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目标: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第六册教材的目标:
1、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200个字,会写1600个字。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继续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有八个主体单元,和一个选读课文单元。单元主题分为:童真童趣、勇敢坚强、仁爱之心、民族风情、风景名胜、脚踏实地、社会公德、信任他人。
“阅读”板块有课文16篇,“快乐读书屋”重的阅读材料有16篇,“能说会写”板块的 “口语交际”和“习作”各安排了8次,选读课文单元编有8篇文章。 二、单元重点 第一单元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会背诵相关课文。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词,想象文中的画面,理解课文内容。
3、写作时能按要求,把自己做过的、看见的、听见的、想到的写下来。 第二单元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相关词语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会背诵有关段落。 3、完成习作,给自己画一张像,然后写一篇作文。 第三单元
1、会读、会背诵课文,要求复述。
2、课文会复述,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其中的道理。 3、学会生字新词,会按要求完成习作。 4、学习成语、练习钢笔字、毛笔字。 第四单元
1、学会、理解生字新词,读懂课文,了解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来历,懂得坚持不懈、刻苦努力,终会成功的道理。
2、按要求完成作文。
3、积累成语,通过口语交际锻炼口语能力。 第五单元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祖国的美丽。 2、按要求认真习作,认真练习钢笔字、毛笔字。 3、积累成语,口语训练。 第六单元
1、学习生字词,凭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鼓励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2、调动写做兴趣,能交好介绍自己的文具。 第七单元
1、掌握生字新词,通过朗读、感悟,学习伟人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懂得关心、帮助他人,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发挥想象力编写一个童话故事。 第八单元
1、学习生字、新词,会用相关词语造句。 2、类界课文内容,感悟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懂得什么叫研究报告,学会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四、教学措施
1、以教材为基础,十分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认真扎实抓好学生关于钢笔字、毛笔字的书写,继续指导学生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
2、重视对学生认真读书的指导,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想方设法引导、帮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好、读懂、列界课文。教学中正确处理“读”与“讲”的关系,各种教学辅助手段要切实为教学服务。 3、重视阅读与习作的结合,正确处理“读”与“写”的关系,打开学生习作起步阶段的基础。
《童年的泥巴》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熟悉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回答课后题。 2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过程:
1导入。
2范读,思考,给课文分段。
3自读课文,读准,找出不理解的词,读准。思考:课文中的我们干了什么? 4同桌互读讨论问题,并互相纠正,读准。
5指名读课文,分段读,纠错,词语理解指导。 6再读课文
(1)找出课文中的童谣。 (2)捏泥巴捏了什么。
(3)给课文第二大段分两层。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与练习。 8读课文检查:
(1)指名读课文。 (2)填空组词: 三五()()活()活()开()破()狼()虎() 爽()舒)()无()无()。 (3)根据课文填空:
()的大肥猪()的长耳兔()的小绵羊()的老爷爷()的老奶奶()的新媳妇。 9小结:课文内容、写法、思想感情。同时指导理解文中“这风一样的日子”的意思。 10板书:
童年的泥巴 一(1、2) 总写:童年生活让人留恋
二(3、4、5)分写 童年的美好生活 3、4捏泥巴 5吃泥烘烤 三(6) 总写 童年的日子像风一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说说课文写了童年的什么事。 2掌握本课12个生字的音、形、义及相关词的意,掌握5个生字的音。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掌握本课12个生字的音、形、义及相关词的意。 教学过程:
1指名读课文。 2复习:
(1)给课文分段。
(2)给课文第2大段分层。
(3)说说课文写了童年的什么事。 3指导读课文练习。
4同桌互读课文练习,读准。 5生字生字学习检查与指导: 撒(多音字) 狼 虑 狠 虚 限
6感情朗读课文表演。
7找出课文中的童谣,并搜集你知道的童谣,同桌交流。
《雨后》
【内容简析】
这是一首十分贴近学生生活的诗歌,活泼又清新,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儿童的天真之态、嬉戏之乐。语言儿童化,插图富有情趣,读来顿觉童趣满纸,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
搜集生活中让你感受到快乐的事物或情景用相机拍下来,用画笔画下来,用用语言表达出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认识“赤、溅、滑、跤、淋、裤、糟、糕、辫、唇、裙、摔、痛”14个生字,会写“赤、仙、拍、洋、妹、神、哥”7个字以及以下词语:赤脚、神仙、海洋、妹妹、哥哥。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理解第一小节。
教学重点:认识1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雨后的操场上是怎样的?此时,你想做什么?
2、著名作家冰心奶奶把小朋友玩水的欢快情景写成了一首小诗——《雨后》。 3、板书,齐读课题。 4、介绍作者。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把生字标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遇到不会拼读的,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出示课件。(先出示本课14个生字,鼠标点到哪个字,哪个字就可以闪烁、变色,再去掉生字的拼音,最后出示打乱顺序的不带拼音的生字。)
(2)这首诗中有不少的生字,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要注意,或者哪些字的音最难读,请指出来。 (3)指名拼读生字,去掉拼音认读,齐读。 (4)分组开火车读生字;做游戏读生字词。 三、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会写的7个字。自由读,检查读,把这些字读准确。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指名在班上说说记忆这些字的方法。 4、口头组词。
5、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
a、田字格里的字,把结构相同的归为一类。 b、重点指导“哥”。
c、学生观察田字格的字,仿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d、选择学生写的有代表性的字展示,师生评议。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读顺,并用序号标出这首诗共有几节。 2、指名分节读课文,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首儿歌写了什么?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五、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第一小节。
小组讨论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汇报归纳,教师相机点拨,指导朗读。 着重理解以下几点:
为什么树梢会闪着金光?孩子们快乐得像神仙一样,“神仙一样”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生活?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重点指导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快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积累表示动作的词和“地”字结构的词组。 3、会写“脚”。
情感目标:通过阅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文中孩子们玩水的快乐,体验自己成长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内心的欢乐和兴奋。 【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冰心奶奶的这首儿童诗《雨后》。我们首先与调皮的字词宝宝打打招呼吧。 2、现在我们读课文,看看文中的宝宝们玩得怎样?请孩子们打开书,翻到36页,听老师读。 二、学文
1、孩子们玩得怎样?看着文中孩子们快乐地玩耍,我们也感受到了什么? 2、带着这份快乐,自由读课文。
读得很专心,很投入,很好!读书要得就是这种状态!谁来快快乐乐地读一读。 3、文中孩子们快乐得像什么?你认为“神仙”可以怎样?
那我们要怎样才能读出这神仙一样的快乐呢?请孩子们注意这些字宝宝的读音,注意读出它们的韵味。(教师范例一句)
过渡:文中着重写了谁玩得像神仙一样呢? 4、图文对照学习二、三小节。
a、出示图:看,他们在干什么?玩得怎样?从哪里看出?(揭示观察人物的方法:观察人物要从动作、神态上去看。)
b、孩子们观察得这么仔细。课文又是怎么写的呢?读一读课文二、三小节,请用“Δ”标出表示小哥哥动作的词。如“踩着水”的“踩”。
c、怎样地踩?“使劲地踩”还可以换成“怎样地踩”?(用力地踩、费劲地踩、狠狠地踩、用劲地踩) 读写哥哥踩水的句子。评价——你从他的读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哥哥?
(1、说得好,请你也像他那样读读。2、你认为这句话写了一个怎样的哥哥?你再来读读,让全班同学都听见。)
他喊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喊?那,这是怎样地喊?(关心地喊) 我们也学哥哥关心关心妹妹。(师生配合朗读:他喊:“妹,小心,滑!”) 喊这话的同时,自己却——(滑了一跤)。
也许这一跤,他会滑得浑身是泥,弄得脏兮兮的,可此时他心里却是非常地……) 那这是怎样地一滑?(痛快地一滑、开心地一滑、兴奋地一滑、骄傲地一滑) 谁来读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