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美术》教案全一册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5 7:49:1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二. 导入新课: 1. 复习回顾 2. 揭示课题 三. 传授新课: 1. 雕塑的定义和分类

提问:什么是雕塑呢?雕塑可以分为哪几种? 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说明。

提问:什么是雕塑呢?雕塑可以分为哪几种? 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说明。 2. 怎样欣赏雕塑作品

学生尝试回答。

教师补充说明。 3. 雕刻作品欣赏: (1)陵墓雕刻作品欣赏:

a.陵墓雕刻产生的原因 b.霍去病的纪念性石雕 c.石麒麟 d.昭陵六骏 e.顺陵石狮

(2)佛教石窟造像作品欣赏:

a. 佛教造像产生的原因 b. 我国四大石窟简介 c. 云冈石窟露天大佛 d. 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佛 e. 大足宝顶山石刻养鸡女

四.学生观看录像,欣赏石雕作品

五.分组讨论:

霍去病的纪念性石雕、石麒麟和昭陵六骏的艺术风格有什么异同?

六.课堂小结: 1.陵墓雕刻产生的原因

2.佛教造像产生的原因 3.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特点

七.布置课后思考题:

试分析一件雕刻作品的时代特点与民族风格。 八.下课礼仪 第七讲 彩塑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彩塑艺术鲜明的民族风格、艺术特色和艺术表现技法,以及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形式。

2、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古代彩塑作品是劳动人民长期辛勤劳作和智慧的结晶。从而使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着重欣赏分析敦煌莫高窟、晋祠及清末“泥人张”的典型作品。 2、赏评敦煌莫高窟彩塑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特色。

3、通过欣赏作品,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并寓德育于审美教育之中。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授法、讨论法、发现式等。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1、检查学生的准备情况。 2、师生礼仪。 二、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录像:介绍敦煌莫高窟艺术的产生和发展。 2、学生观看了解。

3、画面定格,揭示课题:第七讲 彩塑 三、传授新课:

1、概念:

教师提问:什么是彩塑? 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说明。 2、分类:

(1) 石窟彩塑; (2) 庙宇彩塑;

(3) 陵墓彩塑; (4) 民间民俗彩塑。 3、赏析敦煌莫高窟彩塑:

(1) 概述:

a.地位: b.作用: c.特色: d.数量:

(2) 具体赏析《迦叶、菩萨、力士像》和《供养菩萨》。 (3) 赏评莫高窟盛唐彩塑: (4) 介绍盛唐历史背景。

4、赏析辽代彩塑:

(1)主要特征: (2)表现技巧: (3)表现形象: (4)地位作用:

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总结。

5、赏析明代彩塑: 6、赏析清末彩塑:

(1) 产生、发展的基本条件: (2) 艺术特点:

四、学生观看录像,欣赏代表作品。 五、分组讨论:

敦煌莫高窟盛唐彩塑有哪些艺术特色?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课后思考题:

比较唐代彩塑《供养菩萨》、宋塑《侍女像》、张明山的《渔樵问答》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什么变化? 八、下课礼仪: 第八讲 古代人物画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物画艺术鲜明的民族风格、艺术特色和艺术表现技法,以及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形式。

2、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古代人物画作品是劳动人民长期辛勤劳作和智慧的结晶。从而使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着重欣赏分析《韩熙载夜宴图》和《清明上河图》两幅典型作品。

2、通过欣赏作品,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并寓德育于审美教育之中。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授法、讨论法、发现式等。 教学过程:

二、

组织教学:

1、检查学生的准备情况。 2、师生礼仪。 二、导入新课:

1、教师概述中国人物画。

2、教师出示战国时期的帛画《人物龙凤图》的投影。 3、分析讲授其艺术特色。

4、揭示课题:第八讲 古代人物画 三、传授新课:

1、魏晋南北朝:

(1) 概况:

(2) 介绍顾恺之(教师出示投影。)。 (3) 赏析《女史箴图》。 2、唐代: 教师出示投影。 介绍阎立本。 赏析《历代帝王图》。 教师出示投影。 介绍周昉。

赏析《簪花侍女图》。 3、五代: 讲述时代背景。 教师出示投影。

介绍顾闳中。

赏析《韩熙载夜宴图》:

(5) 教师赏析“听琵琶曲”。 (6) 学生赏析“击鼓观舞”:

教师提问:在这一段画面中,作者又是如何安排构图和刻画人物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7) 赏析后三个片段。

(8) 教师总结《韩熙载夜宴图》的两大艺术特色。

4、宋代:

教师出示投影。 介绍张择端。 教师设疑。

学生讨论。

赏析《清明上河图》。

教师归纳总结《清明上河图》的艺术成就和重要特点。 赏析《维摩演教图》。 赏析《泼墨仙人》。 5、明清:

赏析《归去来图》。 赏析《苏武牧羊》。

四、学生观看录像,欣赏代表作品。 五、分组讨论:

《韩熙载夜宴图》的艺术特色?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课后思考题:

中国古代人物画在表现形式上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八、下课礼仪:

第九讲 古代壁画

教学目的: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美术》教案全一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s52v5855p7l7tx29ybm0wacw0f2i000ga5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