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真题6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3 22:14:0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四、判断题:(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用A或B填在答题纸的相应题号的空格内。每题2分,共10分)

1、世界首先是存在的,所以世界统一于存在。( )

A、正确 B、错误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但这种反作用并不一定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

A、正确 B、错误

3、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的大脑就像胃分泌胃液那样分泌意识。( )

A、正确 B、错误

4、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是承认不承认事物内部矛盾是发展的动力。( )

A、正确 B、错误

5、认识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就是主观和客观的关系。( )

A、正确 B、错误

五、综合分析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每题15分,共30分)

1、 论述题:分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理论基础。

2、材料综述题: 材料1

“生而知之者上也。”“良知良能。”“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材料2

“行高于知。”“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材料3

“科学虽明,惟人类之事仍不能悉先知之而后行之也,其不知而行之事,仍较于知而后行为尤多也。

且人类之进步,皆轫于不知而行者也,此自然之理则,而不以科学之发明为之变易者也。”

材料4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

都比较地进行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请回答:

(1)材料1、2、3各是什么样的知行观? (2)材料2与3有什么异同?

(3)材料4是什么样的知行观?其重要意义是什么?

5

华南理工大学2004~2005学年度第二学期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统考答题纸

专业年级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

注意:答案全部写在此答题纸上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B 2 D 3 A 4 B 5 B 6 C 7 C 8 A 9 C 10 C 二、双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BD 2 AB 3 BC 4 AB 5 AE 6 CE 7 CD 8 BE 9 BE 10 BD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2 3 ABCDE ABCD ABCD 6 ACD 7 ABDE 8 ABCE 4 ABC 9 ABCE 5 BCDE 10 ABCDE 四、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 2 3 B A B 五、综合分析题(每题15分,2题,共30分。)

4 A 5 B 1\\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辨证关系原理,说明“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用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辨证关系原理,说明“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说明“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等 2、(1)材料1是唯心主义的知先行后观,材料2是唯物主义的行先知后观。材料3是唯物主义的行先知后、行易知难观。

(2)材料2与3的相同之处都是“行先知后”观。不同之处在于:材料2是纯思辨的观点;材料3用近代自然科学知识、科学技术发展史来解释知行学说。

(3)材料4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这是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对中国哲学史上关于知行关系问题的争议进行了批判的总结和革命的改造,并将其融合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6

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真题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s54o0rac73pit886asl2xn8u9whcj0048f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