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会集巴黎,发表宣言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如果你想了解中国的历史,你就不能不了解孔子;如果你想了解中国的文化,你就不能不研究《论语》。它是中国文化的一座宝库,它那博大精深的思想,历经千年不朽。
美字体 赏美文 孔子在雨中歌唱(节选) 林语堂 为 国 以 礼 , 其 言 不 让 , 是 故 哂 之 尽管孔子缺点难免,言行不一,经常疏忽大意,但他不失为一位富有魅力的人物。其魅力在于他具有强烈的人情味和幽默感。《论语》中记载的许多格言,只有当作孔子与其亲近弟子之间轻松幽默的谈话来读,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 实际上,人们只有通过孔子的幽默感才能真正鉴赏他的人格美。他的幽默不是庄子式的睿智和讥讽,而是和蔼可亲、听天由命的幽默,这更具典型的中国特色。孔子的人格美经常不为批评家所注意,要感知他身上的巨大吸引力和真正可爱处,唯有与他朝夕相处,形影相伴,就像他与其门徒那样的亲密无间。在我看来,孔子的伟大不在于他是社会公德的光辉典范,也不在于他是中年初出茅庐便杀少正卯的激进改革家,而在于他是中年老成的孔夫子。他在政治上失败后才彻底放弃政治抱负,潜心从事学问研究。 《史记》记录他一生中这段时间的事迹,其动人心魄的力量,可与《新约·福音》写客西马尼园的一段相媲美,不同的是前者以幽默的情调结尾,因为孔子总是敢于嘲笑自己。那时,孔子周游列国,想找到信任他的统治者,让他掌权,结果四处碰壁,饱受羞辱。他两度被捕,还曾与弟子挨过七天饿,因为他要像疯狂的预言家一样游说各国,而得到的却是轻蔑、嘲笑和闭门羹。他愤然离开齐国,连半小时就能够做熟的午饭也等不及吃,仅带上从锅里舀起的湿米就走了。在卫国他羞辱地坐在车上跟随卫公夫人的车子招摇过市,他只得自我解嘲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他论说仁义时卫灵公仰头看着凌云展翅的大雁,于是他在陕西涉黄河往见赵简子,却又遭间阻,他待在黄河边叹道:“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此其命也乎。”因此离开卫,又回到卫,再离卫后,接连去了陈、蔡、叶、蒲诸国,跟随的有几个忠诚的弟子,犹如一群流离失所的人,这时弟子也露出了失望的神色和懊悔,但据说孔子“仍旧讲诵弦歌不衰”。《史记》里说,孔子那个时候正是“温温无所试”。 孔子在雨中歌唱,谁能不为雨中高歌者所感动?他在那里,带着弟子漂泊荒野,无计可施,无路可走,像一群难以言状的叫花子或流浪汉,但他仍会开开玩笑。他没有愤怒的情绪。我不明白,中国画家为什么不绘出一幅最能表现孔子其人的荒野图。
【课内挖掘】 ⊙课内素材
孔丘生活的春秋时代由于诸侯争霸,战争连年不断,社会动荡不安,他的“仁政”“礼治”“教化”等政治主张难以实现。但他始终没有放弃,他把希望寄托在他的弟子身上。这种思想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就已经鲜明地反映出来了。这一章中,他反对子路的暴力征伐,赞同冉有的让老百姓生活富裕起来,公西华的与邻国搞好关系,欣赏曾皙的重视礼乐的熏陶教化作用。听完子路的话随即就“哂”,毫不犹豫地用讥笑神态表示否定;听了曾皙的话却情不自禁地慨叹欣赏“吾与点也”。态度多么鲜明。
[适用话题]可用于“理想”“态度”“立志”等写作话题或题目中。 ⊙精彩运用
每一位伟人的诞生,都伴随着天将降大任前的磨砺与洗礼。孔子的一生无疑是一次人世间的苦行。他出身于曾经的贵族,却必须面对家族没落的现实,他创造了以仁为本的思想,却要应对尔虞我诈的世事。年少的贫困并未泯灭他远大的志向,中年的挫折未曾动摇他那不灭的斗志,晚年的离丧没能阻挡他思想的升华!他三十而立办教育,开私塾,使贫困人民得以走进知识的殿堂,他“有教无类”的教学思想使中华民族的知识传播突破了出生、阶级的鸿沟,他“因材施教”的理念使知识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使知识走进民间,面向大众。是他让中华民族成为“全民有知”的民族,他这个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壮举,使我们的民族的知识水平远远超越了当时任何以出生决定知识走向的民族,为中华民族若干年后各个盛世的腾飞积蓄了雄厚的知识力量。
【课外应用】
率真的孔子 张期鹏
我读孔子,感受到的是他的率真。
在无数个深夜,我坐在桌前捧读《论语》,感觉这个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就坐在我的面前。他的深邃目光,穿越2 500多年的沧桑岁月,慈祥地注视着我。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他站起身来,慢慢地走向不可知的远方。我的眼前,顿时幻化出一片烂漫的充满书香气息的杏林。
我的思绪在漫长的时间隧道里穿梭,眼前的场景在变换,仿佛又回到了2 500多年前的某一天。那一天,孔子把他的弟子子路、曾点、冉有、公西华召集到身边,让他们尽情地抒发自己的人生理想。子路说完,他只是微笑了一下;冉有和公西华说完,他没有表示任何意见,但似乎皱起了眉头。轮到曾点了,他在老师的鼓励下轻声说道:“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就是这一段轻声地描绘,引来了孔子高声地感叹和赞许:“吾与点也!”
“只有曾点的说法符合我的心愿啊!”孔子的感叹和赞许,至今依然深深地撞击着我的心扉。千百年来,有多少人把他打扮成一个不苟言笑、循规蹈矩,而且一开口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闭口就是“仁”“礼”“忠恕”“孝悌”之类的“至圣先师”,殊不知他始终怀着“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童心童趣。岂止是童心童趣啊,暮春时节,穿着新做的春服,五六个朋友一道,带着六七
个孩子,在沂河里畅快地沐浴,在求雨台上迎接浩荡的春风,然后一路唱着悠扬的歌曲回去,难道不是孔子的人生理想吗?
这是一个多么可爱、多么率真的孔子!
孔子作为一个政治家,自然始终怀有强烈的政治热情、政治抱负和政治追求;但作为一个“士”,他更有知识分子思想纯洁和崇高的一面,不会为了某种政治利益而牺牲自己的独立人格。他30多岁的时候,因为对鲁国“三桓”的骄横跋扈不满,来到了齐国。他对齐景公讲了一番治国安邦的道理,齐景公好像很乐意接受。但他似乎又太直率了,他敏锐地看到齐国最大的危机是宫廷的奢侈,并且坦率地指出了这一点,引起了景公的极大不满。他冷冷地对孔子说:“我已经老了,也不可能有什么大作为了。以您的才能,在我这里实在太委屈了。”对于这样的逐客令,《论语》中没有记载孔子的反应,只是说了一句“孔子行”。但就是这样一句“孔子行”,使我看到了他面对景公的凛然的表情。以孔子的温文尔雅,他不
会怒斥一个自己认为不值得怒斥的人,他当时一定是“色勃如也”,一脸严肃地转身离去;“趋近,翼如也”,脚步越走越快,像鸟儿舒展开了自己的翅膀。这就是有着率真个性、独立人格的孔子啊!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子哂之(shěn) .B.冠者五六人(ɡuān) .C.比及三年(bǐ) .D.愿为小相(xiànɡ) .答案:C
2.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莫春者,春服既成 B.序天伦之乐事 C.鼓瑟希,铿尔
D.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吾与点也(yù) .风乎舞雩(yú) .喟然叹曰(kuì) .琼筵(yàn) .
解析:A项,“与”应读yǔ;B项,“冠”应读ɡuàn;D项,“筵”应读yán。
解析:A项,莫:通“暮”;B项,序:通“叙”;C项,希:通“稀”。 答案:D
3.下列句子中的文言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以吾一日长乎尔 C.加之以师旅
B.为国以礼 D.求,尔何如
解析:A、B、C三项,都是状语后置句。D项是宾语前置句。 答案:D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子路率尔而对曰 .B.夫子哂之 .C.异乎三子者之撰 .D.如会同,端章甫 ...答案:D 二、迁移发散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5~9题。
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对曰:“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必...佚。”定公色不悦,谓左右曰:“君子固有诬人也。”颜回退。 .
后三日,牧来诉之曰:“东野毕之马佚,两骖曳两服入于厩。”公闻之,越席而起,促
而: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语 哂:带有否定意味的笑 撰:才能,此指为政的才能 端章甫:端着章甫
解析:D项,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