b两位置中有一处“白气”较浓。下列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它是水蒸气,a处较浓 B.它是水蒸气,b处较浓 C.它是小水滴,a处较浓 D.它是小水滴,b处较浓
11.如图所示,在一支大的注射器里装有乙醚蒸气,用橡皮帽堵住小孔,推动活塞,当乙醚蒸气被压缩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中慢慢出现了液态乙醚,这是用 的方法使乙醚蒸气液化的;在压缩乙醚蒸气的过程中,乙醚的质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密度 。
12.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 现象, (填“放出”或“吸收”)很多热量,使 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 ,使手不会被烫伤。
2
13.【烟台】无论是盛夏还是寒冬,在装有空调的汽车玻璃窗上常附有小水珠,小水珠是水蒸气 形成的。夏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 (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下同);冬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 。
14.在北方,冬季集中供暖由热力公司将温度较高的导热介质(热水)利用管道输送到各个家庭。有时管道破裂会使热水流到街道路面,致使大片路面冒“白气”。关于这些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问题:从科学的角度看,集中供热时用水作导热介质的原因是什么? 回答: 。
(2)请从物态变化的角度提出一个问题并回答。
问题: ? 回答: 。
15.液化石油气是气体液化后以液体的形式储存到钢瓶中。居民在使用中发现,冬天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当接近用完还剩余少量液体时,早晚烧饭时即使将阀门拧到最大,煤气灶阀门也开到最大,火力也很小,只有中午使用时火力才较为正常。有关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早晨和晚上温度较低,瓶内液体不能蒸发
B.冬天充的液化石油气杂质较多,用于燃烧的气体所占比例降低 C.中午温度高,液化石油气燃烧效果比早晚好,因此火力大 D.中午气温比早晚高,瓶内液体蒸发加快,供气速度加快
(第16题)
16.【盐城】如图所示,在两个相同的试管甲、乙中分别装入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然后将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甲的水中,水蒸气在甲中几乎全部液化,待甲中的水面上升一段高度后,停止通入水蒸气,测出此时甲中水的温度为t。下列操作中,能验证水蒸气液化放热的是( )。
A.测出乙中的水温并与t比较 B.测出烧瓶中的水温并与t比较
C.将烧瓶内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相平,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并与t比较 D.将另一杯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相平,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并与t比较
17.【济宁】在某些干旱缺水的地区,人们常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收集土壤中的水分。土壤中的水分子接触塑料薄膜前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水蒸气在塑料薄膜下凝结成水珠的过程中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8.所有的气体都可以发生液化,但每一种气体都有一特定的温度,在这个温度以上,无论怎样压缩,气体都不会发生液化,这个温度叫临界温度。临界温度是物质以液态形式出现的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