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针灸医籍选综合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4 2:54:5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简述偏枯和痱两类病症在症状、预后和治则等方面的异同?

答:偏枯主要证候表现为半身不遂而痛,神清言明,病位在分腠,针刺用大针,益其不足,损其有余,预后较好。痱的主要证候是四肢不能收引,不痛,但有意识障碍,针刺则据病入先后而定深浅,先起于阳者先浅刺以治本。重者难治,预后较差。

2、如何理解刺禁论中五行之气的运行? 答:《素问·调经论》中提到“有余有五,不足有五”,分别以神、气、血、形、志代指心、肺、肝、脾、肾五脏功能的邪正盛衰病理变化,所以文章一开始即指明:“夫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

3、素问保命全形论中关于针刺治病的五项原则?

答:宝命全形的五项基本原则是治神、知养身、知毒药为真。制砭石小大、知脏腑血气之诊。一是治神,医者治病,要精神专一。是确保针刺能否取效的前提;二是知养身,人们要懂得养生防病的道理,掌握养生防病的方法,这是对针刺治疗的补充。三是知毒药为真,治病用药要掌握药物的性能和功用,可以在不能用针时用药,或治疗时针药并用。四是制砭石小大,针石大小要与病情相符,医者要因病而制其形。五是知脏腑血气之诊,要正确诊断脏腑、经络、气血的情况,方可治疗。

4、巨刺和缪刺的区别和联系?

答:缪刺法是根据经络有左右相交相会,左注右,右注左的循环流注原理,而采取左病刺右,右病刺左,调节气血,疏导络脉的针刺方法。巨刺也是在左刺右,在右刺左,但巨刺是刺经。正所谓:“左痛未已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虽然缪刺法与巨刺法都是左病治右,右病治左,但缪刺是调治络脉的浅刺法,以刺络为主;巨刺是调治经脉的深刺法,以刺经为主。

5、难经中五输穴的意义和主治是什么?

答:指十二经脉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五个特定穴位,简称五腧。《灵枢.九针十二原》“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俞,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腧也”。用水的源流来比喻各经脉运行从小到大,由浅入深,自远而近的特点。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6、原穴、原气的关系?

答:原穴为三焦之气运行和留止的所在。三焦是原气的别使,原气即脐下肾间动气,它是人体维持生命的动力,也是十二经的根本。三焦通行原气以达周身,能促进脏腑的根本。针刺原气,可通行三焦之气,调整脏腑的活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7、标幽赋对针刺得气是怎样描述的?如何理解?

答:先详多少之宜,次察应至之气。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既至也,量寒热而留疾;未至也,据虚实而侯气。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

此段讲用比喻的手法描述针刺得气时的手下感觉,气至之时手下沉紧,如鱼咬饵,未至之时则虚软,空虚清净。

此外论述了气至而有效,速至则速效,迟至则不治,速至言经气充盛,身体壮实,易于激发而取得速效。迟至则为经气虚少,不易被激发,对于疾病则是不易于取效。

此时,由于壮实之人经气易至而得气,体虚之人不易得气,因而针刺的强度和时间是需要计算的,侯经气之至如待所贵,故有人需要强刺激而短留针,有人则适合轻刺激而长时间留针。待到得气至病所方可言收官。

8、刺法的描述? 答:(1)深浅之刺:寒证用深刺法,久留针;热证用浅刺法,少留或不留针。阳病浅针,阴病深针,(2)先后之刺:病发有先后,如病先起于阳,则先治其阳,后治其阴;病先起于阴,则先治其阴后治其阳;(3)上下之刺:病位有高下,上病下取,下病上取;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足者取之腘,(4)循经及远道取穴:病始于臂,取手阳明,太阴;病始于头首,取太阳,病始于足胫,取足阳明,太阴。

论述题

1、如何理解针灸治神?

答:治神是要求医者在针刺治疗中掌握和重视病人的精神状态和机体变化。精神因素在针灸临床治疗中对医患双方都有密切关系,它对于针刺操作手法要求是否成功,针刺疗效能否提高,都有其重要意义。针灸“治神法”具有广泛的内容,其中包括医生治神法和调治病人神气法两个方面。这两方面内容贯穿针灸医疗实践的全过程,同时也影响着针刺的疗效。因此,只有在针灸临床中运用“治神法”,才能明显的提高针刺疗效。医生治神法其中包括进针前调神、进针后守神和出针后养神三个方面。进针前调神就是要求医生在进针前全神贯注,精力集中,细心观察病人的神气。进针后守神就是要求进针得气后仍专心致志于针端,使针下神气不散,谓之守神。出针后养神就是要求医者在施术后要修身。即要有目的进行修炼,如练气功、练太极拳等,使“精神内守”。调病人神气法就是通过语言诱导和细心观察,使病人精神聚会,心情舒畅,在病人心理状态较佳的情况下接受针刺。

2、如何理解灵枢的逆顺肥瘦,不同体质采用不同的针刺方法? 答:《灵枢.终始》篇云:“凡刺之法,必察其形体”。人的体质有强弱、肥瘦之别,临证针刺治疗其深浅应有所区分,由于人的体质差异,其气血情况有所不同,因此,治疗时要注意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刺,否则,不辨病人体质而盲目治疗,容易给病人造成伤害,如瘦人其肌肉薄浅,血清气滑,针刺时宜浅,不留针或留针时间短。而肥胖之人,如按瘦人针刺要求进行治疗,而因针刺太浅而起不到应有的治疗作用。因此,根据体质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针刺方法。

3、关于针刺深浅的影响因素?

答:1针刺深浅因根据脉象的虚实而用于补写诊法中,具体而言,脉虚者用补法而浅刺,脉实者用泻法而身材。2病有浮沉,刺有深浅,说明,疾病的病位各不相同,因此针刺时要“各至其里,无果其道”,按浅深而刺,恰到好处。3形体削瘦者,一般皮薄肉瘦,经气所行表浅,刺之宜浅且应快速出针;形体肥胖者,经气亦如体质而沉伏,其针刺宜深。4按年龄定深浅,年老小儿浅刺,青壮年深刺5春夏阳气蒸腾向上,人体的阳气也随之浮越于肌肤分肉间,因此适宜使用浅刺的方法激发经气;而秋冬时节,自然界的阳气冰沉降伏于下,人体的阳气也就随之藏匿于肌肉筋骨之内,若要激发经气,则需要深刺之6人体禀赋性格亦在考虑范围之内,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著而为病也,由此可见,勇者气血滑利而充实,故适合浅刺疾发针,怯者则经气不足以调动,应刺深且慢以致气。

搜索更多关于: 针灸医籍选综合版 的文档
针灸医籍选综合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r00c07m9x97tl37ll98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