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时所化无量恒河沙等众生者。汝等诸比丘。及我灭度后。未来世中声闻弟子是也。我灭度后。复有弟子不闻是经。不知不觉菩萨所行。自于所得功德生灭度想。当入涅槃。我于余国作佛。更有异名。是人虽生灭度之想。入于涅槃。而于彼土求佛智慧。得闻是经。唯以佛乘而得灭度。更无余乘。除诸如来方便说法。
当时我们所教化无量如恒河沙数的众生,就是你等诸比丘,以及我入灭后,在未来世中的声闻乘,他们也将会证得阿罗汉果。
佛法都是讲因果,若无此因,则无此果。释迦牟尼佛未成佛之前,已教化无量众生。每次出世时,现比丘身,到处去弘扬佛法,讲经说法,博得这些信众的信仰,他们觉得佛比他们的父母还要亲切,便发愿常随这位?法身父母?。释迦牟尼佛用平等大慈悲心,摄受众生,他的法缘,日益增广,果位日益高大,直至今天终于功成德就,他成佛道,他的弟子与他的宿缘很深。他们生生世世都随从佛转法轮,拥护佛法。当佛成佛那一生,他的弟子皆来拥护。当然,有些也赶不上。这些人就是经典上所说?我灭度后,未来世中声闻弟子是也。?
万事万物都是仗缘方生。故佛教里云:?诸法从缘起,诸法从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
释迦牟尼佛继绩说:我灭度后,还有弟子不听闻这部法华经,因为他们好乐小乘法,故对于大乘菩萨法,均不知不觉。可是,从他们?所行功德?,或从坐禅等得来的功德,?生灭度想,当入涅槃?。他们或会证得权巧方便的果位,即有余涅槃,而认为此是究竟解脱。
届时,?我于余国作佛?,更有其他的名称。这些声闻人虽然生灭度之想,认为自己已入于涅槃(不生不灭的境界),?而于彼土求佛智慧,得闻是经。?但由于他们在其他国土求佛智,也会听闻这部经。?唯以一佛乘,而能得灭度,更无余乘法。?唯一佛乘才是真正的涅槃,而不是声闻乘着于一边之空理。?除诸如来,方便说法。?有时,佛也会用方便法门来觉悟众生,但归于根本,乃是唯一佛乘,更无余乘。
诸比丘。若如来自知涅槃时到。众又清净。信解坚固。了达空法。深入禅定。便集诸菩萨及声闻众。为说是经。世间无有二乘而得灭度。唯一佛乘得灭度耳。
诸位比丘!假使佛知道自己将要入涅槃,所有座下的大众们都得到清净、信心和解悟,得到通达一切诸法空相,入甚深的禅定,便能召集一切菩萨及声闻众,为佛说此部法华经。因为世间上所有欲修佛乘的人,是不能以修二乘法,而得灭度。二乘人所谓的灭度并不是真正的灭度,唯有修佛乘,才真能得到佛的灭度和果位。
比丘当知。如来方便。深入众生之性。知其志乐小法。深着五欲。为是等故。说于涅槃。是人若闻。则便信受。
佛又说:?你们一切的比丘应该要彻底了解,如来所说的法是权巧方便法,因为一切众生根性不同,有利根的,也有钝根的。若一开始就跟钝根人说真实法,他们是不会接受和相信的,所以我用方便法门来教化他们。?因为佛的方便法门本来是与一切众生合而为一,所
以一切众生有这种方便的机缘,他们的心志只知道小小的方法和道理,若说宇宙间深奥的道理给他们听,那就不懂了。
二乘人往往都执着在五欲的境界上,即财、色、名、食、睡。1、财能购买一切物,所以人人都放不下钱财。若能把钱当作毒蛇一样,不去贪求它,人就不会为钱财而发生斗争。有一首偈颂,形容?钱?字很恰当:?一戈争金杀气高,人人因它犯唠叨。若会用者出三界,不会用者孽难逃。?试看?钱?字有两个?戈?,就像两个人拿着戈在那里挖掘金子,又可以说二人动干戈争着金子。钱可带给人许多麻烦苦恼,但是一般人却视钱如命,贪而无厌,若会用钱者即可超出三界,不会用者就造下了许多的罪业。2、色欲,就是着住在美好的色物上。3、名欲,贪一个好的名誉,欢喜人赞叹,若受人毁辱如三百矛刺心,把名看得比什么都重要。4、食欲,欢喜吃些好东西,满足口腹。尤其是修道人,不应该把食物看得那么重要,应该把食物当作良药来维持血肉残身以疗干枯成就道业。5、睡眠,有人欢喜睡觉,觉得睡得越多越好,可是愈睡愈迷,变成愚昧昏暗,所谓: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一睡一千年,不闻佛名字。
二乘人就是受到这五种欲念的支配,故还未到不生不灭的地位,我为他们说二乘法(四圣谛)及十二因缘法的原因,只不过令他们心生欢喜而精进修行。事宣上,证到二乘法的果位,还未得到真正涅槃的境界,何异望梅止渴,要知画饼不能充饥啊!
譬如五百由旬险难恶道。旷绝无人怖畏之处。若有多众。欲过此道至珍宝处。有一导师聪慧明达。善知险道通塞之相。将导众人欲过此难。所将人众。中路懈退。白导师言。我等疲极。而复怖畏。不能复进。前路犹远。今欲退还。
譬如有一段五百由旬(四万里)的路,凡是要经过此路的人,将会遇到许多危险和困难。如受到强盗的抢劫,蛇狼虎豹的攻击。所以,要经过这路的人都心生恐惧,但是唯有这条路才能达到一切珍宝所藏之处,因此,他们只好冒险的向前开步走。就在这时候,其中有一位导师,他非常聪明能干,具足智慧圆满,知道如何行走这条险道,才不会被种种险境困扰,于是他发心指引所有的人经过此路,但是这些人走到半途中,却生出懈怠心,而不想再往前走。于是他们就对导师说:?现在我们已疲倦到极点,在这怖畏的道路上,实在不想再向前走了,而且,前面还有一段很遥远的路,故我们还是不要再向前走好了。?
导师多诸方便。而作是念。此等可愍。云何舍大珍宝而欲退还。作是念已。以方便力。于险道中过三百由旬。化作一城。告众人言。汝等勿怖。莫得退还。今此大城。可于中止。随意所作。若入是城。快得安隐。若能前至宝所。亦可得去。
这一位导师有许多方便法门,他想:?这些人真是可愍!为何要舍去到佛宝国的志愿而往后退呢??想到这里,他只好用他权巧方便的神力,在险道中过三百由旬的地方,化出一个化城。然后,告诉大众:?你们各位!不要恐怖,更不要生出懈退心。你们现在可到前面不远的一个大城里住下来,在这城里,可随意行动,假使能进入此化城,即可快速得到安隐,你们想再继续前进取宝,即可达到佛国宝所了。?
是时疲极之众。心大欢喜。叹未曾有。我等今者免斯恶道。快得安隐。于是众人前入化城。生已度想。生安隐想。
当这群行者身疲力倦到了极点,忽然得见这一座化城,能暂时逗留休息,故生出未曾有过的大欢喜心,说:?我等今日免堕天、人、地狱、饿鬼、畜生道,脱离三界火宅,得到快乐和安隐。?于是,一起往前进行入此化城。以为他们已经到了究竟解脱和安隐,十分的高兴和安乐。
尔时导师。知此人众既得止息。无复疲倦。即灭化城。语众人言。汝等去来。宝处在近。向者大城。我所化作为止息耳。
这时领导师尊——释迦牟尼佛知道他们已经休息,恢复精力,不再疲倦了。于是,佛即毁灭此化城,对众人说:?你们应该再向前走,宝处就在附近不远的地方。此化城只不过是我所变化出来的,鼓励你们前进,好让你们暂时休息。?也就是说,凡是证到四果罗汉的圣人应当要回小向大,修大乘的法门,才能达到究竟之宝处。
诸比丘。如来亦复如是。今为汝等作大导师。知诸生死烦恼恶道险难长远。应去应度。
诸比丘们!此大通智胜佛所说的法,也就是我所要说的法,如今为你们做大导师,深知一切生死、烦恼恶道,是多么险难和长远,故应离一切烦恼,越过生死的苦海,达到如来之家,成就萨婆若。
若众生但闻一佛乘者。则不欲见佛。不欲亲近。便作是念。佛道长远。久受勤苦乃可得成。佛知是心怯弱下劣。以方便力。而于中道为止息故。说二涅槃。若众生住于二地。如来尔时即便为说。汝等所作未办。汝所住地。近于佛慧。当观察筹量所得涅槃。非真实也。但是如来方便之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
如果有众生听到佛说唯一佛乘的法,一定有许多众生,拂袖而去,不想见佛或亲近佛,因为佛法是难信之法,所以众生都不肯接受。因为他们想:?修行成佛必须要花很长久的时间,在三大阿僧祇劫中勤修六度苦行,才有成佛的机会。?于是,他们都故意有耳不闻圆顿教,有眼不识大导师(佛),更不用说教他们舍去七情六欲,一心修道了。
释迦牟尼佛及十方一切诸佛,悉知一切六道众生的心念,是非常之怯弱和下劣。佛就用方便的力量,而说二乘法的有余涅槃,让修道上起懈退心的众生,暂时止息。故说出另一个中道涅槃。这时,佛又告诉他们说:?你们还未到达究竟的佛道。你们所住的地方,接近佛的智慧,你们应当观察和筹量,不论你们得到有余或无余的涅槃境界,都不是真实的。其实是如来的方便力量,于唯一佛乘,分别说出声闻、缘觉及菩萨三种的法门。?
如彼导师为止息故。化作大城。既知息已。而告之言。宝处在近。此城非实。我化作耳。
佛就像那一位导师,知道应用什么方法来越过这危险中途的道路,并且告诉过路的入,到那里去休息。宝处就在附近不远,但是此座城并非是真实的。它只不过是佛变化出来,让你们休息一会儿,等到你们已恢复体力,就应离城而向前迈进。譬如:你要从你的家乡到国外,要经过很遥远的路程,才能到达目的地,在这一段路程中,一定会觉得身疲力倦,那时你就要找一间旅店暂时住一宿,第二天又继续你的路程,这样才能到达你所要到的地方。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大通智胜佛 十劫坐道场 佛法不现前 不得成佛道 诸天神龙王 阿修罗众等 常雨于天华 以供养彼佛 诸天击天鼓 并作众伎乐 香风吹萎华 更雨新好者 过十小劫已 乃得成佛道 诸天及世人 心皆怀踊跃 彼佛十六子 皆与其眷属 千万亿围绕 俱行至佛所 头面礼佛足 而请转法轮 圣师子法雨 充我及一切
当尔之时,世尊欲重复此意义,故说一首偈颂:
大通智胜佛,在一个道场,坐在莲华座上,入三摩地,如此经过十个劫数,但还未成正觉。这时,佛法未现于世,故他还不能得成佛道。一切天神、龙王、阿修罗众等,常雨天华,来供养这一尊佛,诸天王击打天鼓,奏出种种的伎乐,一阵阵香风把萎谢的华吹走,同时又雨美丽芬芳、新鲜的天华。
经过了十个小劫,佛才成道,所有天及世人都生出极端高兴踊跃的心情,歌颂佛的十六位王子,皆与千万亿的眷属,一起到佛所,恭恭敬敬的头面礼足,而请佛转大法轮,希望佛的师子吼,滋润的法雨,充实我们及一切众生的心田。
世尊甚难值 久远时一现 为觉悟群生 震动于一切
世尊是百千万劫难遭难遇到的,不知要经过多长久的时间才能遇见佛出兴于世,佛为觉悟一切群生,他的不可思议威神智力即能震动到一切众生心性地上。
东方诸世界 五百万亿国 梵宫殿光曜 昔所未曾有 诸梵见此相 寻来至佛所 散华以供养 并奉上宫殿 请佛转法轮 以偈而赞叹 佛知时未至 受请默然坐 三方及四维 上下亦复尔 散华奉宫殿 请佛转法轮 世尊甚难值 愿以本慈悲 广开甘露门 转无上法轮
在东方诸世界,有五百万亿的国土,梵王的宫殿得到无量的光明照耀,这是过去所未曾有过的。当诸梵天王见此瑞相,皆来到佛所,寻找这种光的来源,并且散下天华来供养佛,然后又向佛奉上最宝贵的宫殿。然后再恭恭敬敬的请佛转法轮,于是他们又以偈颂来赞叹佛。
佛知道讲法的机缘还未成熟,故接受他们的请求而静坐默然,这时从南、西、北方及四维上下,诸梵天王悉皆散下天华及奉献宫殿,请佛转法轮。佛是百千万劫难遭遇的,而我们愿得到佛的大慈悲怜愍众生的心,能广开甘露的法门。为教化我们六道众生,而转无上的深妙法轮。
无量慧世尊 受彼众人请 为宣种种法 四谛十二缘 无明至老死 皆从生缘有 如是众过患 汝等应当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