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煤化学实验1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7 16:08:4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 将第一节炉温控制在(850±10)℃,第二节炉温控制在(800±10)℃,第一节

炉温控制在(600±10)℃,,并将第一节炉紧靠第二节炉。

(2) 在预先灼烧过的燃烧舟中称取粒度小于0.2 mm的一般分析试样煤样0.2g(准至0.0002g)摊均并摇平,在煤样上铺撒一层氧化钨(与空白值测定时用量一致),然

后将燃烧舟暂存入无干燥器中备用。

(3) 将已经恒重并称出质量的水分和二氧化碳吸收管连接好,以120Ml/min的速度通入氧气。关闭吸水U形管,打开燃烧管进口,取出铜丝卷,迅速放入燃烧舟,使

其前段恰好在第一炉口处,再将铜丝卷放回燃烧管,套上橡皮帽,立即开启U形管并通入氧气使流量为120mL/min,过1min向净化系统移动第一节炉,使燃烧舟的一半进入炉子;再过2min后移动炉子,使燃烧舟刚好全部进入炉子;再经2min使燃烧舟位于第一节炉的中心。保温18min后,将第一节炉移回原处。2min后停

止抽气。关闭和拆下吸收管,用绒布擦净,在天平旁放置10min后称量(除氮管不称量)。

六、实验记录和结果计算 (1)实验记录: 煤样名称 瓷舟编号 U形管质量/g 吸收管 水分吸收管 瓷舟质量 吸收前质量/g 二氧化碳分吸收管 瓷舟+煤样质量/g 吸收后质量/g 煤样来源 煤样质量m/g 增量值/g 煤样水分Mad/% 重复测值/% Had= Had= Cad= Cad= Cad= 平均值/% Had= 水分空白值m3/g (2)结果计算

测定结果按下式计算:Cad=[(0.272 9m1)/m]3100

Had=[0.1119(m2-m3)/m] 3100-0.1119Mad 式中Cad——空气干燥基碳元素含量,%; Had——空气干燥基氢元素含量,%;

m——一般分析试验煤样质量,%;

m1——二氧化碳吸收管增量,%; m2——水分吸收管增量,%;

m3——水分空白值,g;

0.2729——由二氧化碳折算碳的因素;

0.1119——由水折算氢的因素;

Mad——一般分析试验煤样水分,%。

当需要测定有机碳Co,ad=(0.2729m1/m) 3100-0.2729(CO2)ad

式中(CO2)ad——一般分析试验煤样中碳酸盐二氧化碳含量,%;其余符号同前。 七、精密度

同一化验室重复性限/% Cad Had 0.50 0.15 不同一化验室再现性临界差/% Cd Hd 1.00 0.25 八、注意事项

(1) 在整个测定过程中,应随时注意各节炉温不得超过规定温度,尤其是第三节炉温

不能超过600℃。如炉温过高,铬酸铅将会融化,使实验无法继续进行,甚至损

坏燃烧管,而且硫酸铅在较高温度下可能发生分解而影响实验结果。

(2) 燃烧管出口端自始至终应很好保温,尤其在冬天或测定水分含量较高的褐煤和长焰煤时更应注意。为了防止水分冷凝,可以在出口玻璃管上绕几圈电热丝,同6V交流电,或用电吹风器加热。

(3) 燃烧管中的充填物(氧化铜、铬酸铅和银丝卷),测定70~100次后应检查或更换。

如经适当处理仍可使用,其处理方法:

① 用1mm筛子筛去粉末,筛上的氧化铜仍可继续使用。

② 铬酸铅用热的稀碱液(约5%氢氧化钠)浸取后,再用水洗净碱液,烘干并在

500~600℃炉中灼烧0.5h以上仍可使用。 ③ 银丝卷经浓氨水浸泡5min,放在热蒸馏水中煮沸5min,再用热蒸馏水冲洗

干净烘干后再使用。

(4) 吸收系统拆下后,须在天平旁放置10min后再称量。

(5) 除氮管中的二氧化锰在测定50次后应予更换。 (6) 为了检查测定装置和操作技术是否可靠,称取0.2g标准煤,进行碳、氢含量测定。

若实测的碳、氢值与标准值的差值不超过标准煤样的不确定度,表明测定装置可

用,操作正常。否则,需查明原因,彻底纠正后方能正式测定。 九、思考题

(1) 测定碳氢元素的原理是什么? (2) 怎样进行气密性检查?

(3) 为什么要使系统恒定后才能做实验?仪器不能恒重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消

除?

实验三 煤的全硫测定

一、 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掌握艾氏法、库伦滴定法测定煤中全硫的基本方法、原理和步骤。在实验操作的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等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 二、艾氏法测定煤中全硫 ⒈测定原理

艾氏卡试剂(由碳酸钠和氧化镁混合而成)与每样混合,在850℃下灼烧,使煤中各种形态的硫全部转化成可溶性碳硫盐。加热水溶解,并滤除残渣。在一定酸度下向滤液中加入氧化钡溶液,使可溶性硫酸盐全部转化为硫酸钡沉淀,根据硫酸钡的质量即可算出煤中全硫含量。艾氏法测定全硫的主要反应如下:

⑴ 煤样的氧化

煤→CO2↑+H2O↑+N2↑+SO2↑+SO3↑+?(在加热和通空气的条件下) ⑵ 氧化硫的固定

2NaCO3+2SO2+O2→2Na2SO4+2CO2↑ NaCO3+SO3+O2→Na2SO4+CO2↑

2MgO+2SO2+O2→2MgSO4

⑶ 难容硫酸盐的转化CaCO4+ Na2CO3→Na2SO4+ CaCO3 ⑷ MgSO4+ NaSO4+BaCl2→BaSO4↓+2 NaCl+MgCl2 2.仪器设备和试剂

(1)瓷坩埚:30mL(灼烧试样用);10~20mL(灼烧硫酸钡用)。

(2) 箱型电炉:附有热电偶,可升温至900℃,可调节温度,且通风良好。 (3) 10%氯化钡溶液:分析纯氯化钡10g加蒸馏水配成100mL溶液并滤去不溶物。 (4)艾氏试剂:用两份质量的化学纯轻质氧化镁和1份质量的化学纯无水碳酸钠研细至小于0.2mm后混合均匀,保存在密封容器中。

(5)1%硝酸银溶液:用分析纯硝酸银溶液配成1%水溶液,存于深色瓶中并加几滴硝酸。 (6)0.2%甲基橙指示剂。

(7)盐酸:密度为1.19g/cm3d的化学化学纯盐酸配成(1+1)水溶液。 (8) 滤纸:中速定性滤纸和致密五灰定量滤纸。 3.测定步骤

(1)称取(1.00±0.01)g(准至0.0002g)一般分析试验煤样,置于30mL的瓷坩埚中,加2g(准至0.1g)艾氏试剂,用玻璃棒仔细搅拌匀,再将1g(准至0.1g)艾氏试剂均匀覆盖在混合物上。

(2)将装有试样的坩埚移入通风良好的冷电炉中。为了避免挥发物很快逸出,必须在1~2h内将电炉温度升至800~850℃。然后在此温度下灼烧1~2h,取出坩埚并冷却。冷却后,用玻璃棒搅碎坩埚中的灼烧物,若发现未烧尽的黑色颗粒,则应继续灼烧0.5h。

(3)将坩埚中灼烧物移入400mL的烧杯中,用热蒸馏水仔细吹洗坩埚内壁,并将洗液倒入烧杯。然后再加入刚煮沸的蒸馏水,100~150mL,充分搅拌。若发现尚未燃烧完全的颗

粒漂浮在液面上,则本次实验作废。

(4)将烧杯中的混合物用倾泻法以中速定性滤纸过滤。以热蒸馏水仔细洗涤滤纸上的滤渣不少于10次,直至滤液体积为250~300mL。

(5)向滤液中加入2~3滴甲基橙试剂,然后加入(1+1)盐酸使滤液呈中性后再过量2mL。 将滤液移至电炉上加热到沸腾,在不断搅拌下慢慢滴加10mL 10%的氯化钡热熔液。保持近沸状态2h,并使溶液体积为200mL。

(6)溶液冷却后或静置过夜后,用致密的无灰定量试纸过滤,并采用热蒸馏水洗剂沉淀,直至没有氯离子为止,(用1%硝酸银溶液 检验,若无白色沉淀,则说明无氯离子。) (7)将沉淀物连同滤纸一并移入已知质量的10~20mL的瓷坩埚中,在箱型电炉内,先用低温(200~250℃)灰化滤纸(切勿使之着火燃烧),然后将炉温升至800~850℃,灼烧20~40min,取出坩埚,在空气中稍微冷却,放入干燥器,是指冷却至室温后称量 。 (8)空白值测定,取3g艾氏试剂(不加煤样),其余操作同上。同时测定2个以上,硫酸钡质量极差不得大于0.0010g,取算术平均值为空白值。 4.实验记录与结果计算

(1)实验记录表:煤中全硫含量测定 煤样名称 重复测定 灼烧煤样 坩埚编号 坩埚质量/g 煤样+坩埚质量/g 灼烧硫酸钡 硫酸钡+坩埚质量/g 硫酸钡质量m1/g 空白实验硫酸钡质量m2/g 空气干燥基全硫含量St,ad/% 平均值St,ad/% (2 ) 结果计算:

St,ad=﹛[ (m1/m) 30.1374 ] /m﹜3100%

式中St,ad——空气干燥基全硫含量,%; m1——空气干燥煤样的质量,g;

m2——空白值硫酸钡质量,g;m——煤样的质量,g。 5.精密度

第一次 第二次 煤样质量/g 坩埚编号 坩埚质量/g 测定人: 审定人:

搜索更多关于: 煤化学实验1 的文档
煤化学实验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rw3k1q2qx6et871e292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