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OSI参考模型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24 19:41:0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OSI参考模型

OSI是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的缩写,意为开放式系统互联。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了OSI模型,该模型定义了不同计算机互联的标准,是设计和描述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基本框架。OSI模型把网络通信的工作分为7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OSI起源1969年12月,美国国防部高级计划研究署的分组交换网ARPANET投入运行,从此计算机网络发展进入新纪元。ARPANET当时仅有4个结点,分别在美国国防部、原子能委员会、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利福利亚。这4台计算机之间进行数据通信仅有传送数据的通路是不够的,还必须遵守一些事先约定好的规则,由这些规则明确所交换数据的格式及有关同步问题。

ARPANT的实践经验表明对于非常复杂的计算机网络而言,其结构最好是采用层次型的。在OSI模型中层与层之

间进行对等通信,且这种通信只是逻辑上的,真正的通信都是在最底层-物理层实现的,每一层要完成相应的功能,下一层为上一层提供服务,从而把复杂的通信过程分成了多个独立的、比较容易解决的子问题。

OSI模型把网络通信的工作分为7层,它们由低到高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第一层到第三层属于OSI参考模型的低三层,负责创建网络通信连接的链路;第五层到第七层为OSI参考模型的高三层,具体负责端到端的数据通信;第四层负责高低层的连接。每层完成一定的功能,每层都直接为其上层提供服务,并且所有层次都互相支持。

OSI参考模型中,对等层协议之间交换的信息单元统称为协议数据单元PDU。

而传输层及以下各层的PDU另外还有各自特定的名称: 传输层——数据段(Segment) 网络层——分组(数据包)(Packet) 数据链路层——数据帧(Frame) 物理层——比特(Bit) 接下来分别介绍各层功能: 1.物理层

物理层是OSI分层结构体系中最重要、最基础的一层,它建立在传输媒介基础上,起建立、维护和取消物理连接作

用,实现设备之间的物理接口。物理层之接收和发送一串比特(bit)流,不考虑信息的意义和信息结构。

物理层包括对连接到网络上的设备描述其各种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规定。具体地讲,机械特性规定了网络连接时所需接插件的规格尺寸、引脚数量和排列情况等;电气特性规定了在物理连接上传输bit流时线路上信号电平的大小、阻抗匹配、传输速率距离限制等;功能特性是指对各个信号先分配确切的信号含义,即定义了DTE(数据终端设备)和DCE(数据通信设备)之间各个线路的功能;过程特性定义了利用信号线进行bit流传输的一组操作规程,是指在物理连接的建立、维护、交换信息时,DTE和DCE双方在各电路上的动作系列。物理层的数据单位是比特。

物理层的典型设备:光纤、同轴电缆、双绞线、中继器和集线器。 2. 数据链路层

在物理层提供比特流服务的基础上,将比特信息封装成数据帧Frame,起到在物理层上建立、撤销、标识逻辑链接和链路复用以及差错校验等功能。通过使用接收系统的硬件地址或物理地址来寻址。建立相邻结点之间的数据链路,通过差错控制提供数据帧(Frame)在信道上无差错的传输,同时为其上面的网络层提供有效的服务。

数据链路层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质上提供可靠的传输。该

层的作用包括:物理地址寻址、数据的成帧、流量控制、数据的检错、重发等。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帧(frame)。

数据链路层的典型设备:二层交换机、网桥、网卡。 3.网络层

网络层也称通信子网层,是高层协议之间的界面层,用于控制通信子网的操作,是通信子网与资源子网的接口。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通信的两个计算机之间可能会经过很多个数据链路,也可能还要经过很多通信子网。网络层的任务就是选择合适的网间路由和交换结点,确保数据及时传送。网络层将解封装数据链路层收到的帧,提取数据包,包中封装有网络层包头,其中含有逻辑地址信息源站点和目的站点地址的网络地址。

网络层典型设备:路由器。 4.传输层

传输层建立在网络层和会话层之间,实质上它是网络体系结构中高低层之间衔接的一个接口层。用一个寻址机制来标识一个特定的应用程序(端口号)。传输层不仅是一个单独的结构层,它还是整个分层体系协议的核心,没有传输层整个分层协议就没有意义。

传输层的数据单元是由数据组织成的数据段(segment)这个层负责获取全部信息,因此,它必须跟踪数据单元碎片、

搜索更多关于: OSI参考模型 的文档
OSI参考模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s4ee3sdbt0weks4q8jb3z01x0bw3600n6t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