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伤感,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初捕 重捕
50 50
50 10
28 32
22 18
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正确的是( ) A.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 B.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
125
只/hm2
C.根据调查数据可确定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为3:2 D.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27、科学工作者为了监测和预报某草原鼠害的发生情况,对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调查,发现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
A. 研究者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
B. 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的生存环境是空间条件充裕、食物充足、气候适宜
C. 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种群增长模型可构建为Nt=N0gλ,其中λ为l.015
t
D. 数月之后,当田鼠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
28为了验证单侧光照射会导致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这一结论,需要先利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之后再测定其含量。假定在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的不均匀分布只与运输有关,下列收集生长素的方法(如图示)中,正确的是()
A B C D
邴原从小就失去父亲,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就哭起来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孩子,你为什么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凡是能够学习的人,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有父亲,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到悲伤,所以就哭了。9 / 17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伤感,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29 如图为某种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B.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C点时种群增长率为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D.曲线Y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最终相对稳定
30 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31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的丰富农业生产经验,至今许多仍在实践中
邴原从小就失去父亲,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就哭起来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孩子,你为什么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凡是能够学习的人,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有父亲,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到悲伤,所以就哭了。10 / 17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伤感,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应用。下列叙述与植物激素作用无直接关系的是( )
A.适时打顶去心,可促植株开花结实。(据《农桑辑要》) B.肥田之沃,种绿豆最佳,小豆、芝麻次之。(据《齐民要术》) C.正月种白稻,五月收获后,根茬长新稻,九月又成熟。(据《日志》)
D.前摘未熟红杮,每篮放木瓜两三枚,得气即发,涩味尽失。(据《格物粗谈》)
32一只羊在一年内吃了100 kg的草,排出20kg的粪,长了10kg的肉(不考虑其他散失),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该羊一年的同化量是80 kg
B.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 C.20 kg的粪属于羊未同化的能量 D.该羊一年的呼吸量是70 kg
33运动时汗腺分泌大量汗液,汗液初始的渗透压与血浆相等,在流经汗腺导管排出体外过程中大部分Na+、Cl-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重吸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 B.出汗不利于体温维持稳定 C. 汗腺导管重吸收Na+需消耗ATP D.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减弱
34关于图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邴原从小就失去父亲,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就哭起来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孩子,你为什么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凡是能够学习的人,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有父亲,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到悲伤,所以就哭了。11 / 17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伤感,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A.种群“J”型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
B.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J”型增长 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 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35下列关于群落结构及演替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竹林中的竹子高低错落有致,这种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B.动物在群落中的分层现象与植物的垂直分布有关
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其食性有关 D.人类的活动可使演替偏离其自然方向
36疟原虫在人体内只能进行无性生殖,在按蚊体内才进行有性生殖。人被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可患疟疾。在水中,按蚊幼虫(孑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同时又被鱼类捕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 B.疟原虫与按蚊是共生关系
C.藻类属于生产者,孑孓和鱼类属于消费者
D.鱼类与藻类既存在捕食关系,也存在竞争关系
37、下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所固定的能量是B、C的能量之和 B.若C增加1kg,则需要消耗A约42kg
C.B营养级的个体数量—定多于C的个体数量
邴原从小就失去父亲,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就哭起来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孩子,你为什么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凡是能够学习的人,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有父亲,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到悲伤,所以就哭了。12 / 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