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学复习资料
一、 名词解释
采煤方法:采煤工艺与回采巷道布置及其在时间上、空间上的相互配合。
采煤工艺:采煤工作面各工序所用方法、设备及其在时间上、空间上的相互配合。 煤田(coal field):同一地质时期形成,并大致连续发育的含煤岩系分布区。 矿区(mining area):统一规划和开发的煤田或其一部分。 井田(矿田):划归一个矿井开采的一部分煤田或全部煤田。
矿井生产能力: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万t /a。设计中规定矿井在单位时间(年)内采出的煤
炭和其它矿产品的数量。
矿井井型:按矿井设计年生产能力大小划分的矿井类型。
大型矿井:120、150、180、240万t/a 300、400、500、600万t/a及以上; 中型矿井:45、60、90万t/a; 小型矿井:30万t/a以下。 阶段(horizon):沿一定标高划分的一部分井田。 水平(level ):常指某一标高的水平面。
开采水平:简称水平,运输大巷及井底车场所在的位置及所服务的开采范围; 广义的水平:布置大巷的某一标高的水平面;
采区:阶段或开采水平内沿走向被划分为具有独立生产系统开采块段。
采煤循环:采煤工作面完成落煤、装煤运煤、支护和处理采空区的周而复始的过程。(P133) 循环方式:循环进度与昼夜循环数的总称
作业方式:采煤工作面一昼夜内采煤班和准备班的配合方式
正规循环: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循环作业图中规定任务的循环 及时支护:采煤机割煤后,先移架,后推移输送机。(P139) 滞后支护:采煤机割煤后,先推移输送机,后移架。(P139)
开机率:采煤机实际运转的时间占可利用的采煤作业时间的百分比。(P166)
倾斜分层:将厚煤层分成若干与煤层层面相平行的分层,然后逐层开采。工作面沿走向或倾
向推进;
分层同采:在同一区段范围内,上、下分层工作面错开一定距离同时采煤,称:“分层同采” 分层分采 :在同一区段范围内,采完一个分层后再采下一个分层称“分层分采” 。(P220) 人工假顶的分类:竹笆假顶、金属网假顶、塑料假顶。(P222)
顶煤破碎过程:初始破坏区;破坏发展区;裂隙发育区;垮落破碎区。
顶煤冒放性的影响因素:煤层赋存条件、煤层厚度、工作面条件。(P234)
放煤步距(循环放煤步距)在工作面推进方向上,前后两次放顶煤之间工作面推进的距离。(P236)
椭球体放矿理论:椭球体放矿理论认为:矿石在采场破碎后,是按近似椭球体形状向下自然
流动下来的,即原来所占的空间形状为一个旋转椭球体; 放矿椭球体:放矿过程形成的椭球体叫放出椭球体。
松动椭球体:停止扩展而最终形成的椭球体叫松动椭球体(P235)
多轮、分段、顺序、等量放煤:采面分2 ? 3段,段内同时开启两个相邻放煤口,每次放1/2 ? 1/3的顶煤,按顺序循环放煤,直至该段全部放完;再进行下一段放顶煤,或是各段平行作业。
多轮、间隔、顺序、等量放煤:放煤口放煤顺序 ——先放1#、3#、5#、7#、、、、、、、、 每次
1
放1/2 ? 1/3的顶煤; 后放2#、4#、6#、8#、、、、、、、、 每次放1/2 ? 1/3的顶煤; 反复两三轮将顶煤放完,尽量使顶煤保持均匀下降,以减少混矸。(P237) 准备方式:准备巷道的布置方式。 准备方式分类:按煤层赋存条件—采区式、盘区式、带区式;按开采方式—上(下)山采区、上(下)山盘区;按区内巷道布置—单翼采区、双翼采区、跨多上山采区 ;按煤层开采联系—单层布置、联合布置。 采区生产能力:指单位时间采区内同时生产的采煤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产量之和,单位一般
是万吨/年
采区走向长度 = 采面连续推进长度 + 采区间煤柱尺寸 区段斜长=工作面长度+区段平巷的长度+区段煤柱的宽度
采区工业储量 - 开采损失
采区采出率= —————————— ?100%
采区工业储量 工作面实际出煤量
工作面采出率= ——————————— ?100%
工作面实际储量 国家规定指标:
采区采出率:厚煤层不低于0.75,中厚煤层不低于0.8,薄煤层不低于0.85; 工作面采出率:厚煤层不低于0.93,中厚煤层不低于0.95,薄煤层不低于0.97; 采区车场:采区上(下)山与区段平巷或阶段大巷连接处的一组巷道及硐室。 采区车场的形式:采区上部车场包括平车场(顺向、逆向)、甩车场(单向、双向);采区中部车场一般为甩车场,按甩入地点不同,可分为平巷式、石门式、绕道式;采区下部车场可分为大巷装车式、石门装车式和绕道装车式。
采区上部车场:采区上山与采区上部区段回风平巷或阶段回风大巷之间一组联络
巷道和硐室
采区中部车场:联结上山和中部区段平巷的一组巷道和硐室。 采区下部车场:采区上山与阶段运输大巷联接处的一组巷道和硐室
道岔:使车辆由一线路转运到另一线路的装置
单开道岔 — DK 对称道岔 — DC 渡线道岔 — DX
DX918 — 5 — 2016 第一段数:6、9 - 分别表600mm、900mm轨距;15、18、24 — 分别表示轨型;第二段数字(4、3、5)为辙叉号码;后四位数 — 前两位数:表示曲线半径, 后两位数:表示轨中心距
井田开拓:为矿井和开采水平服务所进行的井巷布置及开掘工程。 井田开拓方式:开拓巷道在井田内的总体布置方式。
开拓煤量:是井田范围内已掘进的开拓巷道所圈定的尚未采出的那部分可采储量。(P478) 井底车场:是连接井筒和井下主要运输巷道的一组巷道和硐室的总称,是连接井下运输和井
筒提升两个生产环节的枢纽。(P483)
二、 简答、画图题
2
1、工作面循环作业图表 IV班面时8长(m)61009080706050403020100装煤放炮支柱移输送机打眼放炮回柱放顶运料III10121416182022IVIII24246班面长时8一10121416二1820三6(m)1501401301201101009080706050403020102224246(1)炮采面四班交叉循环作业图 面长100m,四班交叉,每班交叉2小时,Ⅰ、Ⅲ班采煤班,Ⅱ、Ⅳ班以准备为主,采煤班装煤、支柱。准备班运料、回柱放顶、钻眼、放炮、移输送机、少量装煤、支柱。工作面放两次炮,支两排支架,放一次顶, 一天一个循环 (2)普采循环作业图 两采一准一昼夜一循环 单向割煤 三五排控顶 (3)综采工作面循环图 两班半采煤,半班准备,双向割煤,日进7刀。 (a) 割底煤至工作面下端部;(b) 返向沿输送机弯曲段运行,上行割顶煤切入煤壁,直至完全进入输送机直线段;(c)推移输送机机头及弯曲段成一直线;(d)采煤机返向下行沿顶板割三角煤直至工作3 采煤洒水挂梁做缺口移输送机挂梁打柱检修回柱放顶班次时间面长(m)(m)125.5120TPKC 3-5912一345678二9101112131415三17181920212223100806040202、端头割三角煤斜切进刀 a)b)c)d)e)
面下端部;
(e) 进刀完毕,上行正式割煤,至斜切进刀终点位置时,滚筒沿顶板割煤。
3.中部斜切进刀
?字形割煤往返一次进一刀工艺方式 上半段割煤 下半段推输送机 上半段推输送机 下半段割煤
(a)
(b)
(c)
(d)
工作面俯视图
BE
AF G 工作面正视图CD4、大倾角综采引起工作面的问题及其防止措施;(P139)
煤层倾角??12o时,采煤机必须采取防滑措施;输送机及支架要有防滑放倒装置。 防止输送机下滑的主要措施:
(1)防止煤、矸进入输送机底槽; (2)工作面伪斜布置,?=2??3? ; (3)从工作面下端移输送机;
(4)推移输送机时,用支柱顶住机头,拉紧机尾; (5)机头机尾锚固,在移输送机时不同时松开; (6)??17?时,要设防滑千斤顶。 液压支架防滑措施:
(1)工作面调斜;
(2)由下向上移架,以防止采空区滚动矸石大块冲击架尾; (3)采用间隔移架; (4)防止输送机下滑;
(5)保持排头支架的稳定性。
煤层倾角大于15?时,链牵引采煤机必须设置安全铰车。(防断链和下滑) 5、设备几何尺寸配套:(P140)
(1)液压支架最小高度大于采煤机机身高度,以保证采煤机在支架掩护下安全运行; (2)采煤机两滚筒直径之和大于最大采高,以便能充分发挥采煤机割煤能力; (3)采煤机要具备一定的向下卧底下切能力以适应煤层底板的起伏不平; (4)采煤机底托架的过煤高度不少于500mm; (5)采煤机的截深与液压支架的移架步距相等;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