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新课标部编RJ人教版 初三九年级语文 下册第二学期春季(导学案)第五单元 舞台人生 全章导学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8 19:13:5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新课标部编RJ人教版 初三九年级语文 下册第二学期春季(导学案)

第五单元

《屈原》(节选)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够在朗读中把握人物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联系背景资料,能够恰当演绎剧本。

3.能够赏析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欣赏影片,初步了解屈原的生平。)

二 .作者简介

郭沫若 (1892~1978) :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 代表作:诗集《女神》历史剧 《屈原》《棠棣之花》《虎符》《高渐离》《南冠草》

相关介绍——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战国时楚国人。他用楚辞的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因看透了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怀王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心仍系国。楚国被攻后,自投汩罗江而死。

“橘颂” “受诬” 全剧分为五幕 “招魂” “被囚” “雷电颂”

课文节选的是第五幕的第二场,是全剧的高潮。 三.写作背景

《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军民,掀起反共高潮。郭沫若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地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

四.整体感知 1.字词积累 雷霆(tíng ) 污秽( huì ) 犀利(xī ) 鞭挞(tà ) ....

罪孽(niè ) 鞺鞳(tāng tà) 徘徊(pái huái ) 稽首( qǐ) ......睥睨(pì ) .

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鞭挞:鞭打。比喻抨击。 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

拖泥带水: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 2. 划分层次并简要概括。 第一部分(第1-8段):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第二部分(第9-13段):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五.细读感悟

1.阅读课文前面的舞台说明,谈谈其作用。

第 1 页 共 8 页

新课标部编RJ人教版 初三九年级语文 下册第二学期春季(导学案)

舞台说明为舞台上的屈原的动作、形象外貌作了一个必要的交代,为读者理解下文的震天撼地的呼喊做了铺垫。我们可以看到舞台上的屈原是一个坚持真理的爱国者、受到奸佞残酷迫害的形象。自然景象是雷电交加,狂风大作,无边的黑夜在颤动,在撕裂,在爆炸。这个典型环境意味着现实世界给屈原的肉体和精神的严重伤害,又象征着光明与黑暗的搏斗。

2. 本文有众多意象,请找到它们,说说它们象征着什么。 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形象(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是对社会现实极端憎恶而企求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

3. 品读下列句子内涵。

(1)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这几句是对风的呼喊,流露出屈原对风的急切的渴盼,风即是改变黑暗的变革力量。对风以及后面的雷、电的呼唤实际也就是对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的呼唤。朗读时应把握急切、渴望之情。

(2)火!你在天边,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面,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的生命,你就是我呀!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这几句是屈原对光明的狂热的呼喊,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向往与追求。

(3)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把你这云中君烧毁了吧!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啊,你,你完全是一片假!

这几句深刻地指出了产生社会黑暗的根源。表现了作者鞭挞一切污秽、横扫一切邪恶的顽强战斗精神,表现了他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浩然正气。

4.文中的屈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屈原是一个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形象。屈原的形象体现和概括了中华民族的性格。他所坚持的争取自由和反抗侵略的高风亮节,他为捍卫真理与正义刚正不阿、奋不顾身的意志言行,是民族灵魂的化身。

【写作特点】

1.内心独白想象奇特,联想丰富,气势宏伟,表现作者浪漫主义的激情。 2.运用用象征的手法,将作者难以言表的情感表达得更加含蓄、深沉、凝练。

3.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呼告、反问等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感情色彩。 4.多用短句,表达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语气,体会屈原忧国忧民,英勇无畏的伟大精神。 【板书设计】

第 2 页 共 8 页

新课标部编RJ人教版 初三九年级语文 下册第二学期春季(导学案)

《天下第一楼》(节选)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够梳理主要情节,把握文本戏剧冲突。 2.学会揣摩有深意的台词,分析人物形象。 3.结合故事背景,能够深入理解主题。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如果我们想创办文明班级,但是今天有人惹是生非。明天有人打架闹事,后天又有人考试作弊,我们还能打造文明班级吗?

(不能打造文明班级)这说明一个道理,即当一个集体想要有所成就时,要是处处有人拉后腿,便奠定了这个集体的失败。今天我们将走进“福聚德”更加深刻的感受该道理!

二.作者简介

【何冀平】中国剧作家,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全委会委员。1988年,何冀平创作的《天下第一楼》演出后轰动京城,演出场次仅次于《茶馆》,被誉为当代现实主义经典。

三.背景介绍

名噪京师的烤鸭老字号“福聚德”创业于清同治年间。传至民国初年,老掌柜唐德源因年迈多病而退居内室,店业全仗二掌柜王子西协助两位少掌柜惨淡经营。怎奈两位少爷与鸭子无缘,大少爷迷戏玩票,二少爷崇尚武林,闹得店铺入不敷出,王子西几次向老掌柜推荐他的换帖兄弟卢孟实来操持店业。

生性聪慧的卢孟实立誓要干出一番事业来,以泄人间不平。面对势如垒卵的“福聚德”,他绞尽了脑汁,结果在不长的时间里竟使这三间老屋翻盖起了二层楼。卢孟实之所以能使“福聚德”东山再起,除了靠他本人的精明干练,还得助于与他相好的青楼妓女玉雏姑娘,更靠技艺超群的厨师罗大头和善于迎来送往的堂头常贵。

光阴荏苒,十年一晃而过,“福聚德”名噪京华。然而,事违人愿,“福聚德”发展正盛时,却又遭到了东家、官府等内外逼压,最终走向没落。

三.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全文,梳理出主要情节,并用自己的话概括。 (一)唐茂昌强行要钱,王子西勉强应对。

(二)克五以罗大头藏烟土为要挟骗吃喝,遭卢孟实赶出。 (三)卢孟实处罚不成器小伙计,厚赏成顺。

(四)罗大头自恃烤鸭技艺自大,侮辱卢孟实并撂挑子离开。 (五)唐茂盛借机要钱,挖走堂头常贵。

2. 上述情节也正是本文的戏剧冲突,说说这些戏剧冲突是围绕什么展开的。 围绕“福聚德”的即将衰落展开 3. 文中哪句话最能概括情节? “一个人干,八个人拆”

第 3 页 共 8 页

新课标部编RJ人教版 初三九年级语文 下册第二学期春季(导学案)

四.细读感悟

1.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福聚的衰落原因的认识。

从全文来看,唐茂昌与唐茂盛是只知出不知入的二世祖,成心要钱挥霍,且二少爷直接挖走店里的得力助手,这比坐吃山空的后果更加严重;罗大头是烤鸭一把手,克五又知道他藏着土烟,这无疑是罗大头将要出事的信号。

且罗大头自恃烤鸭技艺离去,这对于“福聚德”无疑是有打击力的;此外,连小伙计都不成器;种种迹象,几乎都指向“福聚德”即将衰落。

究其根本原因,可以说,这是勤劳务实的人与东家少爷、克五这样混吃混喝的人的矛盾,是平民与欺压平民的官僚之间的矛盾。这矛盾,才是“福聚德”真正衰落的原因。

2. 本文人物出场极多,但是许多人都给我们留下了十分鲜明的印象,这得益于作者对人物的个性化刻画。请你认真阅读文章,挑选出几个你喜欢的人物,分析其人物形象。

卢孟实:

①卢孟实在未出场时就通过王子西等人的评价,“咬牙跺地干”,侧面表现出他是一个务实勤劳的人。 ②卢孟实一经出场,便不屑与克五这样的游手好闲之人打交道,且将事物安排得妥帖,这就说明了他是个精明能干的人。

③训斥伙计,赏成顺,让成顺体面一点,又表现了一个劳动者的自尊,他不仅关心着自己的自尊,同时也关注着伙计们的自尊。

④而与罗大头的对话中,又体现了他是个不固执的人,对陈腐该改的规矩力图改之。

⑤不过,从他对待罗大头过程中,又能见其刚直的性格。这与后来东家二少爷出场时似有所矛盾,对待这位东家二少爷,卢孟实依然要陪着笑,这是这个时代阶级之分下朴实劳动人民的悲剧。

总结:卢孟实是一个务实勤劳、精明能干、自尊自强、关心伙计、拒绝陈腐不变通、刚直却又不得不学着屈服于社会环境的人。

罗大头:

①罗大头是福聚德的烤鸭师傅,从“别忘了你们当初怎么把我请回来的”一语中,可以看出罗大头的技艺精湛,是店里的“顶梁柱”之一。

②但是他固执,不变通,如强调不到七十不传人;自恃技艺精湛,心胸狭窄,容不得人,动辄要撩杆子走人。

③脾气也十分火爆。不过,他的火爆脾气与他的性格之真是连贯的,他看重自身的价值与名誉,丝毫瞧不起克五那种混吃混喝、人品卑污的“爷”。

总结:罗大头是一个恃才自傲,迂腐固执,心胸狭窄,容不得人,脾气火爆,同时又一身正气,真率,不懈与小人为伍的人。

? 常贵:同情他人,老实厚道。 ? 福子:仗势欺人,谄媚姿态。 ? 唐茂盛:势力。 ……

五.艺术特色

1.本文语言十分具有方言特色,甚至有些方言运用比较低俗,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如王子西说:“要不孟实这么咬牙跺地地干,心里窝着口气。”一个窝字将方言特征凸显无疑;

第 4 页 共 8 页

新课标部编RJ人教版 初三九年级语文 下册第二学期春季(导学案)

又如卢孟实骂小伙计时说“瞎话”“下作的东西”,这里不仅方言味十足,且显得比较低俗。但是,呈现出这样的语言特征是比较必要的。首先,作者选取的是北京的“福聚德”,倘若不用方言,便失了京味。

其次,话剧所表现的是真实,“福聚德”绝不是一个雅文化的聚集地,文中的语言正是当地文化真实的语言,还原场景语言最真实的特征。而且也正是以方言表现其真实性,才将话剧中的诸多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2. 文中用语简单明了,符合真实生活,但也有不少语言含义深刻,请你找出几句,并简要分析。 (1)克五:烟太多了我闻不出来。(嬉笑)得了,给俩鸭脖子行不行?

“烟太多了我闻不出来”,烟多为什么会闻不出来呢?这明显是个反讽的句子。作者看似在这里只是说克五一人,事实上是讽刺了一大批欺软怕硬的人。他们占着自己有一丁点地位就欺压朴实善良的民众,而面对恶势力,却又谄媚地陪着笑脸。

(2)披红挂绿,骑马去坐轿子,怎么红火怎么办。让那些不开眼的看看,福聚德的伙计也是体面的。 卢孟实骂小伙计,是想伙计们能争口气,即使社会地位低下也要维护自己的尊严。而让成顺将喜事办得有面子,也是为了维护尊严,体现出了劳动人民的傲骨。

《枣儿》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剧情及在现代化进程中人们生存状态的变化。

2.领会“枣儿” 所起的作用。领悟剧本所蕴含的象征意义,理解剧本的主题。 3.把握老人和男孩两个人物形象,理解其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 二.作者简介

孙鸿,当代剧作家。他所写的话剧小品《枣儿》,发表于《剧本》1999年第1期。曾荣获“1999年中国曹禺戏剧奖”小品小戏奖一等奖。

三.整体感知

1.字词积累 蓦 然mò 翘 首qiáo 囫 囵 躇 chóu chú 竹 匾 嚼....hú lún 踌...biǎn 咀..jǔ jué 喃喃: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 蓦然:猛然;不经心地。 翘首:抬起头来(望)。 囫囵:完整;整个儿的。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第 5 页 共 8 页

新课标部编RJ人教版 初三九年级语文 下册第二学期春季(导学案)第五单元 舞台人生 全章导学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r3143xhiu4uc568cqjj1x2cx44e3501aev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