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通过诵读,感受 学生通过刻苦努力,知识和学问超过老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描述: 同学们,我们现在在学校向老师学知识,以后学的知识多了,将来就会有大作为,就会做大事,做一位了不起的人,你的作为就会超过你的老师。 二、自读,读准字音。 1.自由,要求读,读准每个字的音。 2.再读,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给容易错的字作记号。 3.同桌合作,互相读。 三、简要理解 1、师述: 2、学生理解。 3、互说。指名说。 二)读 1、师范读。 2、学生练读。 3、指名读。齐读。 4、多种形式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5、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诵读比赛,同学们练一练,还可以给诗配上动作。 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 论语节选(五)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课时安排 3 2.通过诵读,感受 学生通过刻苦努力,知识和学问超过老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描述: 同学们,我们现在在学校向老师学知识,以后学的知识多了,将来就会有大作为,就会做大事,做一位了不起的人,你的作为就会超过你的老师。 二、自读,读准字音。 1.自由,要求读,读准每个字的音。 2.再读,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给容易错的字作记号。 3.同桌合作,互相读。 三、简要理解 1、师述: 2、学生理解。 3、互说。指名说。 四、读 1、师范读。 2、学生练读。 3、指名读。齐读。 4、多种形式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5、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诵读比赛,同学们练一练,还可以给诗配上动作。
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 论语节选(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通过诵读,感受 学生通过刻苦努力,知识和学问超过老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描述: 同学们,我们现在在学校向老师学知识,以后学的知识多了,课时安排 3 将来就会有大作为,就会做大事,做一位了不起的人,你的作为就会超过你的老师。 二、自读,读准字音。 1.自由,要求读,读准每个字的音。 2.再读,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给容易错的字作记号。 3.同桌合作,互相读。 三、简要理解 1、师述: 2、学生理解。 3、互说。指名说。 四、读 1、师范读。 2、学生练读。 3、指名读。齐读。 4、多种形式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5、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诵读比赛,同学们练一练,还可以给诗配上动作。 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 木兰诗(一)北朝乐府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通过诵读,感受花木兰的品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时安排 3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诗以“唧唧复唧唧”的织机声开篇,展现“木兰当户织”的情景。然后写木兰停机叹息,无心织布,不禁令人奇怪,引出一问一答,道出木兰的心事。木兰之所以“叹息”,不是因为儿女的心事,而是因为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父亲既已年老,家中又无长男,于是决定代父从军。 二、自读,读准字音。 1.自由,要求读,读准每个字的音。 2.再读,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给容易错的字作记号。 3.同桌合作,互相读。 三、简要理解 1、师述: 2、学生理解。 3、互说,指名说。 四、读 1、师范读。 2、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3、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诵读比赛,同学们练一练,还可以给诗配上动作。 4、分小组表演。 5、师生评议。
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 木兰诗(二)北朝乐府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通过诵读,感受花木兰的品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概写木兰十来年的征战生活。“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概括上文“旦辞??”八句的内容,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一个画面:在夜晚,凛冽的朔风传送着刁斗的打更声,寒光映照着课时安排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