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钢筋连接方法宜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并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3.8在绑扎双层钢筋网片时,应设臵足够强度的撑脚,以保证钢筋网片的定位准确。稳定牢固,在浇筑混凝土时不得松动变形。 3.9钢筋焊接成型时,焊前不得有水锈、油渍;焊缝处不得咬肉、裂纹、夹渣,焊渣应清除干净。 4、支立基础模板
4.1模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承受灌筑混凝土的冲击力、混凝土的侧压力。
4.2模板应保证挡土墙设计形状、尺寸及位臵准确,并便于拆卸,模板接缝应严密,不得漏浆、错台。
4.3模板脱模剂应涂刷均匀,不得污染钢筋。 4.4轴线、模板线放线完毕,应办理好预检手续。
4.5模板安装后,应检查预留洞口及预埋件位臵,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下步工序。
4.6模板支撑时模板下口先做水平支撑,再加斜撑固定。 5、浇筑基础混凝土
5.1混凝土浇筑前,钢筋应隐检验收合格。模板安装牢固,缝隙平整、严密,杂物应清理干净,积水排除,并办理预检手续。 5.2混凝土配合比应符合设计强度要求。
5.3混凝土浇筑时自由落差一般不大于2m,当大于2m时,应用导管或溜槽输送。
5.4现浇重力式钢筋混凝土挡土墙,应根据挡土墙的具体形式、
尺寸确定浇筑方案。当基础与墙体分期浇筑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时方可支搭挡土墙墙体模板。
(2)浇筑基础混凝土时宜在基础内埋设供支搭墙体模板定位连接件。
5.5混凝土振捣
(1)基础混凝土宜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当振捣棒以直线行列插入时,移动距离不得超过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若以梅花式行列插入,移动距离不得超过作用半径的1.75倍;振捣时振捣器不得直接放在钢筋上。
(2)振捣至混凝土不再下沉,无显著气泡,表面平坦一致,开始浮现水泥浆为度。若发现表面呈现水层,应分析原因,予以解决。 (3)振捣棒宜与模板保持50~lOOmm净距。不宜振捣的部位应采用人工振捣。
(4)混凝土应分层浇筑,分层厚度不超过300mm。各层混凝土浇筑不得间断;在混凝土坍落度达到30mm-50mm时进行二次振捣,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
6、墙体钢筋及预埋件制作与安装要求参照本标准3、基础钢筋制作与安装有关规定施工。 7、支立墙体模板
7.1按位臵线安装墙体模板,模板应支牢固,下口处加扫地方木,占口模内加方木内撑,以防模板在浇筑混凝土时松动、跑模。
7.2按照模板设计方案先拼装好一面的模板并按位臵线就位,然后安装拉杆或斜撑,安装套管和穿墙螺栓,穿墙螺栓规格和间距在模板设计中应明确规定。
7.3清扫墙内杂物,再安装另一侧模板,调整支撑至模板垂直后,拧紧对拉螺栓。
7.4模板隔离剂涂刷应均匀,不得污染钢筋。
7.5模板安装完成后,检查扣件、螺栓是否牢固,模板拼缝及下口是否严密,办理预检手续。 8、浇筑墙体混凝土
8.1墙体混凝土浇筑前,在底部接茬处先用与墙体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水泥沙浆冲洗。
8.2混凝土应按规范规定分层浇筑,振捣密实,分层厚度不大于300mm。混凝土下料点应分散布臵。墙体应连续进行浇筑,每层间隔时间不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墙体混凝土施工缝宜设在设计伸缩缝处。
8.3预留洞口两侧混凝土浇筑高度应对称均匀浇筑。振捣棒距洞边300mm以上,防止洞口移位、变形。
8.4混凝土浇筑振捣完毕,将上口甩出的钢筋加以整理,用木抹子按设计标高控制线对墙体上口进行找平。
8.5墙体混凝土的其他施工可参照本标准5、基础混凝土浇筑要求施工。 9、混凝土养护
9.1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h以内加以覆盖和浇水,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有足够的湿润状态,养护期一般不少于7d,可根据空气的湿度、温度和水泥品种及掺用的外加剂的情况,适当延长。 9.2对大体积混凝土挡墙的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采取控温措旌,将温度控制在设计要求的范围内。 10、模板拆除
10.1当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并满足设计要求时,方可拆除侧面模板。
10.2首先逐段松开并拆除拉杆,一次松开长度不宜过大。不允许以猛烈地敲打和强扭等方法进行。
IO.3逐块拆除模板,拆除时注意保护墙体防止损坏。 10.4将模板及支撑拆除后应维修整理,分类妥善存放。 4.2、浆砌块石挡土墙施工要点
1 、砌毛石应根据基础的中心线放出里外边线,挂线分皮卧砌,每皮高约300~400mm。砌筑方法采用铺浆法。用较大的平毛石,先砌转角处、交接处,再向中间砌筑。砌前应先度摆,使石料大小搭配,大面平放朝下,外露表面要平齐,斜口朝内,逐块卧砌坐浆,使砂浆饱满。石块间较大的空隙应先堵塞砂浆,后用碎石嵌实。严禁先填塞小石块后灌浆的做法。灰缝宽度一般制在20~30mm 左右,铺灰厚度40~50mm。
2、 砌筑时,石块上下皮应互相错缝,内外交错搭砌,避免出现重缝、干缝、空缝和孔洞,同时应注意摆放石块,以免砌体承重后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